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9年的献礼电影《林则徐》, 对历史做了神改编, 让人看得热血沸腾

临近国庆,《我和我的祖国》等多部献礼电影都提上了日程。

国庆献礼,向来都是电影界的传统。1959年第一个大庆时,就掀起了向“国庆十周年献礼”的高潮。诞生了《林则徐》《聂耳》《老兵新传》《万紫千红总是春》等经典作品。

在献礼片中,《林则徐》作为古装题材尤为惹人注目。

在清朝中后期,英国等西方帝国主义国家的鸦片大量输人我国。表面目的是赚钱,居心却是荼毒百姓身体、涣散军队实力、侵吞我国国土。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的林则徐,上书皇帝禁烟,并开展了轰轰烈烈的硝烟行动,在近代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电影《林则徐》就以此为背景,展开了叙事。

电影一方面遵循史料,全面展示林则徐的禁烟过程,上演了林则徐智斗英国商人,修炮台、筑掩体、募水军等历史事件。

而虎门销烟一场戏,电影足足调动了3000多名群众演员,全景再现了当年的大场面。

一方面还对历史做了神改编。

历史上的三元里抗英斗争,发生在鸦片战争时期,是近代史上中国人民第一次自发的大规模抵抗外国侵略者。

而在电影《林则徐》里,导演郑君里将这一事件提前到了虎门销烟之前,展示出了人民群众对鸦片的痛恨,以及对林则徐销烟行动的全面支持。

于是电影里便出现了人民群众不畏强暴、抵御外敌的华彩事迹,让人看得热血沸腾。

民众抗鸦片、林则徐禁烟在电影里本是两条线,经过导演的处理,这两条线最终融合,共同展现了中华民族的力量。

除了叙事别致,《林则徐》的主创也是非常给力。

导演郑君里阅读了近500万字的清史档案、学术著作,做了近10万字的札记。

主演赵丹为了诠释好林则徐,开拍前一个月就穿上了戏服,并在京剧中学习清朝大员的举止和动作,做到了吃饭必撸袖,坐下必正坐,走路不走碎步。

电影的取景构图也是教科书级别。当朝廷把邓廷桢调离时,林则徐为他送别。两人没有言语,但是摄影师却利用蓝天白云、孤帆流水,营造出了“孤帆远影碧空尽”的诗情与惆怅。

而林则徐旁边的青松,也象征着两人即使无法摆脱政治风云,但依旧品行端正,磊落长青的气质。

这样的设计,让短短的送别画面显示出了韵味十足的镜头美学,达到了“一切景语皆情语”的艺术效果。

因为娴熟的镜头运用、高超的叙事策略、深沉的人文表达,《林则徐》成为了第一部在美国上映的中国彩色故事片。

1995年12月27日,为了纪念世界电影诞生100周年,中国电影诞生90周年,电影届举办了“中国电影世纪奖”。

已经上映36年的《林则徐》,荣获中国电影90周年十大优秀影片。

原来好电影真的有力量穿越时间。因为它们的艺术成就,可以被一代又一代影评人和观众津津乐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