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那不勒斯7月11日电(新华社记者王子江、公兵、周畅)孙麒麟教授已经是第七次作为中国乒乓球队的领队参加世界大学生运动会了,但7月7日男子团体决赛之前,他感到前所未有的紧张,因为这可能是他最后一次带队参赛,他不想看到冠军在他面前丢掉。
7月7日,中国队选手朱霖峰(左二)、于子洋(左三)、赵子豪(右三)和孔令轩(右二)在颁奖仪式上。当日,在意大利那不勒斯举行的第30届世界大学生夏季运动会乒乓球男子团体赛决赛中,中国队以总比分3比0战胜中国台北队,获得冠军。 新华社记者单宇琦摄
最终中国队以3:0战胜中国台北队夺冠,孙麒麟如释重负,两天后就是他的70岁生日,这位在上海交大执教了45年的老教授,终于可以毫无遗憾地退休了。
“这次比以前任何一届都渴望冠军,因此我感觉很紧张。男子团体以前一次都没有丢过,我已经70岁了,与共和国同龄,我希望画上一个圆满的句号。”孙教授告诉新华社记者。
作为上海交大的讲席教授,孙麒麟已经比正常退休年龄晚了10年,这让他在热爱的乒乓球教育舞台上,又多奋战了10年,也让他本已辉煌的职业生涯中,增添了很多绚丽的篇章。
7月7日,中国选手朱霖峰在比赛中发球。朱霖峰在第一局比赛中以3比0战胜中国台北队选手杨恒韦。 新华社记者单宇琦摄
如果不是“文革”,出生在上海松江的孙麒麟本来非常有机会成为专业运动员,代表国家征战国际赛场。他小学二年级开始打乒乓球,曾赢得当时松江县儿童比赛冠军,1964年又赢得上海市少年冠军。1966年,他被迫放弃乒乓球和学业,下农村插队。
后来,北京体育大学(原北京体育学院)招收工农兵大学生,给上海10个名额,孙麒麟因为练过乒乓球,有运动员证书,再加上在农村劳动表现好,幸运地被录取。但乒乓球荒废了多年,再加上年龄偏大,成为专业运动员的希望已经破碎,他只能专心学业,希望将来从事乒乓球方面的教育事业。
孙麒麟在大运会赛场内
1974年大学毕业后,为了照顾家庭,孙麒麟放弃了去国家体委工作的机会,来到离家很近的上海交大,成为了一名体育老师,除了中间有几次被选派到国外担任援外教练和国家青少年队教练,45年来他大部分时间都是在上海交大度过的。即使担任交大体育系主任的20多年时间里,他也始终活跃在教学和科研的第一线。
在教学之余,孙麒麟积极从事裁判工作,1988年他成为国际裁判后,开始活跃在国际赛场上,他曾经执法过9届世乒赛,其中在5届世乒赛和7届世界杯赛上担任总裁判长或者副总裁判长。作为国际奥委会的技术官员,他还参加过三届奥运会,参加过的其他国际比赛更是数不胜数。2008年世乒赛期间,当时的国际乒联主席沙拉拉亲自向他颁发“贡献奖”,表彰他为乒乓球运动的发展作出的突出贡献。直到今天,孙麒麟仍然是得到这一殊荣的裁判员第一人。
2008年2月28日,国际乒联主席沙拉拉(左)在颁奖仪式上与第49届世乒赛裁判长孙麒麟合影。当日,沙拉拉在广州举行的特别会议上向中国的张燮林、孙麒麟授予贡献奖,表彰其为乒乓球运动的发展所作出的突出贡献,并特别指出孙麒麟是得到这一嘉奖的裁判第一人。 新华社记者刘大伟摄
“中国凭借几代人的艰苦努力,才把乒乓球弄成世界上第一流的项目,它如同美国的篮球、日本的柔道、韩国的跆拳道,乒乓球是中国的国球,因此不管什么比赛,中国乒乓球都必须要拿冠军的。”孙麒麟说。
孙麒麟曾经把刘国梁、刘伟、徐莉佳等39位奥运会冠军和世界冠军招到上海交大读书,作为上海交大体育科研所所长,他现在还担任管理科学与工程专业博士研究生导师和体育教育训练学硕士研究生导师,带着两个博士生和八个硕士研究生,但他最感到自豪的,是坚持每周两次给本科生上课。
图为获得终身成就奖的上海交通大学教授孙麒麟在颁奖典礼上发表获奖感言。当日,中国大、中学生体育协会年会暨中国学校体育峰会颁奖典礼在江苏苏州举行。新华社记者孟永民摄
本科生的课程其实最难上,每个班32名学生,水平参差不齐,有些接近二级运动员的水平,有些是从零开始,但孙教授认真对待每一分钟和每一个学生。
“有些学生虽然不会打球,但20年后都是社会的精英,人也聪明,人家既然选了你孙麒麟的课,你就必须教会他。”
他说,每个学期18个星期的课,他的目标是,“不会的学会,会的进一步提高,水平高的人向高处拓展”。
每次上课,孙麒麟对学生的要求很简单,那就是“90分钟如果不能大汗淋漓,就不是上体育课。一节课下来,学生的衣服湿了,老师的衣服也必须是湿的。”
孙麒麟对退休生活早就有了详细的规划,不管如何,他都不会离开热爱的乒乓球。他首先希望进一步推动乒乓球段位制的实施,今年5月在布达佩斯举行的世乒赛期间,国际乒联召开了第16届体育科学大会,孙麒麟在大会上介绍了与学生陈伟伟合著的论文《乒乓球项目设立段位制的思考及国际推广策略分析》的相关情况,引起较大关注。他希望在建立乒乓球运动技能等级段位的过程中,更好地将该项目向国际推广,发挥中国在乒乓球等级段位制的引领示范作用,带动其他国家和地区形成乒乓球由初级到中级、高级甚至专业队顶级的渠道,更好地服务于乒乓球运动在世界范围内的推广。
7月7日,中国选手赵子豪在比赛中回球。赵子豪在第三局比赛中以3比0战胜中国台北队选手王泰崴。 新华社记者单宇琦摄
他希望退休后每年能够出两本书,将自己从事乒乓球工作40多年的经验总结出来供大家参考;他希望进行体育史的研究,尤其是丝绸之路上的体育历史,为此他已经计划到土耳其以及英国的博物馆进行实地调研;上海市教委还给了他一个培养上海高校后备人才的任务,他还会继续做下去;很多的国际大赛,他还会受邀担任竞赛的顾问……
“我成长的年代,正好赶上荣国团为中国赢得第一个世界冠军,我一生最幸运的是与乒乓球结缘,亲身经历了乒乓球60年在中国的长盛不衰,我没机会成为专业队的队员,但我每天都感觉与运动员在一起,每天都感觉征战在赛场上,这是多么幸运的事情!”孙教授感叹道。
中文编辑:马小林
新媒体编辑:实习生钟可心
签发:张薇
版权归新华社所有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