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瓣8.8分, 这片强悍的色彩美学, 全程让我大饱眼福!

旧世界边缘的豪华大饭店,在迷幻的梦中,成为了一幕幕好故事的舞台。

不知道该怎样确定《布达佩斯大饭店》的类型——喜剧?冒险?悬疑?纪录片?

复古而又浪漫的色调、滑稽夸张的肢体动作、暗讽现实的黑色幽默;

突如其来的遗产纷争、无价名画的失窃;

暗杀、越狱、逃亡;

蛋糕间里神情拥抱的甜蜜特写,枪响后四根手指掉落雪地的血腥镜头。

全程99分钟的影片被列入豆瓣TOP250之中,排名87位,超过50万人的评分,让8.8评分含金量极高。

难民出身的酒店服务生Zero,被堪称“完美旧绅士”的酒店经理古斯塔夫先生培训,跟着他经历了一系列匪夷所思的历险,穿越战争的炮火,见证了欧洲贵族的风采与崩塌。

被称为“完美旧绅士”的古斯塔夫先生 ,是布达佩斯大饭店的灵魂人物。穿戴整齐,头发打理得一丝不苟,察言观色,知晓每位客人的喜好,精准地预测他们的需要,并对客人的秘密守口如瓶。

注重仪表,逃亡路上还要洒上专用香水;

讲究风度,家当所剩无几时依然坚持付小费;

真诚待人,在狱中优雅地推着小车送粥,带领几个狱友默契合作成功出逃;

热衷诗歌,工作总结甚至危难当头都要时常背诵一段;

他的文艺优雅与细致入微俘虏了无数贵族老妇人的芳心,她们也保留着贵族礼仪,年轻时神采飞扬,中年时大多守寡,年老后度假就在各大酒店轮换住。

古斯塔夫先生也常常用诗句抚慰着这群老妇人孤独而饥渴的心灵,所谓的“偷情”便也平添了几分罗曼蒂克的浪漫。

这样的人物,让人不禁想起逝去的时代,那些略有一些肤浅甚至无知,但是繁荣而有质感,富有人情味的时代,不止二战前的欧洲,还有大正时期的日本,还有我们的盛唐、短暂的民国和80年代。

人们精于世故算计,时常揣摩猜忌、或善解人意、或稳重老成、或斗志昂扬、或气急败坏;

打着或革命、或民主、或解放、或个性、或复兴的各种旗号,并偏执地守护着,称之为价值观与信仰。

尽管有一些荒唐可笑,可一切行为似乎又合情合理,怎么看都会觉得,比其后冷漠麻木的时代要好。

印象非常深刻的,还有这部传奇电影的色彩美学

影片开始时整个画面都充满了暖暖的粉色调,勾画出糖果般的童话梦境,与此同时,那些神秘忧伤的残酷现实也在其中暗涌。

伯爵夫人出场一幕的画面很值得玩味。高饱和红色调下的饭店厅堂展现出典雅奢华的格调,红色的电梯内壁,伯爵夫人身披红色的外套、头戴红色的帽子,与古斯塔夫和门童Zero紫色的燕尾服形成了鲜明的视觉对比。

人物的等级和身份也在色彩背后暗示,通身红色的伯爵夫人无疑有着更高的社会地位。

与此相反,反面人物登场时,往往运用黑灰色烘托其阴险邪恶,也与监狱给人可怕的压迫感相一致。

另一名女性角色,阿加莎的穿着也值得关注,粉色衬裙,柔和的桃色大衣,白色婚纱等等。

而阿加莎的面包房制服是整个电影中最优雅的平衡。

她的裙子是柔和的蓝色,贴身衣物是桃色的斜纹针织衫,袜子是灰色的,连她脸上的胎记也如葡萄酒红色,甜美而迷人,阿加莎的一切都有一种自然纯真的和谐,柔和的色彩彰显了这个纯洁而聪慧的女孩灵动的美。

当Zero和阿加莎共同掉进车里时,两人的衣服与蛋糕盒的包装都是粉色和蓝色的,到处洋溢着甜蜜的爱情味道。

但在充斥着生硬与刻板的布达佩斯大饭店中,这些却是那样的格格不入,不容久留。

如同Zero与她的爱情,没有得到完美的结局,阿加莎很早死于疾病,Zero缅怀她终生,终生守护着过眼烟云中的刻骨铭心。

雪山,教堂,监狱,列车,遗世独立的站台塔,明艳的色彩随着故事的进展在荧幕上恣意流动,结尾色调瞬间转换,由鲜艳转为暗黑,不由分说地提示着观影的你我,美梦终会醒来。

最后的黑白影像里,古斯塔夫先生因与军官发生争执,在争执中被枪击,布达佩斯大饭店也已变成集中营的模样,无数士兵站在外面,没有人唱着圣歌祷告。

布达佩斯大饭店最终还是衰落了,那最后的优雅贵族气息与复古感也一并远去了。

电影到最后,荧幕上出现一行字幕:灵感来源于茨威格。

我们恍然大悟:电影讲述的,不仅是古斯塔夫先生和门童Zero的命运,也不仅是布达佩斯大饭店的消亡史,导演安德森更是在用影片致敬茨威格,致敬《昨日的世界》—— 欧洲从一战前夜到二战危局的社会现实,那个被硝烟埋葬的和平与繁荣时代。

正如茨威格作为世界大战的见证者,恰好站在欧洲大陆被纳粹践踏时期动荡最剧烈的地方,影片中古斯塔夫见识过美好的艺术,曾经人们尊重知识,敬畏美,向往明天,但所有的精神文明都在蛮荒中堕落。

怀念昨日,对照现实,满心悲哀,无法言说,只剩一身长叹。

昨日的世界已无法重来,影片编织的不仅一个可供重温的美梦,也为我们这个时代敲响了警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