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为什么会伤人?《原生家庭》教你6个策略,重新掌控自己的人生

每个人身上都有原生家庭的影子,一个人的性格折射出他的童年。

父母在我们心里种下了精神和情感的种子,它们会随我们一同成长。在有些家庭里,父母种下的是爱、尊重和独立,而在另一些家庭里,则是恐惧、责任或负罪感。

——《原生家庭:如何修补自己的性格缺陷》

《原生家庭:如何修补自己的性格缺陷》曾荣登《纽约时报》畅销书排行榜榜首,作者苏珊•福沃德是国际知名的心理治疗师、演说家和作家。这本著作通过18年的从业生涯中的真实案例,从原生家庭的角度,全方位剖析“有毒”父母所带来的负面影响,以及为“中毒”的子女提供生活和心灵的出口……

“有毒”的父母,给子女造成长久的身体或精神痛苦,在漫长的人生中恐惧、责任和负罪感一直存在,并或轻或重的影响着生活。

“有毒”的父母是怎样的?

要判断你的父母是否或者曾经是否有毒,并不总是那么容易。到底是否受到父母的虐待还是只是自己过于敏感,每个人的主观判断都不一定准确。所以在这本书里,苏珊通过问卷的形式,用客观真实的数据帮助每个人直面家庭的真相。

其中包括三大块:

  • 童年时期你与父母的关系
  • 成年后你的生活
  • 成年后你与父母的关系

其中没一块都分为若干个小问题,如果其中1/3的答案是肯定的,那么,这本书将会做出强有力的指导。

“有毒”的父母带给孩子的伤害是一样的,而是这类父母很可能难以改变,甚至有很多子女在无可奈何的情况下选择自欺欺人。其实,掌握一些方法,完全可以彻底摆脱父母的控制。

首先,要对家庭关系有正确的认知;其次,明确的想要改变现状的意识;然后,必须具备重新掌控人生的勇气;最后,用正确的方式方法去面对。

不同的家庭,有不同的不幸。

这本书的前半部分从八个角度介绍了有毒的家庭的行为模式。

  • 一、天下无不是的父母

这类父母以绝对的权威掌控着子女,甚至在日复一日的熏陶中,子女也会对事实进行否认,并帮父母找各种理由,使不可接受的事情也有合理化解释。因为他们无法承认父母是错的。

当父母被神化,他制定的规则都是不可打破的,父母对子女的负面评价会让子女深信不疑,这种影响会持续若干年,哪怕父母去世也无法解脱。哪怕在一直自欺欺人的背后,作为子女明明知道被刻意无视的真相到底是什么。

把神化了的父母拉下神坛,从一个普通人的是非对错去评判他们,才能真正去寻求到力量的平衡。最难的,恰恰是子女的心态和决心。

  • 二、不称职的父母

当父母不作为,角色缺失时,子女不仅被忽视,更多的还会充当起照顾者的角色。这种角色的倒置,会让孩子有无尽的失败感,总认为家庭中的各种不幸都是自己造成的。

强烈的负罪感驱使子女的强烈责任感,成为小大人的子女以一己之力是改变不了什么的,于是又产生挫败感和负罪感。长此以往,形成一个恶性的循环。

这类子女失去了父母的榜样,被爱与感知爱的能力,最终导致模糊的自我认同感,以为自己足够好,就能够改变一切,得到爱。自我价值感依赖于父母的认同,只有把耗费在父母身上的精力用在爱自己,才能真正对自己的人生负责。

  • 三、操控性父母

这些父母对于“空巢综合征”(孩子离家后父母不可避免要经历的一种失落感)有种病态的恐惧,他们会用各种办法制造孩子的无力感,让孩子必须处处依赖自己,去阻碍孩子成为一个独立的大人。

操控型的父母还擅长制造内疚,使子女产生负罪感,达到让子女做出让步以取悦自己的目的。

这是生活中普遍存在的一种有毒父母类型,被情感绑架的子女往往透不过气来却束手无策。如果父母不能放手让子女成为独立的个体,这种关系的剥离必须子女自己做出改变。

  • 四、酗酒型父母

酗酒者成年子女的典型特征:过度的责任感、救助父母的需求、自身安全感的缺失以及被压抑的愤怒。

酗酒是一种人人厌恶的陋习,所谓“家丑不可外扬”,酗酒者的子女从小被动配合保守这个秘密,他们变得既痛苦又怯弱。

酗酒父母本身会对孩子造成忽视,孩子缺爱,压抑自己的情绪,成年后也很难表达自己的感情。然而,更悲哀的是,子女一边痛恨父母酗酒的行为,变得愤怒沮丧又敏感多疑。他们中的很多人也习得以酗酒应对生活的方式。虽然极度排斥,却最终变成父母的影子。

这类父母是需要改变的,但却很难。所幸,成年子女的幸福是可以自己把控的,这个并没有必要仰仗父母。

  • 五、身体虐待型父母

在身体上虐待子女的父母极度缺乏控制力,只要有负面情绪需要发泄,他们就会选择对孩子动粗,并且意识不到对孩子的伤害有多么大。子女每天生活在担惊受怕的恐怖氛围中。

这类子女故事变得害怕受到伤害,害怕遭遇背叛,在感情里十分敏感和没有安全感,因为他们无法信任别人。

“棍棒底下出孝子”,“不打不成器”,中国的家庭教育世代相传,父母打子女都有“为你好”的理由,就算没有主动成为施暴者,无视的那个父母一方的不作为其实也是帮凶。

父母是孩子最直接的榜样,糟糕的是,很多受虐待的孩子长大后会成为施虐的父母;或者相反,他们会无原则的纵容自己的孩子。

只有直面自己的负面情绪,才能逐一击破,真正克服自己心里的不足。好的消息是,这是可控的。

  • 六、言语虐待型父母

年幼的孩子常常会把父母的话当成真理,父母说的都是对的,当自己视为权威的父母在语言上虐待孩子,后果将会多么严重。

什么是父母的言语虐待呢?——经常对孩子的外表、智力、能力或作为人的价值进行语言层面的攻击。或者披上幽默的外衣,对子女长期取笑、挖苦、取侮辱性的绰号,或是拐弯抹角的羞辱来对孩子发起攻击。

很多父母通过打击和否定孩子的方式意图促使孩子进步,以为“忠言逆耳利于行”,有些父母单纯无视孩子的感受,以寻开心、讥讽孩子为乐。

长此以往,受到言语虐待的孩子极度缺乏自信,对人际关系敏感,对自己的认知不清楚,在心灵上承受莫大的伤害。

  • 七、性虐待型父母

乱伦对孩子的伤害是毁灭性的,不可饶恕。据调查,这并非小概率事件。

乱伦或许是最残酷、最令人难以启齿的经历了,这背叛了孩子与父母之间最基本的信任,也摧残了孩子的感情。

乱伦摧毁了童年最宝贵的本质——纯真。

乱伦关系中的孩子必须保守秘密,对他人没有信任感,并长期背负巨大的精神压力,有的同时合并身体虐待,何况身处其中的子女大多本身就是不被喜爱的。乱伦的伤害会使子女产生强烈的自责,自我厌恶和羞耻感。

乱伦关系中的子女,无论是人前还是人后,都是绝对的孤独。像是一座真正的孤岛,荒凉,无望。他们会习惯带上面具生活,假装那些伤害不存在,假装一切都好。

最主要的是,他们不敢面对乱伦的本质,因为对抗极有可能会导致家庭破碎。

某种意义上来说,乱伦是一种心理癌症,且治疗过程相当痛苦。

只有承认问题的存在,勇敢求助,才能最终找回自我。

  • 八、有毒的家庭体系

有毒的家庭体系的恶劣影响会代代相传。最明显的特征是,有毒的父母以自我为中心,利己,拒不接受改变甚至颠倒黑白。

他们无一例外的给子女负面的评价,把自己有毒的扭曲观念植入子女的脑海。长期的控制以磨灭一个人的精神自主性。

在有毒的家庭体系中,平衡建立在混乱的状态上。父母制造混乱,全家人在混乱中保持平衡,又在平衡中制造混乱。这是一个没有终点的恶性循环。

当家庭的平衡被打破时,有毒的父母会这样应对:

  • 1.矢口否认
  • 2.推诿指责
  • 3.强行阻挠
  • 4.三角关系
  • 5.保守秘密

幸运的是,这本书不仅告诉读者有毒的父母表现在哪些方面,他们会做出哪些回应,更重要的是分析有毒父母的行为原因,会对子女的心灵造成怎样的影响,更多的是以此入手,让子女最终理解自己的行为背后的根本原因。

应对有毒父母的策略,拥抱那个内在小孩

  • 一、原谅的陷阱

很多时候,所谓的原谅和忘记不过是自欺欺人,那些伤害就算被弱化和抹杀,它却真真切切地存在着或者存在过。单方面的原谅是无意义的。

在原谅前,必不可少的环节是发泄愤怒。真正的解放,一定是始于把责任还给该承担责任的人。

  • 二、认清认清自己与父母的情感纠缠

理解你的观念和感受之间的关系,是停止自我毁灭性行为的重要一步。

搞清楚在复杂的亲子关系中,到底哪些才是自己真正的感受,这尤为重要。可通过两个方面的问卷进行梳理:

  • 1.在和父母关系中的感受:

这部分问卷能反应是否处于与父母情感的纠缠之中

  • 2.在和父母的关系中的行为

这部分问卷可以确定与父母的纠缠关系是否是当前人生的难题

如果把父母的感受作为行事的标杆,将无可避免地被父母所控制。因此通过问卷的方式,一步步去探寻那个真正的自我,在深刻区分哪些感受是属于自己的情况下,才能把错误的观念和行为方式连根拔起。

  • 三、自我界定

自我界定,即在照顾自我和关心他人中找到一种平衡。最最重要的听从自己内心的想法,一直捍卫自己的情感完整性。

出现冲突时,学会使用非辩护性的回应。辩护常常是无效的,你永远叫不醒一个装睡的人,这时候沉着冷静、临危不乱显得更加重要。

自我界定最关键的在于选择,即每个决定的背后是绝望放弃使然,还是理智分析的结果,这有本质的不同。要记得,作为一个成年人,可以承受追寻自我的过程中所有不快。

  • 四、不再自我惩罚

重新审视让自己痛苦的经历,与内心那个背负内疚的孩子对话,把责任的包袱还给该承担责任的父母,不再压抑自己的愤怒。有毒家庭中的孩子,积累的愤怒比一般人,sjj心中的哀伤和悲痛也更多。

列出10件每周可以做的、让自己高兴的事作为“关爱合同”,帮助自己治愈悲伤。允许自己愤怒,并表达愤怒情绪,掌控自己的愤怒而非被愤怒左右,把愤怒转化为自我定义的动力源泉。

停止对自我惩罚,是对自己负责,把自己从自我封闭中解救出来。

  • 五、对峙:克服直面父母时的恐惧

之前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与父母对峙做准备——这将是最令人恐惧、也最具能赋予力量的事情。

必须清楚地意识到,与父母对峙的目的是为了:

● 直面他们。

● 彻底克服面对他们时的恐惧。

● 告诉他们实情。

● 为你们此后的关系定位。

对峙的结果并非都能让父母发自内心地道歉,然而在这个过程中,受伤害的子女已然与自己和解。有勇气去直面父母,便是成功,意味着你不再是那个完全由父母控制的小孩,你有能力过自己的生活。

对峙有各种方式,适用于不同的情况,由于对峙可能会引发父母的各种反应,在书里苏珊都一一做出清晰可行的指导。真正让人不惧怕、有方法。

对峙是最需要慎重的一环,稍不留意可能导致前功尽弃或者更多的伤害。在做足充分准备的基础上对峙,所有的对峙都是成功的,因为对峙才能最终将人从与父母的旧有关系中解脱出来。

  • 六、专业的心理治疗

有些伤害无法自愈,有些行为模式早已经根深蒂固,凭一己之力是很难打破的,这时就需要心理医师的帮助,前提是他必须有过相关专业培训并具备一定经验。

根据个人情况进行单独或小组治疗,通过写信和角色扮演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所有情感。这是一个从负到正的神奇的过程。

学会试着改写受伤的历史,拥抱那个无助的孩子,去与父母对峙,放下伪装,做完一系列的专业应对以后,冷静而理智的决定将来与父母的关系。

你将看到越来越多的有关自己力量和健康的证明。你在观念、情感和行为各方面的变化将融入你的人格。总而言之,你可以“毕业”了。

从绝望到健康,这是真正的浴火重生。

解救自己,也是塑造未来

有些创伤,真的是父母造成的,只有认清原生家庭给自己带来的伤害,才能真正的正视它并打败它,从而改变自己被控制的人生。

更为重要的是,这个过程不仅仅意味着把自己从内疚、自我仇视和愤怒的家庭遗毒中解救出来,更重大的意义是也解救了自己的子女。

打破旧的家庭关系,承诺并做到不让自己的悲剧重演,让自己的子女能够免受其害,这会是给自己和子女后代最好的礼物。

苏珊•福沃德的《原生家庭》,是一把锋利的刀斩断父母的钳制,是一双温暖的大手引领绝望的人走向重生。这是每个受到原生家庭荼毒的子女的安慰剂,在不动声色中通过文字滋润缺爱的心灵,治愈生活和灵魂的伤口。

正如鲁迅所说,“绝望之为虚妄,正与希望相同”。打破原生家庭的禁锢,固然难上加难,然而只要抱有希望并与其对抗,终将能够打开新的大门,去感受爱和学会爱,赋予自己的人生新的可能。

*作者简介:空中行云,一个集爱与孤独于一身的女子,在梦与现实之间自说自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