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年代末的香港武侠剧可谓风行一时,作为一个不经事的顽童,自然对剧中的打打杀杀甚是感兴趣,回想起来,大多数的武侠剧情节早已记不起来,唯独一部剧至今让我久久不能释怀。
或许这就是戏剧中悲剧的魅力所在吧!
清晰地记得《魔域桃源》大结局:慕容白让傅青云不要再做梦了,因为人世间根本没有桃源!傅青云听后顿时崩溃。
世界上为什么根本没有桃源?作为一个懵懂少年的我当然不明白,这个答案一直苦苦萦绕在我的脑海里,直到步入中年,我才恍然发现这其实就是一个常识。
先说说剧情简介吧。
江湖传说有一魔域,所居之人皆恶魔,为名门正派所不能容忍。掌门无尘子命武当两大弟子傅青云(刘德华饰)和慕容白(吴启华饰)前往魔域做卧底,二人抵达魔域,却发现别人嘴里鬼魅横行的魔域根本就是个陶渊明笔下的世外桃源。傅青云不想毁了魔域,而慕容白却挑拨离间,让魔域内部自相残杀,傅青云也被慕容白利用,使魔域遭受重创。
后傅青云得知自己是魔域首领亲生儿子,便一心想重建魔域,他想告诉世人,魔域是桃源!却不能得到世人的的理解。并且他的乌托邦理想却屡屡被慕容白破坏。此时自私狭隘的慕容白已是武当掌门人,而且俨然成了名门正派的首领。
最后两人迎来决战,傅青云终是手下留情,当慕容白告诉他世间根本没有桃源的真相的时候,一直苦苦支撑的坚强信念瞬间便崩塌了,傅青云在失魂落魄中被无名小卒杀害,慕容白也被自己所爱之人困于石室,永远不见天日。
傅青云这个悲剧角色其实和周星驰的《西游降魔篇》里的玄奘是同一类人,他们都是心底极为善良的人。虽为成年人,但内心却充满了孩童般天真和无邪。他们相信这个世上是美好的,只要通过不懈的努力,一定会有更美好的未来。
玄奘可以为鱼妖所伤之人哭泣,甚至他相信《儿歌三百首》可以唤醒人内心的真善美。傅青云三番五次被心术不正的慕容白所骗,却屡屡相信他;他相信只要通过自己的奋斗,桃源一定会被世人所接受,到时候人世间皆为桃源。
可现实对于我们每个人都是无情的。
最终决战,傅青云还是无奈地放过了慕容白,正如他所说,杀了一个慕容白,还有千千万万个慕容白跳出来。他只是个凡人,普渡不了众生。
玄奘是幸运的,有佛祖保佑,不可一世的妖王孙悟空最终被变相的儿歌三百首降服,我们会恍然大悟:其实大日如来真经就是儿歌三百首!人世间最原始的真、善、美就出自天真无邪的孩童身上。
傅青云是悲哀的。他只是一个人在战斗,如塞万提斯笔下唐吉可德孤勇地用长矛刺向大风车。为了这个乌托邦理想,他苦苦支撑,却失去了太多,生父被他间接害死;眼睁睁看着最爱的女人嫁人他却无能为力;他只能无奈地看着身边的人一个个痛苦的死去,最终魔域的人被残杀殆尽他依旧无可奈何。
当慕容白告诉他残酷的真相后傅青云彻底看破了,这种人往往看破了会有两种结局:第一种,向现实屈膝,跪舔。第二种,自我毁灭。绝望的傅青云选择了第二种。
“世间上,真的没有桃源?”傅青云临死前绝望地说出了这句话,我想这句话虽然是疑问的语气,但最终是肯定的。
“只要有人,就有江湖,你怎么退出江湖?”电影《东方不败》里的任我行如是说。
有人不可怕,可怕的是人心险恶,所以鲁迅先生不厌其烦地教导柔石:他相信人们是好的。我有时谈到人会怎样的骗人,怎样的卖友,怎样的吮血,他就前额亮晶晶的,惊疑地圆睁了近视的眼睛,抗议道,"会这样的么?--不至于此罢?……"
不至于此罢?人心中只要有魔,定会如此!
回想现实中的我们,又何尝不是为魔所侵蚀呢?想想我们每个人的童年又何尝不是《儿歌三百首》中那个一个听话、懂事、善良的乖小孩呢?然而造物弄人,随着年龄的增长,外界的干扰,魔逐渐由心而生,它们是贪婪、自私、凶狠、虚伪、狡诈。。。。。。终于一些人心魔泛滥,导致走火入魔而走上了一条不归路。
“现实生活不过是一场虚幻的梦”,佛家如是说,我们没有超脱一切的本领,便拼命抓住这根救命稻草。现实,其实是一个傲慢的帝王,他坐在龙椅上常常冷笑地瞧着你,瞧着你低下高贵的头颅,跪倒在他面前俯首称臣,将理想的外衣垫在膝盖下面。
“这叫做适应社会。”朋友深沉地告诉我们。
年少时我们是”傅青云“,迈入社会,我们渐渐地成了”慕容白“。所以”我们“就是千千万万的”心中有魔的慕容白“!
正如玄奘的师父所言:一刀杀并不是驱魔的真正道理,魔为什么会成为魔,是人的心被魔所侵。我们要除掉他的魔性,留着他的善性。儿歌三百首就是唤醒人的真、善、美!
这个世界上真的没有桃源?
如果我们每个人心中没有魔域,或许,天下皆桃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