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佳二战电影,这些影片反映出了战争的可怕

影片主要脱离了战争本身,直到特拉普一家被迫连夜逃离奥地利,以逃避与德国海军的委任。在萨尔茨堡音乐节上,不顾旁边持枪的纳粹守卫,这家人在一场庄严而有力的抗议表演中唱起了一首关于奥地利国花的歌曲“雪绒花”。

大逃亡》(1963)

《大逃亡》是一部对战俘的勇敢和力量的高度虚构的描写,讲述了英国战俘从德国集中营的真实逃亡。这部电影记录了数十名战俘的团队合作和奉献精神,他们巧妙地让集中营的守卫不知道他们脚下正在挖掘逃跑地道。影片的特技也受到称赞,包括史蒂夫·麦奎因著名的摩托车跳跃。

可以理解的是,由于题材的严肃性,要制作一部不令人沮丧的战争电影是很难的,但《大逃亡》更像是一部动作片,而不是一部剧情片,它设法让人感觉更像是一部“抢劫”而不是一部战俘电影。不过要注意的是,结局仍然是相当悲惨的——毕竟它仍然是一部战争片。

​《美丽人生》(1997)

这部意大利大屠杀电影讲述了圭多·奥莱菲斯(罗伯托·贝尼尼 饰)和他的儿子约书亚(乔治·坎塔里尼 饰)被关押在德国集中营的故事。在战争夺走了他们作为书商的生活后,圭多致力于说服儿子,哄骗儿子这只是一场游戏,奖品就是一辆大坦克。

在一部喜剧中,尽管主题不同,圭多的滑稽动作帮助他的儿子活到了被关押的最后,并赢得了一辆来解放营地的坦克。《美丽人生》提供了一种脆弱的乐观主义,这种乐观主义存在于一个囚犯的心里,他从未被环境击垮,他的儿子永远感激父亲的牺牲。

​《拯救大兵瑞恩》(1998)

史蒂文·斯皮尔伯格的这部屡获殊荣的战争电影仍然被认为是描述战场生活的最佳影片之一。汤姆·汉克斯饰演的米勒上尉带领一队士兵从奥马哈登陆而来,任务是寻找瑞恩家族最后一个幸存的儿子。《拯救大兵瑞恩》是一部冷酷无情、毫无歉意的悲剧,它不断地杀死其中的角色。

影片没有美化战争,也没有将敌方士兵丑化为毫无人性的机器人,而是迫使观众认识到被派上战场的一代年轻人的长处和弱点,其中有许多人永远消失在战场上。

​《卡萨布兰卡》(1942年)

这个名单中唯一一部在战争期间制作的电影《卡萨布兰卡》提供了一个独特而尖锐的视角。由于演员阵容来自多国,其中许多人都是来自欧洲战乱地区的难民,演员们能够将他们在现实生活中的挣扎和经历搬上剧本,正是这段发生在战争时期的经典爱情故事,让这部75年前的电影在现在依然和上映时一样精彩。这部影片被誉为有史以来最好的电影之一。

《卡萨布兰卡》的故事发生在北非,里克·布莱恩(亨弗莱·鲍嘉饰) 是一个神秘的商人,他在卡萨布兰卡开了一家人气很旺的夜总会,并拥有两张宝贵的通行证,为试图逃离战争的难民提供了宝贵的安全通道。当他旧日的情人伊尔莎·隆德(英格丽·褒曼 饰)和她的丈夫维克多·拉兹洛(保罗·亨雷德 饰)进入他的酒吧寻求安全通道时,布莱恩看到两人走向自由,他们短暂的爱情得以终结。

辛德勒的名单》(1993年)​

本片是斯皮尔伯格的另一部二战最佳影片,改编自奥斯卡·辛德勒的真实故事,讲述了奥斯卡·辛德勒保护和承担着一千多名受迫害犹太人的使命。起初,他是一名纳粹党成员,但当辛德勒克拉科夫看到纳粹对犹太人聚居区的暴行时,他发誓要拯救尽可能多的生命。

连姆·尼森拉尔夫·费因斯本·金斯利等人出色的演技向辛德勒令人痛心的勇敢和那些在他的帮助下安全逃生的人表达了敬意。《辛德勒的名单》采用黑白镜头拍摄,主题阴郁,令人难以忘怀,是另一部杰作,被认为是有史以来最伟大的电影之一。

萤火虫之墓》(1988)​

吉卜力工作室的这部严肃的战争片讲述了清太兄妹在美日战争的最后几个月里相依为命,最终在饥饿和美国频繁的空袭中倒下的故事。这部电影的名字来源于这对兄妹在他们的庇护所中捕获并放生的一罐萤火虫,它们和日本人民一样缺少食物,导致了不必要和意外的死亡。

在《萤火虫之墓》中,剧情并没有让人感到有一丝希望,这是对那个时代最好的描述之一,因为它具有发自内心的现实主义,以及反映出战争所带来的残酷和代价。

​《苏菲的抉择》(1982)

故事发生在1947年战争结束后,美国南部的年轻作家斯汀戈(彼得·麦克尼克尔 饰)遇到了苏菲(梅丽尔·斯特里普饰),一个波兰移民,和她的丈夫内森(凯文·克莱恩 饰)住在楼上的公寓里。影片讲述了苏菲在纳粹占领下的欧洲的生存故事,她的选择——她的哪一个孩子将在奥斯维辛毒气室里被杀死——给她带来了严重的心理创伤,她无法从中治愈。

斯特里普获奖的表演描绘了大屠杀幸存者所面临的创伤以及为生存而做出的生死抉择。《苏菲的抉择》将这些决定摆在了40年前的观众面前,而且他们已经远离了战争的恐怖,并问他们,如果面临同样的情况,他们会做出什么样的选择。

帝国的毁灭》(2004)​

德国-奥地利-意大利合作出品的《帝国的毁灭》从阿道夫·希特勒的角度描绘了二战在德国的最后几周。影片导演奥利弗·希施比格尔和制作团队试图尽可能真实和准确地记录历史,以确保这段历史不会被遗忘。

《帝国的毁灭》并不是对希特勒的一种简单的讽刺,而是基于在他最后的日子里和他在一起的人的第一手和二手资料,如历史学家约阿希姆·费斯特的《希特勒的地堡:第三帝国的最后日子》和希特勒的秘书特劳德·荣格的《直到最后时刻》。希特勒从一个看似不可改变的历史人物变成了一个立体的有血有肉的人,这个决定仍然受到争议。批判性地说,《帝国的毁灭》是一部尖锐的回顾展,缩小了任何人都可能屈从于成为的“怪物”之间的差距。

硫磺岛的来信》和《父辈的旗帜》(2006)​

克林特·伊斯特伍德的两部战争电影从美国和日本的角度详细描述了硫磺岛战役。《父辈的旗帜》是从美国人的角度讲述的,讲述了硫磺岛被围困以及美军最终取得胜利的故事,重点讲述了那些在这个标志性的历史时刻升起美国国旗的海军士兵。反过来,《硫磺岛来信》,追随了日本军队在撤退的呼声和命令中拼命坚守阵地的努力:要么成功,要么拼命。

虽然这两部电影都是由美国制片公司拍摄和制作的,但《硫磺岛的来信》在许多好莱坞电影中脱颖而出,因为它是用日语编剧的,并为日本演员打造了罕见的真实感。这两部电影展示了双方的英雄和受害者,是美军众多得不偿失的胜利之一。

​《钢琴家》(2002)

这部电影根据真实故事改编,由艾德里安·布洛迪饰演波兰裔犹太钢琴家兼作曲家瓦拉迪斯罗•斯皮曼,在战争的颠沛流离中,家人和亲戚最终被纳粹杀害,而斯皮曼本人也受尽种种羞辱和折磨,在死里逃生后,斯皮曼想尽一切办法求生,从一个藏身之处转移到另一个藏身之处,四处寻找食物,最终在为一名纳粹军官演奏时发挥了自己的钢琴天赋,导致纳粹把他藏起来,给他带来补给。

布洛迪的表演令人难以忘怀,因为他的角色从接近名人的地位变成了凶猛、恐惧的动物。他也凭借这一角色获得了奥斯卡最佳男主角。

巴顿将军》(1970)​

《巴顿将军》由乔治·C·斯科特主演,他在片中饰演一名名义上的将军,这一角色定义了他的职业生涯,为他赢得了大量赞誉,也获得了奥斯卡奖(尽管他认为自己表演不好而拒绝接受奥斯卡奖,这是出了名的)。

尽管如此,《巴顿将军》还是提醒观众,领导人们进入战争的人是什么样的人,这最终意味着带领他们中的许多人走向死亡。斯科特成功地传达了巴顿冷酷的决策,强烈的自我,对权力的渴望和亲密的脆弱,而没有把他变成一个卡通英雄或反派。这的确是一场非凡的表演,将这部电影从平淡无奇提升到了史诗级。

​《最长的一天》(1962)

这部电影的上榜是因为它是一种不同风格的战争电影。《最长的一天》以纪录片的方式拍摄,从艾森豪威尔将军和美军、英国在帕伽索斯桥的任务、法国抵抗战士和德国指挥官的视角,审视了诺曼底登陆日之前发生的事件。

在电影史上,几乎没有比这更伟大的演员阵容了:约翰·韦恩罗伯特·米彻姆理查德·伯顿、理查德·贝默、加里·柯林斯、萨尔·米尼奥、肖恩·康纳利、亨利·方达、彼得·劳福德、罗伯特·瓦格纳、乔治·西格尔、罗德·斯泰格——而这还只是美国和英国的演员。还有几十名法国和德国的著名演员扮演他们各自的同胞。这部电影只是对这一类型电影的一个真正有趣的尝试,提供了一个赤裸裸的、真实的战争视角,而没有在暴力的刻画上过于形象。

桂河大桥》(1957)​

许多好莱坞拍摄的二战题材的电影都是以欧洲剧院或珍珠港为背景的,但这部亚历克·吉尼斯主演的电影在一个日本战俘营中拍摄的,在那里被俘的英国和美国军官被迫在桂河上建造铁路桥,尽管体力劳动违反了日内瓦公约协议。最终,囚犯们意识到,反抗不会给他们带来任何好处(甚至可能会被杀死),所以他们利用建造这座桥来保持忙碌,并以某种东西为荣——任何可以逃避作为战俘的恐惧的东西。但随后,由于这座桥对日本人的军事价值,一支突击队被派遣去摧毁这座桥。

这部电影严肃地审视了如何在战争面前保持荣誉和正直,在片中,吉尼斯表现得尤为出色。这位中校痴迷于建造一座完美的桥梁,他非常专注于这个项目,因为作为一名战俘,他几乎没有其他东西可以让他保持冷静。该片获得了七项奥斯卡奖,包括吉尼斯的最佳男主角。

​《从海底出击》(1981)

这部沃尔夫冈·彼德森执导的电影记录了二战期间德国潜艇上的船员的故事。它完美地捕捉到了潜艇战的幽闭和恐怖,但也捕捉到了暴风雨的沉闷,以及在浩瀚的海洋中进行看似不可能的搜索时的孤独。

影片的高潮部分是一架英国轰炸机向潜艇开火,导致潜艇深潜,无法恢复正常,最终降落在大陆架上,无法浮出水面。这是一部令人难以置信的紧张电影,它与许多战争电影不同,因为它不同寻常的海上场景,而不是更典型的战争场景。

敦刻尔克》(2017)​

1940年,英国远征军和法国军队在敦刻尔克对纳粹德国进行最后的抵抗,当士兵们试图确保返回英国的通道时,民用船只被派去帮助运送他们回家,三艘超级海军喷火战斗机用有限的燃料保护他们不受德国空军的攻击。这变成了一场绝望的生存竞赛,因为英格兰和欧洲大陆的未来都悬而未决。

绝望笼罩着敦刻尔克,就像一张厚厚的毯子,威胁着要把所有人都闷死。它驱使士兵们进入部落主义,他们愿意牺牲一个不属于自己部队的战友,只要这意味着获得自由。然而,绝望也会带来英雄主义的时刻,要么来自训练有素的士兵,要么来自勇敢的平民,他们冒着生命危险去做正确的事情。

​《血战钢锯岭》(2016)

安德鲁·加菲尔德凭借《血战钢锯岭》首次获得奥斯卡提名。这是一部严肃、充满宗教色彩的二战题材电影,讲述的是现实生活中的陆军军医戴斯蒙德·T·道斯的故事,他因为自己的宗教信仰,在从未想过开枪的情况下入伍。为了留在军队,道斯不顾认为他会成为负担的上级军官的反对,证明了自己惊人的英雄气概,冒着生命的危险,从满是枪林弹雨的战场上抢救受伤的士兵。

导演梅尔·吉布森用优美的意象和强烈的情感,娓娓而谈他的故事,尽管有时令人难以置信。《血战钢锯岭》可能是他最好的作品,这部电影在没有淡化战争恐怖的前提下,论证了健康的价值观,并令人信服地证明了你不必为了帮助赢得战争而杀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