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1备案剧全盘点:寒气未散、量减质增

今年一季度备案电视剧已全部公布,从中能看出电视剧市场哪些风向?

文 | 小熊

近日,国家广电总局公布了今年3月全国拍摄制作电视剧备案情况。至此,一季度备案电视剧已全部公布。从一季度的备案电视剧名单,或许能看出本年度电视剧市场的某些风向。

今年第一季度共备份剧目239部,其中当代题材剧目数量最多,为162部,占全部备份剧目的67.78%;近代题材剧目共备份42部,占比17.57%;古代题材剧目共备份25部,占比10.46%;现代题材剧目共备份10部,占比4.18%。

古代题材数量缩水

不见宫斗、传统文化成侧重

从公布的一季度备案电视剧名单上可以看到,古代题材剧目的数量并不多。继去年《延禧攻略》和《如懿传》等头部古装剧后,市场上虽有《知否》等爆款出现,但想延续古装热潮并不容易。

一季度备案古代题材电视剧

今年,古装限令在业内频传,显然给了古装剧市场一个重创,而此前,政策对于古装剧的限制也一直比现代题材更强。

2018年4月,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局长聂辰席在全国电视剧创作规划会上明确指出:坚决反对历史虚无主义、随意戏说曲解历史、贬损亵渎经典传统、篡改已形成共识和定论的重要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玄幻、仙侠、架空演绎的古装剧也不能为增加娱乐性、吸引眼球而胡编乱造。

古装剧的高片酬、大制作往往使其成本高昂,而若以如此高成本制作出来的剧目不能正常播出,影视公司则面临着巨额亏损。限令加固,制作方也不敢贸然而动,大量已制作好但尚未播出的剧目仍在积压,拍摄新的古装剧,似乎有些风险不可控。

至今未能播出的《赢天下》

而在所有古代题材电视剧中,宫斗剧是又受到监管最严的类型。古装谋权题材的剧目,由于揭露着后宫“勾心斗角”的“上位过程”,被主流媒体批“不利于构建良好社交环境”“不利于社会养成节俭风气”等。

因而在本次公布的一季度备案剧目中,宫廷题材未能实现“零的突破”。古装剧的侧重点,已经由“收视保障”宫斗剧,转向了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类型。

在片单中可以看到,《孟姜女与范喜良》《成语中国》《大理寺卿》《天工样式雷》《孙子兵法与三十六计》《蜀锦人家》《西凉马超》等剧目,分别展现着中华传统文化中的工匠精神、民族智慧、忠义人物等优秀文化内涵。

这似乎也反映着今年古装剧的创作趋势:宫斗题材仍将被“打入冷宫”一段时间,而市场欢迎的,是融入中华传统文化元素的内容。

现实题材仍受宠

献礼剧即将爆发

在一季度备案剧片单中,当代题材剧目是一个“大部头”,而其中多数剧目仍为现实题材作品。

在众多电视剧题材中,现实题材作品最能反映群众当下生活,切中社会热点问题的命脉。这也是总局提倡现实题材作品的原因所在。

第一季度备案的当代题材电视剧中,《闪耀的她们》关注女性群体,书写新时代女性自立故事;《你好少年》瞄准师生关系,抒发90后学生和老派班主任之间的浓浓师生情;《南腔北调》探索生长在不同地域文化中的年轻人境遇;《让我在中年撒点野》聚焦中年群体,描摹当下男性“有老有小”的中年危机。

《让我在中年撒点野》备案公示表

关注社会问题,以文艺作品对其进行反映并探索解决之道,是现实题材作品能获成功的原因。而在已经备案的当代题材电视剧中,大多都聚焦于某一领域,用戏剧手法展现着当下具有普遍性的矛盾,引发观众的真实共鸣。

另外,在建国70周年这一特殊的历史节点上,献礼剧也成为众多影视公司发力点。

如《高铁作证》描绘中国高铁建设者“逢山开道,遇水搭桥”攻坚克难的精神;《中关村·探路者》以中关村为背景,刻画着改革开放以来科技工作者的创新历程;《大道朝天》梳理民营经济发展之路,书写乡镇企业家的爱国之心。

这些时间跨度较长的现实题材作品,担当着新中国建立及改革开放历程的记录者的功能,以故事的形态,向观众展示着当今生活从何而来的历史命题。

《高铁作证》备案公示表

此外,近代题材中的革命剧和现代题材的大部分剧目,都担当着献礼剧的任务,为祖国70岁生日献上高质量的文艺作品。

这些已经登记备案的剧目也正代表着今年电视剧创作的某种方向,在如此特殊的历史节点上,“小正大”不仅是总局的倡导,更是市场的需求。摆脱枯燥的宏大叙述,以生动的剧情、聚焦小人物的故事为创作要领,如此剧目才是如今观众更喜欢的文艺作品。

现实题材剧、献礼剧,这些看起来更“正”的作品,更要注意把握创作方向,为人民群众奉上高质量的文化盛宴。

Q1备案剧数量大幅减少

寒气犹在、量减质升?

将去年和今年两年的一季度备案剧目进行比较,可以看到,今年无论是一季度的备案剧总数,还是各月的备案剧数量,与去年相比都出现了同比下降的现象,而今年一季度的备案剧总量比去年下降了13.4%。

而若将近3个季度的电视剧备案总数进行对比,2019年第一季度的电视剧备案量同样为最少,呈现环比下降现象。

备案剧数量同比、环比均下降,或说明着去年开始的“寒冬”仍然延续,寒意尚未褪去。

自“阴阳合同”事件后,行业内接二连三的事件如多米诺骨牌一般,让原本热钱涌动的影视大厦出现裂痕。越来越多的影视公司、导演、演员等各个与影视业沾边的行业开始持观望态度,行业洗牌应声而来。

经济不景气,行业期待精品,一些粗制滥造的影视作品也成为第一批被淘汰的对象。寒气逼人,这无疑提高了行业的准入门槛,资本的逃离让影视业趋于冷静,这从某种程度上体现在备案电视剧数量的减少上。

今年一季度,备案电视剧数量比上季度环比下降30.7%。将近三分之一的下滑,这一比例着实不低。投资愈发理智,这让不少影视公司不得不“开源节流”,减少拍摄计划,全力以赴冲击精品。

另一方面,政策趋严也成为一季度电视剧备案数量下滑的原因之一。最近一段时间,“限古”、“涉案题材延播”等话题在行业内热议,监管之手逐渐伸长,个别题材风险过高,也让一些影视公司望而却步。

事实上,无论是资本撤离导致的“优胜劣汰”,还是政策趋严影响的“自觉离场”,影视业洗牌的过程,亦是优化资源配置的过程。一季度备案剧数量的锐减,或许对应的是电视剧质量的整体提高。而事实是否如推测一般,则需等待时间来检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