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张艺谋能同时拍电影和大型演出,侯孝贤却一部戏拍了四年?

人类是复杂的动物,有人天生擅长应对多种任务,有人擅长专注应对一件事情。

张艺谋是中国家喻户晓的大导演,2018年初,筹拍电影《一秒钟》时,已经68岁了,这个时候还同时主持着八九个不同的大项目。他的日常状态是,每天工作十几个小时,走路5公里,只吃一顿饭。

早上7点赶到郊区参加平昌冬奥会8分钟项目的誓师大会;10点赶回录音棚为电影《影》录制后期录音;11点赶去汇报冬奥会筹备情况;下午2点开电影《一秒钟》美术会议;4点开青岛上合峰会演出的策划会;傍晚6点和9点还要指挥两个大型演出的彩排;深夜10点以后还有三个策划会。

全天的工作是直到次日凌晨3点才结束,至此张艺谋工作了整整20个小时,后面的日常也是拍得很满。可以说,张艺谋的工作状态,就是不断地切换任务模式,游走于不同的事务之间。

那这样做有什么好处呢?

张艺谋的多线程

当导演,和画家、作家不一样。从拉投资开始,要和各种各样的人打交道,进组以后,要统筹剧组人员,处理大小问题,得一直开会。而从事独立创作的艺术家都不喜欢开会。

张艺谋经手的项目,都是要在妥协和权衡之间做决定的。当他面对形形色色的意见时,反问对方“怎么办”时,对方往往就没词了,这个时候导演是孤独的。

张艺谋说自己对抗衰老的方法,就是保持运动和忙碌,自称是“斜杆老年”。他的导演业务涵盖了电影、大型晚会、歌剧等,几乎都是国家级的重点项目,有期限和硬要求,推脱不得。

比如平昌冬奥会8分钟亮相、青岛上合峰会演出、《对话·寓言2047》话剧等等。在这些时间的夹缝里,张艺谋还要拉着剧组人马赶去敦煌拍电影《一秒钟》,为什么一定要拍这部电影呢?

张艺谋说自己六七十年代在山西插队时,连杀人犯都不愿意破坏大家看电影。放映机只要一开,观众的痴迷和热情,就会让导演有自豪感。这部《一秒钟》,就是他献给电影胶片时代的情书。

主演张译发现,老一代的电影人谈论胶片的时候,都有一种无上的荣光。这部电影既是张艺谋的个人情感,又是一代中国人的集体记忆。张艺谋说,这是一部关于电影的电影,自己是有感而发,想保持住原创的热情。

比如全剧第一个镜头是在沙漠里,按原来的设计,张译扮演的张九声在烈日之下快步行走,谁知道一开机,天上就刮来了沙尘暴,机器就得停下来。张艺谋考虑了片刻,决定不等了,把这一场开头换成在沙尘暴里行走。张译拍了几条,看来效果还不错。

如果那天继续等下去,也还是没用用,因为沙尘暴停了之后就开始下冰雹,还是没用出太阳。这种突发情况的调整,在执导大型晚会的时候是随时进行的。

不过对于导演来说,选择改日再拍也是可以的,那张艺谋为什么要这样选呢?

张艺谋对于细节的判断皆是如此,重要的细节不能迁就,像剧组在沙漠里拍戏,拍完一个镜头就要换地方,因为沙丘上脚印太多,平整过了也不自然。

但是像电影《悬崖之上》的镜头,是在山西大同取景,虽然雪的场景跟东北不同,但是张艺谋也没有要求极致还原。

这就是张艺谋的工作原则,常常要高频率切换任务进程,这时候,完成就比完美更重要。

很多情况下,条件也不支持在细节上消耗,越复杂的合作,越容易因为某些原因而失控。但只要你身在其中,接手这项工作,哪怕情况再糟糕,也要接受这个结果,陪着大家走下去,这是基本的职业态度。

几十年来,张艺谋的电影和大型晚会很多,也没少挨骂。但是张艺谋依然乐此不疲的工作着,这无法让人不敢动。

在电影《一秒钟》的开机仪式上,张艺谋说自己和团队会在短时间内,多快好省地拍完这部电影,非常朴实。

侯孝贤的专注

相比之下,另一位导演,台湾电影节的代表人物侯孝贤,却是另一种风格。

侯孝贤拍电影时,一束光、一片云、一阵风都要等。拍一场树林的打斗戏,通常做法就是用电风扇吹风,但是侯孝贤就是要大家坐着等,他觉得自然风是模拟不出来的,电影里山上的雾气也不是模拟出来的。

这种极致的追求有必要吗?对于侯孝贤来说有必要。他首先给观众就是一种环境的真实,侯孝贤的片场没有彩排,每一次都是架上机器真实拍摄,这是为了捕捉微妙的自然。

所以侯孝贤拍电影非常费胶片,是一笔相当大的开销。一般导演的降级标准是剧情连贯,但是侯孝贤要求是每一帧的画面从光线、结构到人物表情动作都要完美,没有一点瑕疵,必须达到他心中的100分。

侯孝贤说,好莱坞的每项技术都很强,台湾在工业上没法做到这么专业,只有对细节精雕细琢,用感性不断去调整。

侯孝贤的电影看上去没什么大场面,但是相当奢侈,主要体现在时间上,他拍摄《刺客聂隐娘》一共花了四年时间。这部电影在法国和日本影响很大,侯孝贤还因此拿到了戛纳电影节最佳导演。

侯孝贤说自己追求画面的完美,中间放弃了很多连贯的剧情段落。侯孝贤在戛纳领奖时,说拍电影不容易,需要很多资金,他当年拍电影就是卖了家里的房子,和发行商各自承担一部分风险。

如果说张艺谋是多线程的务实高效,侯孝贤就是极致专注,他们的工作原则和节奏几乎是对立的,也产生了截然不同的好电影。这里面的风格不同,但是不妨碍这些大导演拍出一部部好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