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网上的瓜吃着吃着就变味了?是时候给公众说一下媒介素养了

先说三个近期网络上非常劲爆的“瓜”:

一是已经有些降温的吴亦凡事件。开始时,大家都挺那个勇敢站出来叫板被吴亦凡冷暴力对待的“素人”都某竹小姐,后来被证明都小姐的网络小文是有人代笔,事件中还有第三方敲诈者。

一个是阿里女员工自曝去济南出差疑“被灌酒被男上司强奸”后大闹阿里餐厅事件。后来济南警方给出的调查结果表明,事实经过与女员工说的有很大出入。

一个是 “霍尊被前女友陈某曝光劈腿吃软饭以及生活糜烂”事件,女主自述小文加上微信群聊天截图,看起来“有图有真相”,霍尊被迫宣布退出娱乐圈。很快,有人采访了霍尊一方,拿出与陈某说法不一致的证据。

三件事,涉及明星以及互联网大厂,涉及性(男女关系),以及钱,一经爆出,迅速成为“爆款”,“吃瓜群众”贡献了大量流量。

后来,随着信息不断被补充,这瓜,吃着吃着就变味了,三件事都“不出意料”地出现了更多的角度和细节——原来,网络上没有“完美”的受害者,当然,我们没有理由要求受害者必须“完美”,这是常识。

我之所以用了“不出意料”这个词,是因为网络上的大多数热点事件爆出时,可能都不是事件的全部真相,信息的制造者有目的地隐藏了很多不为人知的背景和事实。越是看起来劲爆的事件,越有可能出现“反转”,这是互联网时代的特征,有人把他就叫“后真相时代”,真相总是滞后的。

在这样一个“人人都有麦克风,人人都是媒体”的社交媒体大行其道的时代,是时候跟公众说一下“媒介素养”了。

什么是媒介素养?顾名思义,我们在媒介中表现出的素质和能力。专业的说法是:媒介素养是指在人们面对不同媒体中各种信息时所表现出的信息的选择能力、质疑能力、理解能力、评估能力、创造和生产能力以及思辨的反应能力。

社交媒体的显著特征是“去中心化”和“自媒体蓬勃发展”,这个时代赋权每一个人发表意见的机会,这表明,每一个人都带着自己的立场和动机发声,信息以碎片化的方式传播,真相往往被遮蔽。作为公众,你所看到的,不一定是真相,你以为的,不一定是你以为的。

此前,人们获取信息的渠道是专业的官方媒体,是少数的媒体人采编新闻,向多数人的大众传播。

媒体人做新闻有专业的要求,比如上述三个新闻,媒体人会采访“控辩双方”,会考虑给事件中的每个人说话的机会,并且会刻意防止偏颇,呈现给公众尽可能完整的真相。你不会在记者的稿子中看到只有“受害人”一方在说话,公众很难被蒙蔽和带偏。

我们能看到的新闻总是被“用事实说话”的专业媒体工作者保护得很好。

时代的不同,对生活在这个时代的人提出的要求也不同。今天,我们每个人都是“媒介公民”,信息像空气一样无处不在,没有人替你安装“空气净化器”,你需要自己去提高媒介素养。

而在我们身边,真正有媒介素养的公民少之又少。由于公众媒介素养的缺失,大量的虚假信息收割着无知吃瓜群众的流量,老爸老妈朋友圈里的那些假消息、伪科学帖子就是明证。

由于缺乏媒介素养,我们往往低估了互联网的“恶”,我们不仅作为流量被收割,我们的个人信息、我们说过的话在网络上裸奔,危险一触即发。

因此,公众媒介素养的提高,成为这个时代急需补上的短板,否则,我们每个人只能像一只只肉鸡,被网上的饵料牵着走,网络喂养我们什么,我们就吃什么,后果细思极恐。

轻者,我们成为吃瓜群众,成为别人的流量数据;重者,可能会成为网络的难民,无家可归,让自己的大脑成为别人信息和思想的跑马场,成为网络收割者营销的对象。

-END-

从顶流到涉嫌强奸,谁给吴亦凡戴上手铐?

“我被机器解雇了”,这话细思恐极

才会百战不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