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娱“八项规定”怎么拍?导演解密《我们这十年》幕后

用11出单元剧,讲述十年的非凡故事,你会想到什么?

今晚(10日)在浙江卫视等平台开播的浙产剧《我们这十年》,即将交出答卷。

作为中宣部、国家广电总局“礼赞新时代 奋进新征程”优秀电视剧展播剧目,该剧立足这十年辉煌成就,以单元剧形式讲述“我们”的故事。可以说,《我们这十年》自立项之初就带着使命。而要将如此宏大的主题,润物细无声地变成“接地气、有温度、有共鸣”的中国故事,这非常考验主创的功力。

比如,“八项规定”主题,要怎么拍才好看?在该剧开播前,天目新闻记者和《我们这十年》艺术总监、《一日三餐》单元的导演毛卫宁聊了聊。来听听他这个“编剧改到第6稿才通过的创作故事。

《我们这十年》海报 浙江卫视供图

如果只看《一日三餐》单元预告片的开头,你可能会以为这是一个美食老字号传承的故事。

在这个单元中,肠粉店老板蔡五味(侯勇 饰),每天最大的快乐就是为周围的食客制作一碗鲜香爽滑的肠粉。而他的女儿(焦俊艳 饰)则执着于做鲍鱼海参等高档食材,连新开的店面都取名“皇家鲍翅”。

两代餐饮人的经营理念大不相同,矛盾冲突就出来了。而街头巷角的美食,又自带“烟火气”,很容易让观众代入。

《一日三餐》单元海报 浙江卫视供图

可慢着,这肠粉,和“八项规定”主题有什么关系?

“《一日三餐》不是给党员干部看‘你应该以身作则做成什么’,而是‘八项规定到底给人民群众带来什么’。围绕这个思路,我们推翻了之前的构思,不写党员干部,而是写一个餐馆这十年的变化,通过百姓视角来写八项规定带来的改变,这更有意义。”毛卫宁说。

也就是说,在《一日三餐》中,“八项规定”是主创埋下的一条暗线。主创希望通过蔡五味的高档酒楼恢复成肠粉店的变化故事,以百姓视角反映了八项规定给中国带来的影响。

一老一少,一明一暗,这个故事这么讲,才不会生硬,才更有肌理。

《一日三餐》预告片截图

不过,这个巧思并不是一开始就有的。

《一日三餐》的编剧郝岩,在接到这个任务时,一开始构思了一个领导干部的“回乡记”——通过他回乡所遇到各种各样的事情,来谈“八项规定”对他的约束和影响。

但沿着这个思路去创作,却总是卡壳。改到第五稿时,编剧就有点崩溃了。

“他跟我说,‘我就写成这样了,行就行,不行你们换人吧,我躺平了’。”毛卫宁说,他半夜两点睡不着,将原来的创作方案看了好几遍,还是觉得不能就这样“躺平”,于是半夜两点给编剧打电话,“我说这个戏是给观众看的,不是一个专题片。我们从2点聊到6点,终于找到一个思路,把编剧给‘点燃’了。”

思路打开之后,郝岩索性也不睡了,第二天中午就交了新的创作方案。这一版构思通过后,他又在大年初一赶到广东做调研,体验生活。再加上剧组人员的通力合作,这才有了现在这一版《一日三餐》。

毛卫宁接受天目新闻采访中 华策供图

窥一斑而知全豹,从《一日三餐》单元的创作中我们可以看出,《我们这十年》的总基调,是接地气的,有温度的。它摒弃了生搬硬套讲大道理的姿态,而是真正讲述你我身边的故事。正如该剧总出品人赵依芳说的,“通过观众身边真实的人和事反映时代的变迁,从而感受到老百姓的变化、奋斗与获得”。

事实上,《我们这十年》的创作班底十分强大。

它集结了毛卫宁、侯京龙、王逸伟、刘海波杨阳库尔班江刘雪松安建李东霖李昂杨磊滕华涛等导演(按单元开机时间排序),还有白百何、白宇帆、董勇、郭晓东、侯勇、黄志忠、林一、谭松韵王凯、王雷、闫妮杨子姗等实力派演员(排名不分先后)。

该剧总策划张晓东透露,《我们这十年》是一次优中选优的重大主题创作,从200多个选题中圈定了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和生态文明五个选题方向,最后汇成11个单元剧。

该剧总编审程蔚东则认为,《我们这十年》选择的就是这十年中的我们,是十年中我们的生活和故事,“我们的故事代表了时代前进的方向,代表着那些具有崭新生活面貌的鲜活人物,代表着时代历史洪流中方方面面的生活”。

主创在《我们这十年》发布会上 华策供图

据记者了解,《我们这十年》还将在海外20多个频道播出,覆盖200多个国家和地区,并翻译成英语、越南语、法语、阿拉伯语西班牙语泰语、俄语、印尼语等多个语种与全世界的观众们见面。

天气渐凉,最需要一碗“人间烟火”,暖心暖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