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队新片《利刃出鞘》, 票房不高, 剧情似乎还有BUG?

上周的新片《亮剑》都看了吗?

不是这个,和意大利炮没关系而是这个,007和美队主演的《Knife out》,官方译名《利刃出鞘》,不知道哪位朋友皮了一下,翻译成了《亮剑》,倒也算得上贴切。

豆瓣骚操作不过这片名起的还真是隐晦,整部影片其实都和刀没什么太大关系,除了最后的****(防剧透处理),原名“Knife out”还好,有点比喻的意思。中文名“利刃出鞘”,总有种《破冰行动》姊妹篇,或者是哪部军旅题材电视剧的感觉。上映八天,《利刃出鞘》在豆瓣获得了8.4分的高评价,但是国内票房仅1.4亿,看来愿意到电影院看悬疑片的观众还是不太多啊。比如前两年的电影《看不见的客人》,网上很火的样子,实际票房也就1.7亿,再之前由黄渤主演的《记忆大师》,2.92亿,是我能想到国内票房最高的悬疑电影了。个人记忆难免有偏差,如有遗漏欢迎指正。

对了,如果《无双》算悬疑片的话,它最高,快13亿了都。不过《无双》的卖点也不是悬疑,精彩的是最后的反转(虽然与某劣迹影帝的某部作品有些类似),这个反转宣传的时候还不能提,提就是剧透。影片过程也不是抛一个谜团去给观众解密,而是故事讲到最后的时候突然吓你一跳。跟一般悬疑片观影体验不太一样。

所以《利刃出鞘》中国票房不高的原因应该不是美队和007的票房号召力不行,铁人的《福尔摩斯2》也这水准,1.87亿。

所以个人感觉,大部分人去电影院是为了放松的,愿意去影院烧脑的观众还是不多啊。票房就说这么多,下面说说影片内容。以下内容大量剧透!!!没看过电影的朋友请想好了再看!!!影片开始的情景仿佛一场狼人杀,其实更像剧本杀(谋杀之谜),每个人都各怀鬼胎撒谎装无辜,一个个全是影帝。感觉不久之后就会有类似的剧本杀上线了。

但是这些人里面并没有美队(虽然知道他叫克里斯埃文斯,但是总觉得叫美队顺口)。其实这部电影有一个场外因素,那就是美队,他的角色在前期看起来似乎就是个无关紧要的路人,但是,美队的片酬这么贵,肯定不会真的只演个酱油,绝对会是个重要角色。看电影的时候我就凭借这个场外信息盲猜美队是最终BOSS。结果证明,猜对了。

但今天要说的不是这个,而是另一个观众们讨论比较激烈的问题。先把影片最后呈现的真相梳理一遍,美队因为外公哈兰的遗嘱中把所有遗产给了女佣感到不满,于是偷偷调换了女佣的药品,试图让女佣“误杀”哈兰,这样她就无法继承遗产了。但是女佣凭借经验盲选到了正确的药品,给哈兰注射了以后发现标签不对,以为自己给哈兰注射了过量吗啡,慌乱中找不到解药(美队偷走了),绝望地告诉哈兰只能活十分钟了。哈兰急中生智,打算用自杀的方式为女佣脱罪,并且详细交代了一系列方法让女佣制造不在场证明,随后割喉自杀。那么问题来了,哈兰作为一个推理小说家,短时间内能想到为女佣制造不在场证明的方法,就是为了洗脱女佣嫌疑。但是,只要一做尸检验血,那女佣的嫌疑是绝对脱不掉的,那这一系列操作就什么用都没有了啊!

这似乎是个BUG,网上人讨论出了不同的观点。观点一:这就是个BUG。观点二:哈兰百密一疏,忘了。这其实和观点一差不多,哈兰如果真的没想到这一层,也太不符合一个推理小说家的设定了。那这就还是个BUG。观点三:哈兰认为儿孙们不会把自己自杀的尸体送去尸检。比上一个观点更合理一些,不过有点赌博的意味。但是当时那个情形似乎也没有什么好办法了。“能做的我都做了,剩下的赌一把吧”。有点和前面缜密的计划不搭,勉强能自圆其说吧。观点四:哈兰察觉到了真相这也不是不可能,因为平常注射3毫升吗啡哈兰就会感觉到high,如果是100毫升,身体不可能毫无反应,哈兰可以由此判断自己并没有被注射吗啡。但如果是这样的话就会引发另一个问题,如果哈兰确信自己没事儿,那为什么还要自杀?第一种可能,早就不想活了。但是不太像,虽然当晚哈兰把自己的儿孙们得罪了个遍,但是也说过日后处理这样的话。而且一开始当被女佣告知药打错了的时候,还饶有兴致地记录下这种“犯罪手法”,明显是想用到以后的小说创作中,不像早就准备赴死之人。

第二种可能,将计就计顺水推舟。哈兰意识到了这是美队的阴谋,因为只有美队知道自己遗嘱的事情,这是想陷害女佣,让她失去继承权。

哈兰感觉到心灰意冷,十分寒心,干脆将计就计演上一出,彻底坐实女佣的继承权,逼儿孙自立。所以情况就是,哈兰用自己的生命设了一个局,等人来破。如果无人能破局,结果就是,女佣获得遗产,儿孙们被迫自立。如果有人能破局,指出女佣伪造不在场证明,那女佣就会说出实话,必然会有尸检,但是验血结果会证明女佣清白。那最终结果就还是女佣获得遗产,儿孙们被迫自立,顺带凶手被揪出来。也就是影片的结局。

无论怎样,哈兰的目的都达到了。这是我个人能想到的最完美解释了,当然也可能是过度解读,欢迎有不同看法的人一起来互相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