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时间,拜疫情所赐,在家躺着追剧看片就是给国家做贡献一度成为人们苦中作乐的段子,在网上广为流传。
观著君也利用这段时间恶补了很多影视剧,然而看的越多,一个疑问越是浮上心头:该如何以故事创作者而不是吃瓜群众的身份来看片追剧?如何在影视剧中看出创作门道?
今天观著君就和大家聊聊如何高效看片,轻松在影视剧中"偷师"。
对于作者来说,获取素材的途径除了自身的经历外,更多的是要靠阅读和阅片这两种形式。
斯蒂芬·金曾说:“小说和电影就像苹果和橘子。他们俩都是水果,但味道完全不同。诚然,影视剧和小说是两种不同的叙事艺术,看片不能取代读书,同样的,读书也不能取代看片,只有我们弄清楚从二者所汲取的养分有哪些差异才能明白我们什么时候需要靠看片来充电。
1.所耗时间不同,看片可以快速获取知识
阅读是一个积极的过程,而观看则是一个消极的过程。与看影视剧相比,读书需要调动更多的注意力和想象力,因此会耗费更多时间。所以,当你时间充足,需要提高自己的文学技巧(比如提高词汇量和文字驾驭能力)或者想要深入研究某一主题,了解更多细节时,请选择读书。
而另一方面,人脑喜欢将事物可视化,通过视频学习高度复杂的事物要更快,更轻松。所以,如果你需要在短时间了解陌生领域的知识和常识,影视剧可以领你轻松入门。
2.思维方式不同,看片让你更了解影视产业
对于有意向将自己小说影视化的作者,看影视剧尤其是看根据小说改编的影视剧,可以帮助你直观了解影视与小说的差异,以及二者的共通点,进而在创作中提前为影视化做好准备。
众所周知,影视改编不可能将小说中的每个字都翻译成视觉语言,事实上,很多成功的改编并非做到了形似而是神似。
另外,某些题材如科幻,奇幻小说的改编还会涉及到后期影视拍摄的预算问题,因此如果作者在创作期间就拥有产业思维,并在故事内核和故事逻辑性这些改编中“神”的部分做好,也许会让你的小说更容易被影视化。
3.实效性不同,看片是有效了解受众口味的途径
不管是小说还是影视剧,他们最终还是要与读者建立联系,而不可否认的是,影视作品作为比小说传播更广,更快的媒介,它所体现的时代性和话题度更具实效性。因此关注近期的话题电影以及“网红剧”可以有效帮助你了解读者的所思所想 ,并且找到这背后的读者需求,创作出直击读者痛点的故事。
另一方面,作为现代娱乐中最普遍和最具影响力的讲故事形式,影视剧也在潜移默化的反哺着小说的创作,比如影视叙事中常看到的快节奏,蒙太奇,以及被影视作品发扬光大的非线性叙事结构等这些带有鲜明影像特点的叙事技巧也越来越多的运用在当今小说的创作中。
著名导演昆汀·塔伦迪诺在1994年接受《帝国》杂志采访时说:“我从有史以来的所有电影中偷师”。
俗话说,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学会以创作者视角看片追剧,可以使你成为更好的故事讲述者。下面是几个影片中值得注意的地方,大家可以在观看影片时格外留意,必要时做好笔记。
1.故事结构
任何一部小说都逃不了开端,发展,高潮,结局的故事结构,电影也是如此。如果时间不充裕,与其花几天时间阅读小说并分解其结构,我们不如尝试用看电影代替。
但在此之前,观著君建议大家先对故事结构有一定认知,这里推荐两本分别针对小说作者和编剧的故事结构工具书:詹姆斯·斯科特·贝尔的《这样写出好故事》和布莱克·斯奈德的《救猫咪》。仔细对比二者的不同,从而在看片时做到有的放矢。
2.故事节奏
说完负责起承转合的故事结构,我们再来看看故事节奏,注意留意你在观看影片时的情绪变化,经常问问自己:我是否觉得这部影片无聊/有趣?在影片的哪部分感到无聊/激动 ?影片的哪部分让我失望/超出我的期望?
不管是慢节奏还是快节奏,不能推动故事进展的都不是好节奏,而我们要做的就是在观看影片的过程中注意分析影片的单个场景和情节是否起到了推动故事进程的作用。
3.人物塑造
在看片追剧的过程中,我们一定会被一个或几个性格鲜明的人物角色吸引,这个时候赶快拿出笔记本,记下是什么让这个角色脱颖而出,TA如何与其他人互动,TA在遇到危机事件时会怎么做出选择、TA的原生家庭构成······
此外,我们还可以使用另一种方法锻炼自己写人物的技能:在影片中挑选一个包含两个或更多人物角色的场景,然后像写小说一样,分别以不同人的视角描述该场景,包括此时这个人物的所思所想,感官细节等。
4.音乐
影视剧之所以具有吸引力,除了其直观的视觉效果,适当的音乐渲染也起到了烘托气氛,增强体验的作用。
而音乐最妙的地方在于能瞬间唤起人们的情感和回忆,所以我们可以注意收集能激起你不同情绪的影视剧原声音乐,并按照不同的情绪属性(比如悲伤、恐惧、浪漫、紧张、热血、欢快等)建立自己的歌单,以便将来在写作特定场景时用文字创造相同的情绪效果。
当然,你也可以考虑将音乐作为叙事线索写进故事,还记得被伍佰老师的《last dance》支配的《想见你》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