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点访谈:领航中国 碧水蓝天 美丽家园

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最公平的公共产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发展经济是为了民生,保护生态环境同样也是为了民生。蓝天、空气、水的质量怎么样?老百姓的感受最直接。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指引下,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带领全国人民打赢了污染防治攻坚战。我们头顶的蓝天多了,家附近的河水清了,我们查看空气质量的次数少了。

蓝天白云,空气清新,这样的天气很多人都已经习以为常。然而,在十年前,这样的好天气却在很多地方并不常见。在中科院空天信息创新研究院,记者看到遥感卫星记录的十年前大气质量变化情况,在京津冀地区,随着经济的增长,代表重度污染的红色范围在不断扩大。

粗放的发展方式使我国大气污染在2013年时达到最高峰。重污染天频现,严重影响了人民群众身体健康。习近平总书记对此高度重视。2014年年初,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考察时强调,大气污染防治是北京发展面临的一个最突出的问题。要坚持标本兼治,多策并举、多地联动,全社会共同行动起来。此后,习近平总书记又在多个场合强调,要持续实施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还老百姓蓝天白云、繁星闪烁。

一场力度之大、前所未有的蓝天保卫战,在全国范围内开始打响。

2013年9月,被称为“大气十条”的《大气污染防治计划》启动,明确到2017年,全国细颗粒物浓度要下降,其中京津冀地区要降低25%。

2018年,《打赢蓝天保卫战三年行动计划》发布,要求到2020年地级及以上城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率达到80%。

位于京津冀区域最南端的邯郸,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压力。它一直处于全国空气质量倒数十名内。

邯郸是以钢铁为主的重工业城市,2013年,工业污染排放占到了全市污染物排放总量的80%以上。最主要的工业重镇复兴区内,就遍布大大小小的400多家钢铁、煤炭、化工企业。

2017年1月24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河北考察时强调,去产能特别是去钢铁产能,是河北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头戏、硬骨头。河北要树立知难而上的必胜信念,坚决去、主动调、加快转。

郑心良是复兴区一家生产轨道交通设备的企业负责人,2017年,他的企业借关停并转之机引进环保设备,进行技术升级。

同样经过改造的,还有18家钢铁企业和21家焦化企业,改造后全部达到最低排放标准。传统企业优化升级的同时,3万多家“散乱污”企业关停并转,产业结构调整力度之大前所未有。

河北邯郸市生态环境局总工程师马世江说:“我们的主导产业由原来的钢铁、煤炭、建材、电力‘老四样’,逐渐变为了精品钢材、装备制造、新材料、食品加工、现代物流、旅游文化这‘新六强’。同时建立了生态大数据平台,对企业排污全方位监管,一微克一微克地抠,一定要把污染这个硬骨头啃下来。”

2021年,邯郸市优良天数从2013年的74天增加到了245天,重污染天数从98天减少到了15天,历史性退出全国后十位,一举甩掉了十大污染城市的“帽子”。

减少污染物排放、优化产业结构、调整能源结构,邯郸的经历只是全国蓝天保卫战的一个缩影。通过遥感卫星的监测记录,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在京津冀地区,2013年到2021年,大气状况逐渐变好,由红色、黄色变为绿色、蓝色。而与此同时,经济的发展不再伴随空气质量恶化,反而污染在降低。

中国科学院空天信息创新研究院研究员顾行发说:“到了2013年以后,每增长万亿GDP不仅不增加PM2.5,反而降低了8.68微克(每立方米),说明是一种高质量的经济发展模式,实际上就是经济发展和环境改善双轮在驱动社会向前发展,这是非常难得的。”

环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丽,蓝天就是幸福。在习近平总书记心中,生态文明建设是关系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根本大计,是国之大者。十年间,不论到哪里考察,习近平总书记都会叮嘱当地要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

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研究员张云飞说:“总书记把生态文明建设上升到关系党和国家事业战略高度,在各地考察的时候,根据各地的经验,创造性地提出了一系列生态文明理念,推动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发生了历史性、转折性的巨大变化。”

长江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涵养着占国土面积五分之一的沿江生态,然而一段时间以来,化工围江成势、工业废水偷排、非法码头林立、非法采砂泛滥、河湖湿地萎缩……长江病了,而且病得还不轻。从2016年开始,习近平总书记亲自主持召开三次座谈会,为长江经济带发展谋篇布局,提出要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这条规矩的提出,为长江经济带的发展指明了方向。

中国社会科学院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研究中心秘书长黄承梁说:“总书记对长江经济带的发展提升到人类文明史、自然与生态的范畴,战略高度来看待这个问题。中华民族永续存在的一个前提,就是要确保大江大河能够为永续发展提供根本性基础。”

2016年开始,长江生态保护上升到国家战略高度。长江沿线累计关改搬转各类化工企业、“散乱污”企业超过11万家,退出和压减钢铁、造船、玻璃等行业过剩产能超过3亿吨,沿江一公里范围内落后化工产能全部淘汰。

2021年,三江源国家公园正式成立。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就三江源生态保护和建设提出要求,强调青海必须担负起保护三江源、保护“中华水塔”的重大责任。

2021年1月1日,长江流域正式开启了为期十年的全面禁捕。11.1万艘渔船、23.1万渔民退捕上岸,开始了“人退鱼进”的历史转折。

经过六年的保护,如今,长江优质水断面已经超过97%,基本实现了全流域水质优良,刀鲚长江鲟胭脂鱼等鱼种又出现在了长江中。

这十年,发生变化的不仅是长江,被称为“水十条”的《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实施以后,全国范围内的各种水体启动全面治理。

汾河是山西的母亲河,是黄河的第二大支流。曾经的汾河一度出现过“有河无水,有水皆污,遍体鳞伤”的景象。而如今,皮划艇队的运动员们每天都会在这里训练。

习近平总书记对汾河的治理非常关心。2017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山西考察时,提出让汾河“水量丰起来、水质好起来、风光美起来”的要求。2020年,习近平总书记再次视察汾河指出,要坚持山水林田湖草一体化保护和修复,把加强流域生态环境保护与推进能源革命、推行绿色生产生活方式、推动经济转型发展统筹起来。总书记的指示,给汾河的治理提出了新的发展方向。

治水不再是仅仅治水,而是利用生态去修复生态。汾河上游的河滩改建成了湿地,200多万株特殊的水生植物,根系就像清道夫一样,吸附水中污染物,让汾河的水变得更加清澈。遥感卫星图可以看到汾河透明度的明显变化,表示优良水质的蓝色区域扩大明显。

蓝天,碧水,清新的空气。这十年,一幅美丽中国的画卷正在徐徐展开。

和2013年相比,天更蓝了。PM2.5平均浓度下降了56%,重度及以上的污染天数减少了87%。空气好了,看星星成了生活中的“小确幸”。在旅游平台上,截至2022年7月,星空酒店与民宿的整体数量已经比2013年增长10倍多。水更清了,我国地表水优良水体比例上升至84.9%,比2012年提高23.2%,水环境指标已接近或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水清岸绿、鱼翔浅底的景象正在全国各地呈现。

“小康全面不全面,生态环境质量很关键。”环境问题也是民生问题,青山就是美丽,蓝天也是幸福。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力度越来越大,取得了良好效果。保持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定力,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美丽中国将青山常在、绿水长流、空气常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