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告白》: 教育不足以改变的人性, 一位老师的复仇

《告白》是一部后劲很大的电影,看的时候起鸡皮疙瘩,看完以后只想自闭。所有国家和地区都在倡导和谐的师生关系,关爱青少年心理健康,但是有的人性阴暗面只在最深的黑暗处蛰伏着,即便是学生也不例外。

当一个人感受不到爱,只觉得恨与黑暗,那么剩下的,就只有复仇。 大多数的电影都喜欢设计一个皆大欢喜的结局,或者是施暴者的觉悟,亦或是受害者的宽容。但这是人性远远达不到的高度,也是现实生活中人与人之间最难达成和解的原因。

《告白》中的女老师,从最开始就知道是谁害死了她的女儿,她就是带着复仇的目的开始了自己的告白,也算是个人的独白。电影场景中哄闹的片段是所有学生都再熟悉不过的场景——老师在上面认真地讲着事情,讲着对学生有利的道理,但是老师难得的严肃却只换来片刻的肃静。

老师告诉班上的同学,自己的女儿去世了,教室里很快就与什么都没发生过般喧哗。根本没有人在听老师讲话,老师仍然在平静地叙述着,她好像早就知道是这样的场景,但她这次也不以为然了,因为早就已经习惯了。学生们冷漠的反应,不仅残忍,而且直指人心。

松隆子饰演的森口老师在电影里可谓是气场全开,让人感受到十足的女王魅力。在相当一段时间里,森口老师对学生告白的那些话在朋友圈和微博疯狂流传。

松隆子本来就是日本实力女星,这次在《告白》里的表现仍是让观众和粉丝们惊喜。不论是台词的表达还是表情的管理,松隆子几乎做到了没有瑕疵,她的告白可以说“直让人内心深处感觉到颤抖”。

和原著小说一样,《告白》的电影也是多人分段进行各自的告白。其实,往往这种第一人称的小说和电影更难表达,但是一旦完美安排,会让读者和观众更有代入感。就像在电影里从老师和作恶学生的角度去分别剖析了每个人的生活,只印证了一句话:可恨之人必有可怜之处。

阴暗女表面却是乖乖女,胆小懦弱的学生通过伤害别人来证明自己的勇敢,天才少年以践踏别人的生命来嘲讽他人的渺小,妈宝男生更是一直被母亲宠坏,完全没有独立的是非观。

在所有作恶少年都藐视生命、践踏尊严时,偏偏他们却是最受保护的人。被父母保护、被学校保护、被社会保护,甚至被法律保护,因此他们有了肆无忌惮的“未成年人”特权。但是仔细想想,他们可只是初中生啊,本应只是在天真无邪的年纪。所以老师才会独自走到这一步:自己复仇,惩罚这些害死自己女儿的凶手。

这样题材的电影如果在国内,是永远不会上映的。但是日本不仅拍了,还拍得很好,拍得引人深思,令人共鸣。年龄、性别、学历......

无论什么,都不是犯错的借口,更不是作恶的理由。

如果有一天社会病态了,那么一定是这个社会里的人都出了问题,这些人是从什么时候出问题的?—在未成年时,在学校里就已经垮掉了。所以,请不要为任何人,给任何的错误找借口。

《告白》的现实意义不言而喻,你看懂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