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俩的婚姻》:李亚鹏、苗圃的婚姻里,不是只有夫妻俩

文/佑欣

我不大看电视剧,首先我一直都有些脸盲,而现在的影片,极度地挑战了我的此短板。


我太分不清谁是谁了。


无意当中刷到了这么个2008年的老片,竟一次次被台词给惊到。


在婚姻里的走了这么多年的我,被剧情一次次触动了。


1


必须肯定这部片里的每个演员,都演技基本在线。不管是男主李亚鹏,还是女主苗圃,以及女配柯南。


甚至剧里的路人,都可以秒杀当下的一些主角演技。


印象最深之一即为海滩边的兄妹俩。


秦岩(李亚鹏饰演)和妹妹终于都压不住火地吵上了。


尽管他俩的感情好得超出90%的兄妹。他为了救妹妹的孩子,竟然毫不犹豫,毫无顾忌地换了自己的肾。


虽然那时的他,还没有自己的孩子。


所以作为他的妻子,当然会有许多的情绪,但他顾不了那么多,也想不了那么多。


因为他认为,妹妹的孩子,也是这个家的孩子。


为这个小生命负责,是每个人的义务。


当然包括他这个舅舅。


哥哥对自己的好,妹妹门清,所以她对哥哥很多时候都是感激的,也是愿意为哥哥付出的。


包括哥哥提醒她,这次你回来是缓和关系(婆媳关系)的,不是挑事的。


尽管她有对亲妈的一百个心疼,但也终是闭了嘴,忍了气。


只是被宠爱过的妹妹,有不自知的个性。


还且,太个性了。


快言快语的她语言犀利如刀。


刀刀见血。


2


就因嫂子电话里一句“你妈”,而不是“咱妈”的称呼,她就对那已焦头烂额的哥兴师问罪:


她心里根本没有咱妈这个人,你居然能够一直容忍。你是不是从心里怕她?


他气急,实话实说:我不光怕她一个人,我连你和咱妈,我都怕。


她继续反攻:妈生病就是被你们气的!


并在自我激动的哭泣里,加了最后一把柴:


咱妈的忍耐到了极限了!

你一直是我心中有骨气的男人,可你变了,在另外一个女人面前,你彻头彻尾地变成了一个软弱的懦夫。

你让我觉得恶心。


她关心自己的妈,也知道自己的哥不是不孝顺,所以结果一定是:让这个家庭出乱子的罪魁祸首就是“她”。


她只是自己没想过:


寡居的妈一手带大儿子后,如今和媳妇一个屋檐下生活,是否存在或有或无的争宠心,不可言说的失落心,以及不安全感?


简而言之,即对媳妇的嫉妒心。


她之所以能和她妈一个思维,除了血缘里本能的排他性,说到底,还是因同样的嫉妒心。


曾有人解释,嫉妒心就是过量的竞争心


嫉妒是对当事人唯一有害无益的情感。


体现为向外向内两种攻击性,向外诋毁自己嫉妒的人,无效后就转为向内攻击自己。


害人害己


3


这不是他们兄妹的第一次吵,虽然每次的争吵都是为了“她”,但这次却是他第一次对妹妹发火。


他真的是受够了。


妹妹竟然简单粗暴地将妈妈的老年性抑郁症,直接归结——受嫂子欺负所致。


当妹妹直言,嫂子之所以敢欺负“你妈”,是因为“她没把你放在眼里”时,他直接炸了。


他委屈,愤怒,他还伤心,难过。


她自私得完全不知反省:


自己当初为了爱情,远走他国,妈还气少了吗?如今自己哪来的底气,理直气壮地怪罪守在妈妈身边的哥嫂?


何况,就我一看剧人都知道:


他哥所爱并娶了的那个“她”是否有问题,根本就不是他俩婚姻外的她,以及她妈,有资格去评判好与坏的。


这母女俩不过仗着自己是血亲,便用自私又小气的猜忌,定了那个她的原罪。


母女俩都在指责他的不男人,不担当,却唯独没想到自己才更是那个“没担当”。


妈妈将自己的快乐,维系在了儿子身上;妹妹将妈妈的养老,一把推给了哥哥。


这个世上有太多人,没有承担自己选择的意识和勇气,一旦出现的结果不是自己想要的,她不是复盘反思,而是第一时间甩锅。


毕竟承认自己的问题难,但把责任推给他人,太容易。


因为一旦有人替自己背锅,那自己就“心安”了。


4


记得家庭治疗中,有一个核心理念是:双方都在互动,所有的问题都是两个人(或几个人)合伙制造出来的,谁也不无辜。


可总有人觉得自己是唯一无辜者。


只能说此人最不无辜。


虽然妈妈的老年性抑郁症不是妈妈主观所求,但真的不能让这才推开婚姻大门的小两口负全责。


这太冤枉人了。


妈妈太敏感,也太在意他人对自己的喜好了。


有人曾问过陈果一个问题:别人喜欢你和你喜欢自己,哪一个更重要?


她的回答是:都很重要。但两者不能兼顾的时候,喜欢自己更重要。


先有自己喜欢自己,后有别人喜欢你。


这个先后顺序不能颠倒。


否则难以自洽。


当不能自洽时,就很容易动气。


当今社会,越来越多的人被肝气郁结,导致了各种病症。


看看人满为患的医院大厅都知道了。


健康这个东西,拥有的时候不觉得有意义,失去的时候才懂得那般宝贵。


乔布斯曾说:


此时,我躺着病榻上,回顾我的一生,我意识到,我一生骄傲的所有名声和财富,在即将到来的死亡面前显得毫无意义。


多么痛的领悟。



5


当儿子对妈妈坦诚,我们的婚姻出了问题时,这个妈妈下意识地问出:


到底是你们出了问题,还是又是因为我?


这是一个多么想把自己摘出去,并摘干净的潜意识。


太能理解,却太不能赞成。


就如儿子回答妈妈时说的,你是聪明人,这两个问题分得开吗?


妈妈如此急于摘清自己,不过是因为自己的“弱势思维”。


弱势思维不是真的弱势,而是心底深处的不满足所致。


那些不被满足的欲望,吞噬了本已拥有的幸福。


她是个寡母,是个太过聪明的寡母。


她忘了什么叫难得糊涂。


欲望更是让有知识的她,忘了做做人本该“揣着明白装糊涂”。


所以她才会无数次地流着泪,用恨铁不成钢的口气训斥“窝囊”的儿子:


你变了!我现在看着一个七尺高的大男人,比你爸还高,我一手把你拉扯大,你怎么越来越不像我的儿子?


尽管明事理的小姨在一边说着公道的话,但被强势的妈给怼回去了,并继续一边哭,一边罗列例证,然后问:


你是不是打算就这样窝里窝囊地和她过一辈子呀?


她甚至有些歇斯底里道:


我不知道你是让着她,还是离不开她,不管因为什么,你记住,就算有一天你忘了你妈,也不能忘了你是个男人……


古人说的“疏不间亲”,即夫妻吵架,也包括家庭内部事务,第三者绝不能插手发表意见,否则就是愚蠢之举。


可患有抑郁症的病态妈妈,那刻完全记不住老祖宗的智慧。


6


这个除了在妈跟前窝囊,就没在老婆跟前窝囊过的男人,面对亲妈如此声泪俱下的“我是为你好”,更是理所当然地硬气了。


他在那个毫无婆媳经验的老婆面前,硬气得就像一块没有血肉的钢板。


他的想法和大多数男人想法是一样的:


我爱你,但在亲情,比如我妈面前,我只可能选择亲情——我可以负天下人,包括孩子,却唯独不能负了我妈。


因为我的生命是我妈给的,而我的孩子还有他自己的妈。


愿天下所有男人,都没机会面对如此残酷的选择。


太折磨人了。


至少,我永远都不可能让我儿子去做此选择。


只因不忍心——我爱他超过爱我自己的输赢——他幸福了,我便赢了生活。


怒火万丈的妹妹在海滩边对哥哥的哀与怒,等于妈妈流着泪说的那句:


我怎么样都无所谓,只是你不能一辈子这样窝囊。


俩母女的话语,那般相似,思路如出一辙。


可做妹妹的却没想,自己这般背着嫂子在哥哥面前大放厥词,又何尝不是“妹妹并没有把哥哥放在眼里”?


做妈妈的在痛心疾首地指责儿子窝囊时,又何尝想过“自己亲手养大的儿子太过窝囊时,是不是自己在面对他时,太过强势”?


可没人内观。


人们总是那么方便的将食指指向别人,却不曾想到,那缩回来的三个手指正指向的是自己。


道德,永远只能律己,不该也不能律他。


不然,谈道德者,本就是在侮辱道德。


人们永远都在用道德的大棒,打得无数鸳鸯从心到身,伤痕累累。


7


他错把婚姻当成了梦工厂,觉得它是爱情、关怀、偏爱、体贴、照顾、谦让,不离不弃的集合体。


她单纯地爱他,也天真地信他。


他们都不知道一地鸡毛才是婚姻初始的常态。


因为大家磨合的过程,本就是一个制造问题的过程。


而收拾起一地的鸡毛,需要的是解决问题的能力。


所有解决不了的问题,都会让鸡毛呈倍数叠加。


最后“骆驼被一根稻草压倒”。


其实婚姻更多的时候,考验的不是俩人爱或不爱,而是能不能在麻烦的问题里,做那联合的梳理、维系婚姻关系的推手。


只是他俩都太年轻,只会搞砸关系,然后推卸责任。


生活于他们是的苦的,而婚姻是痛的。


但俄国著名作家邦达列夫曾总结过:


人类的一切痛苦根源,都源于缺乏边界感。


什么叫边界感?


某种程度上说,它可以等同于安全感。


就如我们日常生活中最怕被人触犯边界,感觉被冒犯。


而大多边界感缺失的人,都有些习惯“以自我为中心”——将自己的意愿强加给别人,并自我定义“为你好”。


是否“为你好”,不能看初心,而应看结果。


不是吗?


就如最后的剧情,妈妈为了爱儿子而有了体谅和接纳,妥协和让步。


爱是成全,不是索取。


这才是真正的为你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