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光者》导演张彤:拍戏要方,拍人要圆

2022年11月7日刊 | 总第3048期

我的创作理念,向来以“打动人心”为最高准则。什么能打动人、感染人?真实,真心,真情。那么怎样做到真呢?一是要保证场景真实,二是救援操作要专业。

尽管《追光者》这样的民间公益救援题材拍摄难度很大,但反响很好。我收到许多私信,希望我能再多拍一些救援戏。

我的导演经验都是一场一场戏、一部一部剧磨出来的。我可能比较直白,糖水里泡大的爱情吸引不了我,“患难见真情”才能刻骨铭心。

高速公路上让人心有余悸的车辆爆炸,封闭废墟下压迫感十足的泥石流……以民间公益救援为题材的《追光者》,凭借应急救援戏份的专业性和真实性,得到了观众的好评。

这些救援戏份的拍摄难度很大,却是张彤导演的“舒适区”。《战旗》《十送红军》《怒火英雄》等战争戏,让他积累了丰富的控场能力。如今观众看到的硬核场面,是他二十年如一日的厚积薄发。

流水不争先,争的是滔滔不绝。影视风口变了又变,题材风向转了又转,张彤却从未跟风,而是选择扎根片场,汲取营养。

张彤导演

去年,他拿出了将家国情怀与儿女情长结合起来的《你是我的城池营垒》(以下简称《城池》)。剧集在全网播出后,登陆央八黄金档,收获无数好评;如今成绩斐然的《追光者》,自开播后连日登上腾讯视频热度榜首,芒果TV累计播放量破4亿。

张彤导演的作品有“方”也有“圆”。他相信演员的创造力,将演员与人物的关系变通处理,以求达成角色情感的流畅、成长的圆满。

张彤导演让我们看到,最慢的步伐不是跬步,而是徘徊;最快的脚步不是冲刺,而是坚持。

以下,是张彤导演的自述。

拍戏要“方”,迎难而上

决定接拍《追光者》,我只花了一个晚上。

去年3月,我在湘西拍摄革命历史剧《百炼成钢》时,接到《追光者》制片人苏里的来电,希望可以与我交流《追光者》这个项目。

我说我正蹲在郊外,等我回到衡阳市区再约。没想到苏总第二天就飞到了张家界,辗转来到湘西与我见面。

当晚,我下了戏就和苏总在剧组下榻的饭店里聊了起来。《追光者》讲的是民间公益救援组织的故事,剧中“追光救援队”的故事灵感来源于蓝天救援队。剧中涉及到大量应急救援场景,如地震、山体滑坡、溶洞、冰川等,拍摄难度很大。

我是拍军旅、农村戏出身,有一定的硬核场面拍摄经验。但灾难戏我还是比较陌生,对民间公益救援领域也知之甚少。

编剧团队前前后后打磨了剧本三年,实地走访过京、浙、徽等地的蓝天救援队,将许多真实救援事件融入了故事,人物和情节都非常扎实。作为国内首部以民间公益救援为题材的《追光者》,既新颖又有丰富的现实意义。

我与苏总聊了一个通宵,黑眼圈很重,心情却很兴奋。第二天一早,我便决定,拍!我要把这群平民英雄的故事拍出来!

说干就干。4月上旬,《百炼成钢》正式杀青后,我就赶去上海,与编剧团队一同调整剧本,又去江西、浙江等地的蓝天救援队基地,与救援专家们面对面聊故事。

我之前只听过蓝天救援队的名号,完全不知它自2007年成立以来,已经发展得这么庞大,成为了我国民间救援的主要力量。

去年夏天做考察时,正值河南洪灾,蓝天救援队去了很多人救援。所有队员都是自愿加入,他们来自各个行业,有律师、医生、教师、快递员、外卖员……但一有任务,他们就会变成救援队的一员。我记得杀青宴时,队员们跟我们一起吃饭,有些人中途接到任务,放下筷子就直奔现场。


与专家们交流后,我们决定对剧本中的救援事件进行“提纯”,保留了具有代表性的案例如地震、山体滑坡、溶洞、冰川等;删减了剧本中重复出现的同类事件,比如第30集的300米天坑救援,原剧本写了三次。我把腾出来的空间,留给了人物。

最后,救援事件与主人公们生活、职业戏份的比例,大概是3:7。虽然救援戏只占了三成,但100天的拍摄周期中却占比过半。

我们平均2-3集有一个救援大事件,每集都会出现1-2个小事件。小事件如超市货架倒下前,罗本(罗云熙 饰)用身体护住小男孩;熊非(徐绍瑛 饰)送完快递下班回家,解救失足悬在半空的邻居小孩……

它们增加了内容的可看性和真实感,既能展现人物性格特点,又对情节有小推动。

大事件则需要集中篇幅来展现。

我的创作理念,向来以“打动人心”为最高准则。什么能打动人、感染人?真实,真心,真情。文无真是空谈,武无真是绣腿,戏无真是虚幻。

那么怎样做到真呢?

一是要保证场景真实,能用实景用实景,不能用实景的也尽量1:1还原,营造“身临其境”的感觉。

二是救援操作要专业。生命救援是很严肃的事情,需要非常专业的救援知识,容不得半点马虎。每一次拍摄大型救援场景时,都会有蓝天救援队的队员跟随指导。

难度最大的是第24、25集的溶洞救援。剧中因为突然下雨,丁丁丁(李婷婷 饰)、罗源(杨安琪 饰)和两个驴友被困在溶洞的内洞里,随时有被淹没的危险。最开始溶洞探险的部分,我们在杭州找了一个溶洞实景拍摄,拍了整整一天。


涨水的部分,换到了我们在横店搭的仿真溶洞。水放到齐腰深时,我们开始拍摄。拍摄救援队员潜水进入、带出受困者的戏时,我们已经把水灌到了4米深。

真假结合地拍了6次,整组戏才终于完成。

雪山救援的场景也是我们自己搭的。拍雪山救援戏时是盛夏,40多度的天气,演员们穿着很厚的羽绒服,吹着人造鹅毛大雪。一头汗,两腿泥,鞋里还有一滩水。一个镜头下来,好几个演员都中暑了。

不可控的事也很更多。拍第21集快艇在湖面搜救的戏时,突然狂风暴雨,整个剧组扎在湖边,什么准备也没有,所有摄像都只能用身体护着机器,结果还是淋坏了两台,连夜修理,第二天才能继续拍。

但我很感动于团队的凝聚力和冲劲儿,演员们都很拼,一开始大家都不会独立索降,后来杀青时,每个演员都能独立索降、打绳结。

在制作方面,我们做到了“方”:坚持创作标准,迎难而上。

拍人要“圆”,真情至上

《追光者》中设置了三条感情线,每一对CP都有不同的化学反应,画风不同,主题也不同。

罗本与展颜(吴倩 饰)是双向治愈,羁绊最深。这部剧也是罗云熙和吴倩的三搭作品,两个人非常有默契。

罗云熙与精英律师的形象很贴,对人物琢磨很到位,总能提出自己的想法。很多人觉得他太瘦,不像救援队队员。但救援队队员也是普通人,并不是超级英雄,脱下队服后的他们,高矮胖瘦,各有身份。罗本是律师,是队里的“大脑”——智囊担当,对救援队的贡献很大。


吴倩在开机前,几乎每天都给我打一个电话,探讨展颜这个人物该怎么呈现。

吴倩把展颜设计成外冷内热的姑娘,由于家庭原因,她的外表是冷冰冰的。她说:“导演你放心,我会慢慢把你心目中的展颜还给你。”

周明明(李明德 饰)与丁丁丁是活跃气氛的欢喜冤家。我心中的周明明,是一个秀气的男孩,有富二代玩世不恭的气质,又有一颗善良的心。丁丁丁则是有自己小世界的洒脱少女。

试镜时,我一眼相中了李明德、李婷婷。事实证明效果不错,“三丁二明”给观众带来了许多欢乐。

熊非和罗源则是“缺憾”与成全。他们有着世俗人生缺角,熊非坐过牢,罗源不能说话,但他们遇见彼此后,缺角契合,双方变得完整,有了寻常的烟火气。


“打动人心”的准则同样适用于感情戏。我可能比较直白,糖水里泡大的爱情吸引不了我,“患难见真情”才能刻骨铭心。

所以我往往将主人公感情的转折点放在生死攸关之际。泥石流淹没的地下室里,罗本与展颜互诉衷肠;暴雨浸没的溶洞里,周明明将氧气瓶让给了丁丁丁。


灾难前想活下来,是与天地抗争;将生的希望留给对方,是与人性抗争。这种抗争有很强的穿透力和感染力,可以打动每个人的心。

《城池》是我拍的第一部爱情戏,一开始我连“撒糖”“壁咚”是什么都不知道。后来我也明白,不要一上来就把感情表现得很满,要追求水到渠成。

《城池》里米佧(马思纯 饰)和邢克垒白敬亭 饰)两年间对彼此念念不忘,这导致最后感情的递增弧度没有那么明显。在《追光者》里,我让罗本和展颜从“傲慢与偏见”到爱上对方,观众能清晰地看到他们感情的每一次转折。

从演到导,跬步积累

我是演员出身,1991年进入四川人艺的中戏委培班。毕业以后,我在四川人艺工作,演了几年话剧后,开始在影视剧里演一些边缘角色。所以我很相信演员本身的创造力。

每场戏开始前,我自己先在心里演过一遍,在开拍前把控好表演的大致走向。

其余的,就留给演员自己去碰撞。我的拍摄习惯是,我不喊卡,就看他们怎么往下演。如此一来,他们经常会即兴发挥出很多好玩的东西,虽然也会有笑场,但化学反应更强。

演员是人物的现实载体,观众只能通过演员看到人物。演员本身是什么条件,我就尽量给演员设计些小细节,让观众相信他就是这个人物,算是“因材施教”。

比如《城池》时,白敬亭本人肤色很白,即使做了美黑化妆,还是不太像常年风吹日晒的特警。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加了一场戏,让邢克垒撸起袖子自证,“我还白啊?我让你看看我原来有多白!”

现在的经验和成就,是我20年的导演经历沉淀。而发掘我导演能力的,是我的恩师毛卫宁导演。

2002年,我结识了毛导,在毛导的作品里从副导演慢慢做到执行导演。

2011年,我做了《战旗》的B组导演,表现还可以,就接着拍了《誓言永恒》《十送红军》《平凡的世界》,经验越来越丰富。2016年,毛导提拔我做《爱情的边疆》A组导演。

一锤接着一锤敲,一环接着一环拧。可以说,我的导演经验都是一场接着一场、一部跟着一部磨出来的。

张彤导演(左)与毛卫宁导演在片场

2009年,我产生过“七年之痒”。当时我在《上海上海》做副导演,觉得自己好像什么都懂了,可以出去接戏拍。

毛导发现了我的“小心思”,与我彻夜长谈。他告诉我,不要眼红别的导演收获了多少名利,要脚踏实地,专注于作品,积累拍摄经验。他对我说:“我的今天就是你的明天。”

我彻底收心,只研究怎么拍好每一场戏。2018年,《城池》的制作方之所以找到我,就是因为我在《孤军英雄》做副导演、《战旗》做B组导演时,给他们留下了印象。

虽然我从没拍过现代戏,但他们相信我能跟演员碰撞出不一样的火花,同时也希望我们这个擅长拍现实题材的团队,能把《城池》带到新的高度。

张彤导演(左二)在片场

守少则固,力专则强。我现在的B组导演,就是我的徒弟,跟了我12年,做了7年的场务,4年的执行导演,现在才做到B组导演。我相信他可以像我一样,用小步攀上高山。

虽然每一次新作品,都是新题材、新挑战,但多年的导演生涯,给了我向前冲的底气。尽管《追光者》的民间公益救援题材拍摄难度很大,但反响很好。我收到许多私信,大家希望我以后能再多拍一些救援戏。观众喜欢,就是对我最大的肯定。

将来有机会,我还想带着团队尝试金戈铁马,气吞万里的古装戏。当然,无论题材怎么变,领域怎么新,我的执导理念不会变:坚持现实主义,力求还原真实,做打动人心的作品。

【文/时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