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凡十年·数说湖北”机场数量翻一倍 吞吐能力增三倍 湖北航空运输形成“双枢纽、多支线”格局

              

航空运输,湖北构建综合交通运输体系重要的组成部分。数据显示,过去10年,湖北民用航空业实现了跳跃式增长——

武汉天河机场客运通航点从76个增长至144个,几乎翻倍;民用机场从4个增至8个,数量与经济大省广东相当;全省民航吞吐能力从1500万人次跃升至5800万人次;17个市州全部进入2小时机场生活圈。

借风起飞,一个越来越便利、越来越开放的湖北展现在全球。

全省17个市州全部进入2小时机场生活圈 

2012年,全省仅有武汉、襄阳宜昌、恩施等4座城市拥有民用机场。

10年过去,全省“喜提”4个新民用机场,出行红利相继释放:

神农架红坪机场2014年5月正式通航。从此,华中屋脊神农架“山不在高”,旅客1小时内即可飞抵武汉。

2016年通航的十堰武当山机场,年旅客吞吐量节节攀升。至2019年,三年时间突破150万人次。

2021年1月,荆州沙市机场通航,意味着湖北中部、江汉平原上迎来了首座民用机场。从荆州出发,旅客2小时即可抵达北上广深。

2022年7月17日,以货运为主、客运为辅的鄂州花湖机场通航,首批开通鄂州至北京、厦门等地航线。

此外,其它4家机场也在近10年中持续改扩建,全省民用机场吞吐能力从1500万人次跃升至5800万人次。2021年全国民用机场排名,我省天河、刘集、三峡、恩施、十堰等5家机场入围百强。

 襄阳刘集机场。(刘集机场供图)                  

目前,全省实现机场均衡密集分布:武汉都市圈(武汉天河机场、鄂州花湖机场)、襄阳都市圈(襄阳刘集机场、十堰武当山机场、神农架红坪机场)、宜荆荆都市圈(宜昌三峡机场、荆州沙市机场、恩施许家坪机场),各都市圈内旅客通过城际铁路、高铁等交通方式接驳,能够从全省任何一座城市出发1小时抵达机场城市,2小时到达机场。

天河机场通航点实现倍增

                  

武汉天河机场。(湖北机场集团供图)                  

武汉天河机场是全省民航的客运核心,是湖北对外开放的主要门户。

10年前,这里还处于“超负荷”运转——

天河机场于1995年4月建成通航,是我国中部首家4F级民用国际机场。2012年,天河机场拥有T1、T2航站楼、一条3400米跑道,设计年旅客吞吐能力仅1300万人次,而当年的实际客流已近1400万人次。

为尽快提升吞吐能力,10年来,天河机场持续进行改扩建——

2016年4月,天河机场第二跑道投入使用(长3600米);2017年8月,T3航站楼正式投入使用;2021年10月,天河机场T2航站楼启动改造;2022年6月,武汉天河机场第三跑道开工。

经过三期建设,天河机场目前拥有3座航站楼,2条跑道(长度分别为3400米和3600米),可起降包括空客A380在内的各类大型飞行器,年旅客吞吐能力3500万人次、货邮吞吐能力44万吨。2021年,武汉天河机场客流近1980万人次,同比增长54.6%,居全国第13位。

10年来,随着机场硬件设施的提升,通航点越来越多——

2012年,武汉天河机场拥有76个定期通航点,其中国际通航点20个,日均起降航班359架次。至疫情前的2019年,武汉天河机场拥有国内外通航点152个,其中国际通航点58个,相较于2012年实现倍增,日均起降航班554架次,同比增长54%。

疫情以来,受部分国际航线停飞的影响,目前武汉天河机场通航点为144个,相比2012年增长89.5%。

统计10年数据,武汉与国内北京、上海、广州、深圳、昆明、成都、海口、三亚、沈阳、重庆等城市及欧美发达国家往来最密切。

两条“空中高速”拓宽湖北天路 

 宜昌三峡机场。(三峡机场供图)                 

与地面上的公路一样,天上同样存在天路,也就是航路。

自2013年起,为顺应民航发展需求,进一步提高航班运行效率,国家规划了“10+3”民航大通道,也就是“空中高速公路”。

10年来,民航湖北空管分局在中国民航局统一领导下建起了两条民航“空中高速公路”——

沪蓉大通道、京广大通道先后于2021年9月、2022年5月全线贯通,在湖北上空形成“十”字型骨干立交,为鄂州花湖机场通航、天河机场扩容释放了空域资源。这也意味着国家规划途经湖北的两条大通道建设全部完成。

大通道贯通,武汉天河机场单日进出港航班能力达到800架次,提升30%。省内其他支线机场的航班容量能力均得到不同程度提升。

大通道不仅提升了民航空域容量,还进一步优化了各航线的行程——

武汉到北京缩短了50公里航程、到广州缩短了30公里航程。襄阳前往广州的航班相比以往航程将缩短约90公里。

此外,为了配合武汉天河机场扩容提升,10年来,民航湖北空管分局不断优化服务保障能力:

2016年8月,武汉天河机场新塔台“凤冠”投入使用;2021年9月,全新的武汉终端管制中心投入使用,能够满足每天3000架次飞机的指挥需要。武汉终端管制中心成为中部地区规模最大、覆盖范围最广的管制指挥中心。

“双枢纽、多支线”格局形成  

鄂州花湖机场。(湖北国际物流机场公司供图)                  

10年来,在4个新机场中,最特殊的莫过于鄂州花湖机场。

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教授程志强评价,这不是简单“+1”,而是“0”的突破——举全省之力建设的鄂州花湖机场总投资为308.42亿元,按照满足2025年旅客吞吐量100万人次,货邮吞吐量245万吨的要求设计,是亚洲首座真正意义上的货运枢纽机场。作为国家重大生产力布局,花湖机场担负着代表中国参与全球航空物流竞争的重任。

2020年9月17日,湖北省与中国民航局在武汉举行工作会谈,双方决定共同推动武汉天河机场建成中部地区国际门户枢纽、鄂州花湖机场建成一流航空货运枢纽,形成花湖机场和武汉天河机场“客货双枢纽”格局。

“客运枢纽”——天河机场发挥客运优势,着力打造客运枢纽,持续增加通达网点,为全省旅客出行提供丰富选择。

“货运枢纽”——鄂州花湖机场锚定货运枢纽,以顺丰为运营核心,建立起“一日达全国,隔日连世界”的航空物流网络。

“多支线”——襄阳、宜昌、十堰、神农架、恩施、荆州等地的民用机场在客货运方面多元化发展,并与武汉天河机场、鄂州花湖机场实行联动协同发展,共同做大湖北民航发展“大蛋糕”。

2022年4月2日,湖北机场集团改革方案出炉,明确湖北机场集团管辖全省7家民用机场的建设与管理,推动构建全省民用机场一体发展。方案提出,力争到2025年,湖北机场集团发展成为管理专业、运营高效、国内一流的航空产业集团,全省民用机场“双枢纽、多支线”建设取得明显成效,旅客吞吐量突破6000万人次,年货邮吞吐量突破300万吨,资产总额达600亿元,营业收入达35亿元,“双枢纽、多支线”建设取得明显成效。   

湖北日报融媒体中心出品

策划:张磊 陈博雷    

记者:胡祎

编辑:赵琳 王哲    

美术:罗怿

湖北日报客户端,关注湖北及天下大事,不仅为用户推送权威的政策解读、新鲜的热点资讯、实用的便民信息,还推出了掌上读报、报料、学习、在线互动等系列特色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