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德纲三请王文林,老先生方入德云社

古语讲岁月催人老,不单是在身体上的,更多的是思想上的。就好比某个人年轻的时候可能还有几分爱相声、振兴相声的心,但是等他挣了钱出了名,初心就没有了,满脑子想的都是怎么利用相声来挣更多的钱出更大的名。

当年一个年轻的天津相声演员只身来到北京城,一方面是他在天津混不下去了,但是我相信更大的原因还是爱相声追求相声。刚开始这个人在北京混的很不好,辗转于各大茶馆饭店。我们知道这些场所往往都是有本地的演出团队把持的,你一个外来户来演出,那你就是从人家碗里抢饭吃,别人肯定不愿意。所以这个人多次被人撵走,挨过打也被人威胁过。

但是他并没有退缩,反而结识了一大群朋友,包括张文顺李菁徐德亮王玥波何云伟、王文林等等,这是在这批朋友的无私帮助下,这个人才得以在北京站稳了脚跟。如果没有这些人的帮助,恐怕他也未必能在北京呆得住。

这几位朋友,有的是初出茅庐的学生,也有已经名声在外的大家,比如王文林先生当时就已经是相声名家了。他是王长友之子,王世臣之婿,刘宝瑞之徒,八个字形容就是相声世家,家学渊博。


一般人如果有这样的家庭,那完全可以不努力了,就躺在前人的功劳簿上也够玩的了。但是王文林先生不是这样,他从小就对相声情有独钟,过年的时候家里给他买东西,吃的玩的都不要,就喜欢快板。不到十岁,就能背诵几十段父亲的相声,别的小孩都在外头疯玩,叫他从来不去,在屋里对着镜子练相声,可想王先生多刻苦。

所以王先生的成名和他父亲师傅都没有关系,他是靠着自己达到了青出于蓝。当年他在北京演出,廊坊张家口这些地方的老百姓甚至坐驴车骑三轮车去看王文林。老百姓都叫他小刘宝瑞、小王长友,和相声名家王佩元并称“京津二王”。

大约是00年,那时候王先生已经五十多岁了,正在考虑退居二线。当时郭德纲发展的并不顺利,他分析还是因为自己这几个人没名气,观众根本不买账。于是郭德纲就想要找个能撑住场子的人,而王文林过去一直支持郭德纲,因此他就想把王文林拉过来一起干。


于是郭德纲找到王文林,又是什么给他多少多少工资,多少多少分成,就是一顿侃。王文林听了一笑,他心里清楚现在郭德纲自己还吃了上顿没下顿呢,他说的那些都是空头支票。

但是王文林更不想寒了这个年轻人振兴相声的心,他就对郭德纲说“你要打响的是郭德纲的招牌,别人只是陪衬,你如果让我过去打出王文林的招牌,那观众是会多。但是观众是冲着王文林的,不是冲郭德纲。所以还是要以你为主。我平时可以去串场,去帮你招揽招揽客人,但是绝不能以我为主”。王文林他是一心为郭德纲打算,要在北京站住脚依靠外力是不行的,他必须要打响郭德纲的招牌。

03年,德云社成立,但是弟子寥寥,这时候郭德纲又想起了王文林。一天晚上,他就拿着水果香烟再次去了王家,一见面就是“叔啊,现在成立公司了,不是过去那样打游击了。想来想去还是需要你,没有几个德高望重的人也镇不住”。

但是王文林想了很多,自己作为一个长辈,去晚辈那里帮帮忙还行。但是要真的入职成了员工,关系就不好处了,万一有了矛盾是听老板的还是听师叔的。所以这时候王文林又犹豫了,就对郭德纲说“德纲,现在我还没完全退休,你说平时我去你那里演几场,教教学,这都可以,但是要是全方位的在那里,恐怕还不行,等以后再说吧”。

04年,王文林终于完全退休了,郭德纲第一时间听说了这个消息,他心想这回你可没有说辞了吧。于是他就找了李菁、徐德亮、何云伟等人,在东信楼摆了一桌,专门请王文林吃饭。

王文林进屋一看,这个阵容,还都是熟人,他就知道这回是躲不过去了。就开玩笑说“哎哟,这是鸿门宴呢”。几个人都笑了,“德纲啊,我是爱相声,退休也放不下相声,也想去德云社,以前想的太多了,你这三番四次这样,我要在拿把就没意思了。行了,我这个老东西就跟你们干了”。就这样,在郭德纲三请之下,终于为德云社请来了王文林。


王文林不愧家学渊博,他肚子里的绝活那是海了去了,而且他很大方,也不藏私,对于德云社郭德纲的一些徒弟,他就当自己的孩子一样,教会了他们很多东西。但是慢慢随着德云社越来越火,钱也多了,徒弟也多了。

他就发现郭德纲变了,对谁都一副高高在上的样子,以前像何云伟、曹云金这些弟子向他请教东西都是毕恭毕敬的,但是现在的这些新弟子不把他放在眼里,跟他学活的时候都很高傲,像王文林欠他们的一样。

所以久而久之王文林就不太愿意教这些弟子了,看到从王文林这里撬不到东西,他们索性就偷起来了,王文林演出或者排练的时候,就偷偷安录音机偷他的活。王文林后来发现了也制止不了,因为现在没人把他当回事了,社里很多人靠说三俗相声也挣了钱,王文林恨三俗,但他根本管不了。

需要他的时候把他当成宝贝一样,一旦用完了了,就比茅草都贱了。王文林久历江湖,当然深知人情冷暖,再加上这种三俗环境他实在呆不下去了,也不劳烦人家想办法挤兑,干脆自己离开也就是了。王文林从不计较自己的得失,他唯一放不下的只有相声,他是真怕那帮人会毁了相声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