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电影频道又重播电影《大进军》。前天播放了《南线大追歼》;昨天播了《解放大西北》。这个系列在上映后不久就都看过一遍。感受是,《大进军》和《大决战》比起来,低了不止一个档次。对比《大进军》系列,再次印证了《大决战》是目前中国战争电影不可逾越的高峰。
大决战
《大决战》看了不止一次,每次看都有新的发现和感受。不知道是导演们想创新,还是创作态度不严谨、随心所欲。我个人看过《大进军》之后,不会再有想完整再看第二遍的想法。
《大进军》这个系列由四部电影组成。先说《解放大西北》。
解放大西北
在史诗影片中允许虚构人物,虚构人物是为了推动剧情的需要,但人物设定即使不讨喜也不能让人生厌啊!《解放大西北》虚构的两个人物恰恰犯了这个毛病。
就说影片中虚构的大个子连长,出场时形象还是不错的,威武勇猛中带着鲁莽。自从因为杀俘虏被彭德怀批评并降为排长后,整个人形象就变了,只要开口,必是把“排长”两个字挂在嘴上,好像时时在提醒大家,他是被降职当排长的。像个怨妇。军人“祥林嫂”的翻版。
本排长
一排长
排长
又是本排长
还有一位女特派记者,不知道是不是因为剧中都是军人,生生安插进一个女演员凑数的。咋咋呼呼的,还经常出现在最前线的战壕和掩体里,感觉就是添乱来的。
特派记者
在掩体和团长争执
在战壕里
一个电影有两个主要人物让人生厌,这电影还怎么看?
再说《大战宁沪杭》。个人感觉是这个系列最差的一部。剧中有很多当年亲历者的采访,坏就坏在这儿。一会儿是采访,一会儿是演剧情,还时不时插入纪录片影像,让人时不时地出戏。感觉就是一个“乱”字。
最让人受不了的是象征手法的滥用。有一组镜头不由得不吐槽。有一对军人夫妇,女的在战地医院生孩子,男的带领战士们在前方冲锋。一会儿是女人扭曲的脸和撕心裂肺地喊,一会儿是男人在硝烟中冲锋的画面,来回切换,感觉足足有几分钟,就是这两组镜头来回闪。然后,男的牺牲倒下了,同时女人把孩子生出来了。
女的在嘶喊
男的在战斗
孩子出生了1
这组镜头看着让人烦躁,丝毫也没有美感。导演这种象征性的手法用得太蹩脚了!
《席卷大西南》拍得中规中矩,槽点不多,亮点也不多。感觉宋希濂这个人物塑造得还不错,能记住的就是这个人物形象。
《席卷大西南》中的宋希濂
个人认为《大进军》系列四部影片中,最好的还是《南线大追歼》。这也是矬子里拔将军,相较另外三部电影而言。
《南线大追歼》
《南线大追歼》敌我双方的主将,形象都不错。饰演白崇禧的这个演员和白崇禧本人相似度非常高,在革命历史题材影视剧只追求神似不追求形似的环境下,白崇禧这个形象不但神似而且形似。
《南线大追歼》中的白崇禧
扮演林彪的依然是马绍信,但已不复多年《大决战》中林彪的风采了。
《大决战》中的林彪
《南线大追歼》的林彪显得太苍老,眼袋都很突出了,与四十多岁的林彪形象明显不符。
《南线大追歼》中的林彪
在《南线大追歼》还发现了一个熟悉的面孔,八十年代初的硬派小生张甲田,在片中扮演萧劲光。
《南线大追歼》中的萧劲光
毕竟是九十年代中后期的作品,比起近几年拍摄的革命历史题材影视剧还是严谨得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