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夫巨星的荣光,也照不进中国武术的凄凉

国庆期间,赵文卓一袭长衫,在长城上秀了一段中国武术,行云流水,火爆网络。


赵文卓空中踢剑

尤其是,空中踢剑的那个动作,让人赞叹中国武术,更是引爆了中国人的文化情怀。

在家国同庆的日子里,以中国武术的形式,让中国人接受一次中国传统文化的洗礼,提振中国人的文化自豪感,蛮好!


这种方式,也是央视的惯用套路。

比如央视春晚。

成龙甄子丹、赵文卓、吴京吴樾……

他们都登上过央视春晚的舞台,基本装扮都是一身喜庆的中国传统服饰,表演一段中国武术。

2014年春晚,成龙武术表演《剑心书韵》

2016年春晚,甄子丹武术表演《天地人和》

2021年春晚,吴京武术表演《天地英雄》,和他对打的是甄子丹

央视春晚的流量,再加上功夫巨星们的荣光,每次表演,几乎都会成为了热搜。


这当然很好!

因为在普通人的生活中,

我们几乎看不到武术!


说“几乎”,是因为中国武术还有一扇窗户开着。

功夫电影。

可是,这扇窗也慢慢关上了!


从1928年《火烧红莲寺》开始,功夫电影开启了一个时代。

50-60年代的香港,胡金铨的《大醉侠》、张彻的《独臂刀》,让功夫电影走进了黄金时代。

1928年《火烧红莲寺》剧照。之所以清楚,是因为《师父》导演徐浩峰修复了。

随后,李小龙横空出世,真正意义上的国际巨星,他将中国武术推向了全世界。

“Kungfu”这个词,成为中国文化的名片。


李小龙已经成为一种文化符号

李小龙是功夫演员,也是武术家。

作为功夫演员,他签约嘉禾,放弃邵氏,打破了邵氏延用京剧功夫演员拍摄功夫片的传统,让电影贴近功夫实战,摄影师也常常抱怨李小龙的腿法太快,什么都没有拍到就踢完了。


李小龙对于中国武术的传播,不仅仅局限于电影领域。

截拳道、武术哲学、综合格斗的兴起,

这些有关功夫的延展,都是实实在在的传播中国武术,而不是中国功夫电影。


李小龙英年早逝,成龙、李连杰接过了中国功夫电影的辉煌。


辉煌之后就是没落。


豆瓣上,评分最高的12部功夫电影中:

60-70年代拍摄的有6部;

90年代拍摄的有5部;

最近的一部,《卧虎藏龙》,2000年上映。

再往后,0!

《卧虎藏龙》,2000年,武侠电影巅峰之作,无论是奖项、口碑,票房

我们进入21世纪已经22年了。

在过去的22年中,票房最高的10部功夫电影中,只有2部是最近10年拍的,分别是2013年《一代宗师》(第7名)、2017年《绣春刀2修罗战场》(第8名)。

即便如此,第8名《绣春刀2》,也已经过去整整5年!


这5年里,那些功夫巨星们都在干什么?

成龙68岁、李连杰60岁、甄子丹60岁。

最近甄子丹参演《天龙八部》,爆出“因年纪太大,体力严重不足”。

你不能要求一个爷爷辈的人,再扛起中国功夫电影的大旗。


功夫电影,苦苦支撑的还有赵文卓、张晋

可是他们又扛不起功夫电影的票房。

2018年赵文卓《功夫联盟》上映,成本超过1亿,票房1780万。

2019年张晋的《九龙不败》上映,制作耗资1.5亿、票房1877万。


吴京这几年,成了“百亿票房先生”。

可是,吴京走的是家国情怀路线,远离了功夫电影。


我们还能在电影里看到中国武术吗?

很难!越来越难!


没有了功夫电影,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

还能在哪里看到中国武术?

小区?公园?广场?


当然是有的!

2013年统计,中国武术健身人口超7000万,段位武术习练者超100万,获得段位的超25万,其中有3409名是外国人。

这份数据来自国家体育总局武术运动管理中心

这份数据,想告诉为你的,是中国武术习练人口,众!多!


中国有7000万武术健身人口

我们有14亿人,7000万人用武术健身,

这是中国武术的繁荣?


2021年的《中国篮球运动发展报告》中,中国一般篮球人口1.25亿,核心篮球人口7610万!

中国篮球进不了奥运会。

中国篮球繁荣吗?


CBA,中国职业体育赛事之一


姚明肯定不会这么认为。

在姚明看来,中国篮球人口已触及红线!

他认为,中国篮球人口的缺失,阻碍了中国篮球的发展。

他相信的数据是,中国国内登记在册的职业篮球人只有12000人。


那,中国登记在册的职业武术人有多少?

我找不到这个数字!


公园里、广场上,有7000万大爷大妈打太极拳,中国武术的未来寄托在大爷大妈身上?

这7000万人里,

隐藏了多少个真正的武林高手?

又隐藏了多少个马保国


如果你嘲笑这些广场上打太极的大爷,

你可能很快就会被打脸!

因为,他们才真的是中国武术的生力军!


公园里的中国武术传承方式。

孩子们、年轻人,

会去公园、广场上学武术吗?

很少很少!

因为他们对武术的热情,不如跆拳道!


以我生活的城市南京为例,

打开“大众点评”,选择“运动培训”。

随机出现的前80个培训中心中:

篮球21个;

体能训练10个;

跆拳道7个;

轮滑7个;

乒乓球5个;

武术5个。


这5个武术场馆里:其实只有3家,因为有1家开了3个门店。

在南京,培训机构的数量中,

学习武术的场馆只占6%,

其数量少于跆拳道培训。


我又打开百度地图,

搜索“南京 武术”,出现了99个地址。

搜索“南京 跆拳道”,出现了119个地址。


在这5个武术培训机构的课程里,只有“武术散打”、“武术搏击”、“武术启蒙”等课程。

如果你想学“八极拳”,对不起,没有!


中国武术后续无人,或后继少人。

在我们生活中,最常见到的中国武术,

就是在广场、公园里练武的大爷大妈们。


可是,即便是他们真的是“武林高手”,他们对于中国武术还能做什么呢?

答案是,做不了什么。

因为,人亡艺绝。



在沈阳,中山公园里。

83岁的白国栋大爷在锻炼。

一个平平无奇的秃顶老大爷,在热闹的人群里,很难被找见。

他习练的,是戳脚翻子拳。

2014年,戳脚被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


但在公园里,没人关心白国栋练的是什么拳,也没人有兴趣关心。

他退休的厂里不知道,邻居们也不知道。


《藏着的武林》纪录片截屏:白国栋说手

但他的武艺,却师出名门。

他的师傅,是于伯谦,民国武学大家。

白国栋,曾经从师傅那里学了一套实战刀法叫“闯刀”。

师傅去世40多年,白国栋对于这套刀法忘记的差不多了,没办法再教授给徒弟。

“闯刀”,就要失传了。


在北京,四环边上的小树林里。

48岁的刘保龙,正在和三五个人练拳。

他身穿红色运动服、白球鞋,精瘦干练。

在外人看来,这些人就是打几趟拳、聊一会天、再靠靠树,然后回家吃饭。


刘保龙北漂20多年,一直租房。

租房的地方是个城中村,正面临拆迁。

他以开网约车为生,妻子是超市理货员、女儿卖保险。


《藏着的武林》纪录片截屏:刘保龙在教拳

这个相貌普通的中年男人,习练的沧州孟村小架八极拳,拜第七代传人王树森为师。

对于刘保龙来说,武术只是兴趣爱好。

也许,城中村拆迁之后他们一下住在哪里,是个更要紧的问题。


上述2个人的故事,来自央视纪录片《藏着的武林》。

这部纪录片历时3年拍摄,走访大江南北的几百位武术人,掀开了中国传统武术人的生活原生态。


纪录片里:

甘肃天水的赵晓章,黑虎棍的传人。

靠着种植樱桃树,养家糊口,

生活的压力,让他没有时间传习棍术


广东蔡家拳第6代传人胡友来,采药为生。

一天采药、一天卖药,照顾生病的女儿。

至于武术,至于第7代传人,他无暇顾及。


甘肃天水的壳子棍传人高世定,年事已高。

他破除了壳子棍“非外姓不传”的陈规。

但是,前来学习的年轻人寥寥。

因为他们要出去打工挣钱。


中国武术的很多拳种,都在面临着“人亡艺绝”的悲凉。


武术职业团队,忙着竞技武术散打

2008年中国武术没能成为奥运会项目。

而武术的民间基础又远远落后。


反观中国传统武术的处境,习武之人面临生存困境、武术传承脆弱、练用脱节……


1982-1986年,国家体委进行了一轮大范围拳种挖掘工作,认定了中国武术的129个拳种。


入选的拳种必须具备3个标准:源流有序、拳理明晰、风格独特、传承有序。

这是一个非常高的标准,很多传统武术是进不了这个名录的。


这129个拳种,至今还有多少人在传承?

又有多少在濒临失传?

对于当下很多习武之人来说,

武术既不能安身立命,也不能养家糊口,

唯一剩下的选择就是放弃。


中国武术会消亡吗?

当然会。

有生就有死,有兴就有亡。


也有可能不会,改头换面,焕发新生。

比如射箭、跆拳道、柔道、击剑、巴西柔术、菲律宾短棍,他们不仅高高在上成为奥运会项目,也非常接地气,成为普通人喜欢的运动。


从2006年开始,国家先后批准了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一共1557项,其中武术53项,这其中包括少林功夫、武当武术、太极拳、沧州武术红拳、八极拳、戳脚、六合拳等等。

其中,太极拳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入选“非遗”本身,意味着传承的脆弱。


太极,2020年入选世界级“非遗”。你是高兴,还是难过?

对于武术来说,入选“非遗”,也是好事。

国家对于“非遗”的态度,当然是保护。

但如果“非遗”自身没有足够的生命力发展下去,这种保护就成了“临终关怀”。


我老家,安徽淮南,豆腐传统制作技艺列入第四批“非遗”名录。

但这种生产工艺,已经无法满足现代商品化的需要。

也没有谁,一定要吃传统技艺制作的豆腐。

最终,我们只能在博物馆中看见它了。


我爱中国武术,我不希望以后在博物馆里看见它。


#头条创作挑战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