1896年“西洋影戏”传入中国, 中国的灯影戏是西方现代电影的祖宗

电影何人发明、如何诞生、何时诞生,以及电影何时、如何传入中国,各国、各地的专家们仍在争论不休。当然也有一些“公认”的说法,例如,1895年12月28日,法国的卢米埃尔兄弟在巴黎的一家咖啡馆中第一次做电影的商业性放映,算是世界电影的第一个可以记录的生日。又如,据上海1896年8月12日《申报》记载,前天,有一个法国游客在上海徐园“又一村”放映了一部电影短片,穿插在戏法、焰火等游艺杂耍节目中,人们竟能在一块白布上看见西洋的风光民情、活动人物,一时目瞪口呆,这“西洋影戏”,实在了得!于是,这天,也就成“公认”的电影传入中国的日子。

找到了“最早”的记载,接下来就好办得多了。1897年,美国商人雍松来到上海,先后在天华茶园、奇园、同庆茶园等处租地放映“西洋影戏”,节目有《俄帝游巴黎》、《马德里街市》、《西班牙人跳舞》、《骑马大道》、《拖里露比地方人民睡眠》、《以剑术赌输赢》、《西方野番刑人》等。可谓无奇不有,实在说,应是无事不奇—因为那是“活影戏”!

1897年9月5日的上海《游戏报》第74号上的一篇题为《观美国影戏记》的文章记载:“近有美国电光影戏,制同影灯而奇妙幻化出人意之外者……如影戏者,数万里在咫尺,不必求缩地之方,千百状而纷呈,何殊乎铸鼎之像,乍隐乍现人生真梦幻泡影耳,皆可作如是观。”这也许算不上是中国的第一篇电影评论,但肯定是最早的电影观感之一。

中国人开始从事电影放映的,是在1903年,商人林祝三自国外带回影片及放映器材,在北京打磨厂借天乐茶园做商业性放映。先前曾由外国人在北京放映电影,担忧不少观众怕是洋人的“勾魂把戏”,不敢多看。电影称“西洋影戏”,如同当年的“洋油”、“洋铁”、“洋钉”、“洋火”、“洋布”等物一样,都是从西洋而来,是西方的现代文明的产物。这一点本没有任何疑问,但总是有些中国人,不愿面对这种文明的差距,而想以“中国已有之”来平衡自己及其同胞的不平之心。

对电影的发明权,中国人也想争得“一席之地”,甚至想证明中国人才是电影的“老祖宗”。最早、也最著名的文章,就是程树仁的《中华影业史》,“小引”之后,就是令人大开眼界的《影戏之造意原始于中国考》,占全文篇幅的三分之二以上,从手影、走马灯、以及公元前140年汉武帝观影戏开始“考证”中国的发明权。此文所考,蔚为奇观,而且此文还堂堂乎登载在1927年正式出版的《中华影业年鉴》上。

此后,许多电影学者,尤其是电影史家,都对程树仁先生的文章格外重视,而且尽可能将这种观点发扬光大,不仅异口同声地肯定中国的灯影戏是西方现代电影的祖宗,而且还将中国人对光影关系及其物象生成原理的认识不断前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