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隐入尘烟》上映两个多月后,票房开始逆袭。
在此之前,这部小众的文艺片还处于“叫好不叫座”的境地。
那段日子,短视频平台上,一边是古天乐《明日战记》的卖惨式营销,一边是人们看完《隐入烟尘》后千篇一律的文案:
全片没说苦,却苦出了天际;全片没说爱,却爱到了极致。
编这句文案的也是个人才,作协不将其发展为会员,可真是可惜了。
总之,那段日子,感觉全世界都是苦和惨。所谓“众生皆苦”,没有巴黎贝甜。
对《隐入尘烟》这部片子,我没什么看法,不会批判,也不会赞美。因为我还没看。
但是,我对短视频平台上,那些“恶搞”这部片子的做法,有些看法。也许你也注意到了,最近短视频平台上,人们对于这部片子的关注开始呈现另一种画风:人们开始疯狂模仿甚至恶搞其中的情节。
最常见的有两个:一个是模仿影片中印小麦花的情节。我猜,影片中这个情节可能是想要表现主人公的浪漫吧,但是现实中模仿的人没有“漫”,只剩浪了。
我见过用螺丝钉印花的。
见过印花椒的。
见过印啤酒瓶盖的。
见过印火柴烧痕的。
还见过因为印花而把女友手掌摁骨折的。
再这么卷下去,我想,就得上烙铁了。
大家疯狂模仿的第二个情节是吃鸡蛋。这个情节在影片中应该是苦到极致的表现,但很多人在模仿过程中却吃出了别样的风采:
男的模仿吃,底下的评论说:“有铁吃鸡蛋吃出了对生活的无奈和现实的残酷,你吃鸡蛋吃出了肾虚和对老婆的亏欠。”
女的模仿吃,底下的评论说:“马有铁吃鸡蛋吃出了对生活的无奈和现实的残酷,你吃鸡蛋吃出了月经不调和妇科疾病偏重。”
还有的评论说:“有铁拿鸡蛋压压农药的苦,你拿农药顺顺别噎着。”
他们仿佛在与有铁的演技比拼中纷纷败下阵来,最终只图一乐、只博一笑。
我暂且将这种行为称作“苦中作乐”吧。如果这片方幕后推出的营销手段,那挺让人遗憾的,一部悲苦底色的电影,不应如此被解构。
如果这种行为是网友自发的,那我想说:我们还真没必要和马有铁拼演技。你扪心自问:自己又比马有铁优越在哪儿呢?
或者说,人生一世,谁不得尝着生活的苦辣酸甜,一步步往前走,谁不是打碎了牙往肚里咽,努力地活下去?
我看过一部纪录片,叫《蒙古草原,天气晴》,1999年,日本探险家关野吉晴骑着自行车横越蒙古时,与普洁一家相识,普洁与自己的妈妈、姥姥、姥爷、表弟生活在一起。 6岁的普洁骑在马上桀骜不驯的样子,让人印象深刻,但是妈妈找马无果回来后,她躲在妈妈身后,又是那么的害羞。
双方相约来年再见,等到来年开春关野吉晴再度来到普洁家时,却发现普洁妈妈已经去世,他想当错愕,因为就在此前不久自己还收到了普洁妈妈的信。
这个家庭的不幸还没结束。2004年,当关野吉晴再去普洁家拜访时,发现普洁在一个月前也因车祸去世了。
人生忽如寄,寿无金石固。
疫情、战争、空难、干旱、暴雨、地震……我想,寒意早已传递到我们每个人。
昨天看新闻时,看到记者在泸定采访,一队人正在转移,记者上前叫住了一个男子,问他为什么走这条路。
男子微笑着说出第一句话后,紧接着就泣不成声。
“去那边,有个姐姐……遇难了。”
人生无常,世事无常。
人间的饭,吃一碗少一碗。
人间的面,见一面少一面。
多去关注现实中的人,多去爱身边的人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