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电影院看胶片北野武, 在电影院听久石让-2019岁末北京花火之旅

这是第一次在北影节以外去帝都看大银幕,吸引我的有三个,北野武、久石让和胶片。

~北野武~

几乎独自撑起了日本电影90s整整十年的北野武,他的电影基本都喜欢,但最喜欢的还是《花火》和《那年夏天宁静的海》,这两部被我认为是最北野武的电影,是其代表作中的代表作。

上一篇写《南方车站的聚会》时提到了暴力美,提到了昆汀、吴宇森、刁亦男,还应该提到的就是北野武。如果说昆汀是华丽的暴力美,吴宇森是摆pose的暴力美,刁亦男是刁亦男式的暴力美,那北野武的就是残酷凄美的暴力美!

暴力美的鼻祖应该是《野战群》(日落黄沙)的萨姆·佩金帕。吴宇森可以说是既偷师黑色大师让-皮埃尔·梅尔维尔,又效仿佩金帕,但却没能做到晚节不保。录像带出租店伙计出身的昆汀则以昆式话痨+昆式血浆自成一派!刁亦男式的暴力美刚说过了不再赘述。北野武的则是突然爆发的、那种犹如焰火爆开瞬间的那种纯美,就像《花火》中的礼花,也像片中北野武操刀的焰火插画,前一帧还平静如水,后一帧就是猛然迸发的枪火和血花!

暴力美,先是暴力然后是美,缺一不可,不是说暴力就可以美,美也更加的不是仅仅依托于暴力。

无论是《那年夏天宁静的海》还是《花火》,还有《菊次郎的夏天》 ,故事都很简单,人物也很简单,但北野武却可以独具匠心的给这简单添加了神奇的催化剂,聋子砸女友家窗玻璃、问题少年的归化冲浪,一根筋刑警的恶作剧(扔棒球和最后撕风筝)等,这样的细节还有很多,北野武之所以是北野武,之所以可以独撑日本电影的整整十年,不是没有科学道理的。

~久石让~

有过很多经典的导演+配乐的组合,有多部合作的斯皮尔伯格和威廉姆斯,吕克·贝松和艾瑞克·塞拉,基耶斯洛夫斯基和泽贝纽·普瑞斯纳,西奥·安哲罗普洛斯和艾莲妮·卡兰德若,也有一部就独步天下的莱昂内和莫里康内,科波拉与尼诺·罗塔。当然还有宫崎骏和久石让,还有北野武和久石让。

这回北野武电影展每场放映之前有个北野武电影剪辑串烧,当《坏孩子的天空》的BGM在电影大厅里响起,我已经是肾上腺涌动了,接着《那年夏天宁静的海》正片放映,久石让的熟悉而又百听不厌的配乐竟似乎是第一次聆听!这就是传说中的激动吧!

如果人类失去了联想会怎样?

如果北野武不与久石让合作会怎样?!

~胶片~

当北野武、久石让遇到了胶片。

这回在北京看的2场北野武是胶片放映!我不是第一次在moma看电影,但看胶片是第一次!北京百丽宫moma店1号厅不大,只有14*14=196个座位(难怪影票那么难抢!),银幕也不大,但观影效果不错,首先亮度可以,其次老片胶片因为磨损所特有的划痕、噪音,还有画面四角毫不隐晦的发虚、发暗,这些都清晰真实的展现了出来,一起形成了胶片独有的视觉效果,这效果不仅仅是令我想起了过去电影院的天堂时光,而是胶片一直魂绕梦牵着我的、特有的精彩层次感和包容度吸引了我。所以除了画面比例和拍摄器材,我才会那么的在意一部电影是不是用胶片拍摄的!

屏摄:我坚决反对屏摄行为!我这个只是为了用作说明胶片画面特征之特殊用途,不可效仿。

在胶片越来越少的当下,不管影片如何,偶尔看到注明胶片的片尾我都会如获至宝一般!所以胶片放映是促使我来帝都看这2部北野武的一个主因。

但历史车轮滚滚,胶片拍摄的电影只会越来越少,存留的胶片也会磨损的越来越严重,且看且珍惜吧!而且我也喜欢细节伶俐、整个画面都清晰的很均匀的数码,留恋胶片不意味着排斥数码,喜欢数码也不就是屏弃胶片,这一点儿都不矛盾

~花絮~

北京当代moma百老汇一楼出售的大幅正版海报不错,大致1米长、900宽,牢靠的厚塑料保护袋,一袋2版2张,码洋220元,应景的《花火》300元,其实100多一张这么大幅的正版海报不算贵。。。那我也没买,晚上摩拜+绿皮之夜奔不好拿啊。

北野武电影展的气氛。

MOMA百老汇同时举办的欧盟电影展。

战利品。

很喜欢的百老汇映前卡通劝告。

北京当代MOMA。

从MOMA百老汇2楼向1楼户外望去。

北京大街上单车很多,一眼望去还是美团摩拜的天下。

偶遇一家清真小吃。

12小时之内的北京站,上午到达,晚上离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