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女人捧, 被直男抵制, 这部爆款侮辱了谁?

↑↑↑

韩国没人肯生孩子了,大家应该都有所耳闻。

2018年,韩国的出生率为0.98,成为全球唯一一个出生率跌破1的国家。

为什么?经济压力大,事业停摆一两年的女性,生完孩子再也难找工作……年轻女孩们已经不想再因为孩子憋屈自己了。

韩国的女权越来越强势,但另一头,男女对立也越来越严重,在韩国,只要你是“女权”,就会被男人痛骂。

从一部韩国电影就可以看出。

《82年生的金智英》

万千韩国男性抵制的畅销书《82年生的金智英》被拍成了电影,目前豆瓣评分8.7。

一部电影,目前形成了一个两极分化的奇观。

在韩国网站NAVER,女性为这部电影打了9.5的高分,男性则刷出2.9的低分。

此前韩国女团成员裴珠泫因为看此书被男粉辱骂,烧毁照片威胁。担任《82年生的智英》的女主角郑裕美更是被万千男性恐吓:“滚出娱乐圈”、“这将会是你最后一部作品”。

一本书,一部电影为何会惹怒所有的韩国直男?

女人捧,男人骂,这部电影真的侮辱男性了吗?金智英,是韩国的‘’咪蒙”吗?

看完原著和电影,蝉主可以很笃定地告诉大家:没有,不是,别瞎说。

一个“幸福”的家庭主妇

是怎么被逼疯的?

金智英为什么会被男性认为是女权上头的神经病,因为她看上去太幸福了。

有个可爱的女儿,丈夫郑大贤(孔刘饰)不仅长得帅气,还有体面的工作,性格温柔体贴。一家人,不缺钱不缺爱。

就这条件还叫苦,矫情吗?

但所谓的幸福,就是她每天一个人24小时看护孩子,洗衣做饭,打扫卫生,清晨看着都市丽人上班的身影,傍晚看着日落发呆。

她是妈妈,是妻子,但唯独没有一个属于金智英的自我。

去婆婆家过节,她必须扮演“好儿媳”的角色,天还没亮就惊醒,起来帮厨。

婆婆送了一件有包装的礼物给她,她有点兴奋,但打开一看,是一条围裙。这是婆婆在奖赏她的妈妈身份。

看到她忙前忙后,丈夫想搭把手洗碗,被婆婆讽刺:“儿媳妇真幸福啊,有个好老公”。

婆婆的形象,在东亚三国里都很常见,她以儿子为荣,以男性为尊,是在男权社会里被驯化成功的帮凶。

除了婆婆,日常见到的七大姑八大姨也是一样。

金智英去给妈妈过生日,女儿们需要在厨房里忙活,姑姨们则拉住弟弟百般疼爱。

对没结婚的大姐,则是催婚。

在她们眼里,男孩是掌心里的宝,而女人不结婚不生娃,就是不完整,是奇葩。

二女儿金智英,从小到大,已经习惯了这样的生活。

结婚生娃之后,她每天忙里忙外做家务,手腕因为抱孩子受伤,隔绝了外界的社交。

下午到公园买了杯咖啡小憩一下,被不认识的上班族尖酸讽刺为“妈虫”。

最崩溃的是,好不容易决定要外出工作重新接触社会,金智英却被婆婆训斥:你怎么可以把我儿子的大好前程给毁了?

所有的大事小事,金智英都忍受了下来。

但就是这些连她自己都意识不到的小石头,一步步把她逼到“疯魔”的境地。

为丈夫、女儿活着,每天困在他人眼光里,金智英患上了育儿分裂症。她在某些时候,会变成“另一个人”,开始“胡言乱语”。

第一次,在婆婆家,她压抑到了极致,忽然变成了自己的妈妈,对婆婆说:“亲家母,你在节日里见到女儿很开心吧,我也很想见我的女儿呢。”

第二次,她想外出工作,丈夫知道她生了病,建议休息。

因为得不到理解,她在一个夜晚,变成了大学时候的过世学姐,对丈夫说:“智英最近很痛苦,你要多跟她说‘谢谢’‘辛苦了’。”

生活在男权社会里,她目光敏感,为此窒息,但又忍气吞声。

于是,成为了一个疯女人,只有变成别人的时候,才敢道出心里话。

金智英,疯于“失语”。

懦弱的金智英

以及她身边的女勇士

生活在男权社会里的女性遭遇不平等遭遇,女性都可以感同身受。

金智英就像一个弱者,面对这一切,她没有做出任何反抗,而是选择自我攻击。

但懦弱的金智英其实已经很幸运,她的身边,有很多女勇士。

中学上补习班,夜里搭车被尾随,她惊慌失措,找公交车上的白领姐姐求助,这位姐姐给她借电话发短信。

对于陌生人求助,这已经仁至义尽,但这个姐姐,有作为女性的敏感,她不放心,赶紧下车假装送丝巾,保护了金智英。

只是惊鸿一瞥,我们已经可以感知到这个女白领曾经历过什么,她又在尽微薄之力捍卫着什么。

金智英的姐姐金恩英,为了减少学费的支出,放弃了自己喜欢的播音主持梦想,考了稳定的师范学校。

但她可不像金智英一样温吞,一直在身体力行地表达对男权社会的不满,30+的年纪没有结婚,日常怼三姑六婆:“我一个人也可以过得很好。”

细数爸爸的不公平待遇:出差给弟弟买进口钢笔,却给我们买廉价笔记本。

最重要的,经常拉扯弟弟去干活……独立且强势。

还有一位,是金智英在职场时的组长,妈妈兼职场女强人。

已经打拼到公司高层,在办公室里,还是会被一群男同事明嘲暗讽不是一个好妈妈。

却依然拿出最专业的态度做出了成绩,最后自己开公司,邀请金智英加入,实现自我理想。

在原著里,我们还能看到,在小学的时候,金智英的学校按照以男生为优先安排吃饭顺序,她内心不满但不敢吭声。是一位女同学勇敢地站了出来,扛下了非议,并且改变了制度。

正是因为有这些女性的互助与反抗,懦弱的金智英们才能趁机出一口气。

电影的最大泪点,来自于金智英的妈妈,她是一个适应了男权社会但却没有被驯化的女勇士。

她小时候成绩优异,立志当老师,却因为要供哥哥弟弟读书放弃了教育机会,结婚后生了三个娃,生命中就只剩下了家庭。

但她的伟大,不在于对家庭的奉献,而是对男权社会的清醒,尽量为女儿们支起保护伞。

老公对女儿说“别找工作了,早点嫁人”的话,她会当面摔碗呵斥。

女儿生病,丈夫却只管着给儿子买补品,她声泪俱下地控诉:你的眼里就只有儿子吗?

金智英有了分裂症,婆婆除了感慨无动于衷,妈妈才是那个真正心疼她的人。

“孩子妈妈帮你养,你去做你想要做的事情吧。”

忙碌一生的妈妈,伟大又悲情。

但女儿们的自我,要靠牺牲妈妈来实现吗?

此时的金智英,发了第三次病。她变成了外婆,对妈妈说了一番话。

这是整部电影最大的泪点。

三代女性被压抑的自我借由一个“疯子的口”说了出来。

女人苦,男人就不惨吗?

相比于《82年生的智英》小说的文笔拙劣,电影进行了很动人的视觉化处理,观众在真切的表演里能找到对人物的共鸣。

除此之外,原著和电影还有两大不同:一个是对男性角色的刻画,另一点是对结局的处理。

如果说小说会让男性感到不适,就像看到“咪蒙”式的田园女性控诉一样生理恶心。电影则更加丰满,增加了可以共情的男性视角,互相理解,并且为现实提供了一个理想化的解决方案。

在韩国的评论和豆瓣的评分里,打低分的写道:“对,你们享受了大学教育优惠,我只是服了兵役而已”、“男人也很累啊”、“女性电影非要贬低男人?”。

女人很苦,男人一样不容易,蝉主非常同意这一点。

女性在职场被打压,结了婚在家成为煮饭婆带孩子,被叫“XX妈妈”。那男人不是一样很惨吗?被社会加诸更大的压力:事业有成就,有担当,有男人样,有车有房……

如果一部作品想要获得男性的理解,那必须要塑造丰满的男性角色,用他们的视角去看待女性群体。

那这部电影贬低男性了吗?在电影里,有三位男性,我们分别看看。

金智英的弟弟,从小享受优待,但与此同时,他也被家里人寄予了更高的期待,上什么学校,做什么工作,不能丢人。

他体恤姐姐,给生病的智英买了最爱的食物红豆包,却发现姐姐喜欢吃的是奶油包,喜欢红豆包的是他自己。

他产生了共情,对姐姐说“不要生病,下次给你买奶油包”。

他的形象侮辱男性了吗?显然没有。

金智英的爸爸,在男权传统下活了大半辈子的男人,一个让人又恨又爱的父亲。

金智英中学被尾随的时候,他说“为什么要跑到那么远的地方上补习班,为什么裙子要穿这么短?”。

他会在出差的时候给儿子买进口钢笔,给女儿们买的则是笔记本,他只记住了儿子的喜好,对女儿的需求一无所知。

但他所做的一切都是无意识的。

你说他不爱女儿吗?不是的。他也会在女儿拿到offer的时候喜极而泣,他的血肉很丰满。

最重要的一个男性,是金智英的丈夫郑大贤。

他同样是在男性优待的环境中成长起来的,所以,他没有办法设身处地地理解妻子。看到妻子发病又想上班,他很慌,督促她去看心理医生,劝她在家带娃休息。

在家里的催促下要孩子,对金智英说:“我会好好帮你的”。

养育孩子,是妻子一个人的责任吗?为什么是帮?

但也不能怪他,这是他一直接收到的成长教育。

他不明白妻子为什么强调自己“一个人在斗争”,但他的确在尝试着对她理解、共情。

妻子生病,他自责:“是不是因为跟我结婚,才让你变成了这样?”

他几乎可以算得上是模范丈夫。

早点下班,给女儿洗澡,想申请育儿休假,帮助金智英尽早融入职场。

男人们的理解和共情,让电影丰满了起来。何来侮辱之说?

金智英的敌人,到底是谁?

他们不是金智英们的敌人,敌人是谁?

在郑大贤的公司里,有两个男同事讨论过育儿休假。男性也很想体恤老婆孩子,想休育儿假,但是只要休了,就会面临被降职,甚至是辞退的风险。

被家庭和事业双重夹击,回家要体恤妻子,在外要当经济支柱。

妻子们呢?拥有高等学历,只能用来教儿子乘法口诀表。

总之,谁都不容易。

所以金智英们的敌人,不是男性,而是整个男权社会环境,它对女性打压,对男性同样也是桎梏。

改变金智英们的困境,不是靠“咪蒙”式的控诉异己,而是男性和女性一起,敢于拿出“离经叛道”的精神,对固有的社会偏见进行反抗。

一个平等繁荣的社会,应该允许女性不婚,允许妈妈追求事业,也容许“男主内女主外”等多元化的家庭工作模式……

就像电影的结局那样,金智英在咖啡店又一次被骂了“妈虫”,但她敢于对嚼舌根的白领们进行反驳。

而她的丈夫,也可以喜滋滋地去接孩子回家。

所以,如果只读出了金智英羞辱男性,那真的太遗憾了。

金智英从始至终,疯于丧失自我,救赎于找到自我。她是金智英,而不是某人的妈妈,某人的妻子。

女权,向来不是让女性享受更多的优待,而男女一样,可以拥有对生活平等的选择权。

一个女性认为“男人就该养女人”,和男性认为“女人就该干家务”一样,都是强调个人特权,并非平等。

打破同时套在男女身上的牢笼,才是观众应该从这部电影里读懂的核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