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你们有没有过一个疑问
像小龙虾,大闸蟹这样的动物,他们不哭也不闹,他们能感受痛吗?
一直以来关于包括螃蟹、虾和龙虾在内的甲壳类(无脊椎)动物是否会感到疼痛,长期以来一直存在争论,争论的核心问题是,像大闸蟹这样的无脊椎动物对外界刺激的反应,到底是条件反射还是感到疼痛。
无脊椎动物的神经系统相对简单,而系统的主要作用是感受外在刺激、调节动物的运动。许多科学家怀疑无脊椎动物未必会感到疼痛,因为它们缺乏疼痛相关的区域,完全不像人脑和其他动物大脑那样负责。
虽然将一只活螃蟹放入一锅沸水中,它很可能会试图爬出来,在科学家眼里认为,这样简单的动物行为未必是痛觉的反应,只能代表它有一个对过热的环境的应激反应。就像人不小心碰到滚烫的开水瓶的时候,瞬间将手收回,这个瞬间你的行为是快于你的大脑意识到“啊好热好痛”。
这种条件反射,本能反应叫做“伤害感受”(Nociception),就是草履虫这样的单细胞生物都拥有伤害感受的能力。
其他人则认为这是一种不公平的比较,并指出尽管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的大脑之间存在重大差异,但它们的功能(例如视觉)却大同小异。此外一些科学家认为,螃蟹存在实际的痛觉神经,但是它们“无法将痛觉和行为联系起来,也无法深刻记住,无法回忆”。
这是什么意思呢,假如一个螃蟹做错了事,感受到痛苦,它无法意识到“是做了这件事导致痛苦”,他们只会觉得好痛。
2014年,英国科学家们收集了 40 只普通滨蟹(Carcinus maenas),对螃蟹进行了电击试验。
结果是受到电击的螃蟹开始在水箱里乱爬,甚至试图爬出水箱,而且它们血淋巴中的乳酸含量几乎是其三倍,这是压力的明显迹象。这可以说明,这样的反应不是简单的条件反射。
科学家还对寄居蟹进行了电击试验,如果当前电机超过寄居蟹接受的极限的时候,它们就会弃壳逃生。而如果电击不够强烈,它们就会死守壳内。懂得权衡到底是壳重要还是电击更痛,这样的反应也明显不只是条件反射。
虽然以上的实验可以论证,螃蟹们的反应不是条件反射,但是它们的“痛觉系统”依然无法被完整的描述。从生物进化的角度,有意义的产生痛觉的唯一理由就是,能提供长期的保护,让动物获得记忆,帮助未来规避伤害。
而往往只有生命周期足够长的动物才会有进化这样痛觉的需求,像昆虫这样的生物则是基本没有痛觉,而我们上文提到的普通滨蟹,寄居蟹乃至中国大闸蟹也好,寿命的长度也不过2-5年。实际上,大自然的残酷使他们大部分也不过几个月寿命,因此他们并没有那么完整的“痛觉系统”。
在中国,数不清的像小龙虾,大闸蟹这样的动物被烹饪下肚,或许对它们来说无痛反而是一种幸福和幸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