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崮”事新编·这十年|昔日红色村庄,今朝香肠吃香

下水河村南入口的石牌坊上,“全国文明村”五字赫然入目。两侧楹联上书:美丽乡村下水河,香肠加工第一村。

继续穿过上书“香肠小镇”横批的第二个石牌坊,就陆续看到了村里的社区服务中心、整洁干净的35栋居民楼……居民楼下,三两个村民悠闲地剥着玉米,还有几个村民正在商业街边的党建文化长廊里聊天。

“我们村里80%以上的村民都住在居民楼里,过上了城里人的生活。村里还根据村民需求打造了商业街、党建文化长廊、村史馆、养老院、告别大厅等民生‘十个一’工程项目。”9月14日,济南市莱芜区口镇街道办事处下水河村党委书记郑传尧介绍。

下水河村口的石牌坊。

下水河村是个有着红色历史的村庄,莱芜党组织早期领导人刘舜卿在下水河村发展党、团员38人,并于1934年10月在村里建立了党组织。在莱芜战役、准海战役、渡江战役等战役、战斗中,村里先后有50多名青壮年自发组成运输队、担架队奔赴前线,老人则在村里筹集公粮,妇女在家做军粮、缝制军装,全村共有300人参与到支前大军中。村里还有20多名青年自愿报名参军,涌现出许多感人事迹和英雄模范。村里有十几名村民为革命事业壮烈牺牲。

下水河村2021年实现村集体收入360万元,人均年收入3.5万元。产业引领,富民兴村,是这里文明富裕的“密码”。作为莱芜香肠的发源地,下水河村村“两委”坚持党建引领,成立了香肠加工企业协会,对全村香肠加工产业进行改革升级,统一原料进货、标准生产、网络销售,形成了“饲养、加工、运输、销售”一条龙的产业链条。

“我们公司的研发人员在保证传统香肠工艺的基础上,还不断研发新产品,适应现在市场的需求;我们的‘吐丝口’牌香肠还荣获了‘莱芜老字号’和‘中华营养膳食特色名吃’等荣誉称号。”济南市汇顺食品有限公司负责人郑宪峰说道。

下水河村外景。

2019年,下水河村成立了党建引领的乡村振兴合作社,经营范围含资产管理、房产建材、农业、食品、康养、旅游等多种行业,2021年合作社股民分红近百万,实现村集体经济与村民收入双赢。截至目前,合作社已经有500多户村民入股,筹集资金650余万元,流转土地200余亩。

合作社还抢抓当地山东重工建设的机遇,投资1500万元,打造了集餐饮、住宿、康养为一体的天地苑康养之家,占地面积7000余平方米。如今,餐饮业已成为下水河村的第二支柱产业,村里共有大小饭店12家,就业人员达200余人。

在下水河村南的格林豪泰智选酒店,前台主管陶海玉正在接待客人。这家酒店也是村里加盟开办的。陶海玉说:“我以前在别处的工厂上班,两年多前来酒店应聘上岗。在酒店上班,步行不到十分钟就能到岗,活比工厂轻松,挣得也多,还方便照顾孩子和家里。”说到这里,陶海玉一脸笑容。

下水河村在做大做强传统产业链的基础上,还流转了150多亩地用来种植葡萄、苹果、猕猴桃等各类水果,打造集休闲、采摘、旅游于一体的果蔬基地。“村里的合作社成立后,我家流转出去4亩土地,不仅每年能拿到流转费,还有分红和工资拿。你看现在园里这些丰收的葡萄多喜人。”种植园负责人郑祥洲说道。

村里企业的香肠加工场景。

下水河村党委用心用情开展移风易俗工作,开展丧事简办喜事新办、三九孝老日、“好婆婆好媳妇”评选、优秀志愿者评选等等活动,弘扬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村里还为每一个年龄段的村民量身打造了福利项目:新生儿有红包、幼儿园免费入园、合作医疗有补助、老人免费入住敬老院、喜事丧事简办有补贴等等,形成了村民从生到老的全过程服务链。村里连续27年为考上大学的学生发放奖学金,并着力吸引年轻人回村创业。同时村里不断发展新党员,吸收本村各类优秀人才积极入党。

“这十年,是我们下水河村变化最大的十年,特别是人居环境和生态宜居方面,村里道路全部硬化、绿化、亮化、美化,污水全部处理,水电暖样样俱全。香肠加工业产值过亿。老百姓的生活像芝麻开花节节高,一年更比一年好。”郑传尧说道。

大众报业·农村大众记者记者 唐峰 刘晓续 通讯员 张胜振 王奉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