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以为家》电影中的每一帧画面, 都能拨动内心

今天看完了《何以为家》这个电影, 整个片子彩色的画面几乎没有, 笑容也很少,整个片子看起来满是压抑,看完不知道如何表达,生而不养,养而不育,何以为家,可怕不是没有最基本的物质保障和最基础的教育,因为这些都是可以通过努力得来的,可怕的是生你下来还自艾自怨、不好好工作,没有给你讲为人处事的道理、还把孩子当物品一样卖出的父母。

原生家庭对一个孩子的影响真的得很大,如果没有能力就真的不要生了,生出来也是对一个生命的不负责啊。我应该感谢我的爸爸妈妈,他们已经尽了他们最大的努力,给了我最好的一切。电影中的每一帧画面,都能拨动内心那根压抑的神经,战争摧毁了童年的环境,社会摧毁了童年的心灵,这个世界糟糕透了,可这糟糕的世界又有多少人愿意直视其存在,12岁的赞恩活出了男人的担当,最后的一笑释放了观众116分钟的压抑。

看了会感叹果然是中东片,看这类片子总会让人坐立难安。很多晃动和特写镜头,色彩是自然又鲜明。脑子好乱不知道该说啥,我最喜欢里面的没有台词而是以动作为主的长镜头,赞恩独自照顾约纳斯、兑药水去买、被混混踢打谩骂、崩溃质问家人、抄刀去杀人、监狱里的慰问表演,这几段我都蛮喜欢的,女导演的镜头语言挺戳动我的。最后拍照那里我也确实冒眼泪了,定格了好久,片尾放了主角现在的生活,真是好让人恍惚,本来就不舒服看完之后更头疼了。

执着觉得直译迦百农更有韵味,电影真的好看,这是黎巴嫩小男孩赞恩的真实故事,十二岁的小男孩瘦弱的只有7、8岁的身高,可是却像天使一样善良慈悲有反抗的勇气,在那个吃都吃不饱连书也不能念的地方,开始会想着会有人来解救他,后来发现他是来救别人的观影过程心疼又无奈,因为现在世界上还有好多地方还处于战乱之中,但是影片最后一行字幕是,愿每个小孩都能被世界温柔以待。

不管是哪个时代是哪个国家,父母如果没有能力养活孩子的话,就不要生下他了,不要让孩子没有活过孩子,对这个世界的冷暖,在他未成年就明明白白。生儿育女,组建家庭,有些人为了一时快感,有些人是传宗接代观念渗入骨髓。而黎巴嫩这里,男孩可以趁早工作成为劳动力,女孩一旦“开花”就摆上货架帮补家庭,所有畸形意识下的下一代通通被贴上了商品的标签。

我们身边的人呢,没有难民等因素,但也可能逃脱不了经济压力和传统生育癌患者的影响。养不教,父之过,这是中国传统道德教育里早已有之的理性观点。那些我认为连自己的世界观都没塑形好的年轻父母,孩子已经蹦蹦跳跳了,他们的下一代真的是边走边瞧越来越好吗,我衷心希望这些社会问题能被重视,而不是在人口红利政策式微、鼓励生育声浪迭起的今天被淹没殆尽。

何以为家,是婚姻吗,是繁衍后代吗,虽然你不可能控告你的父母,你的现实生活没有这么极端,但是你总能从这部电影里看到我们即将面临的问题。在中国式的家里,也是一样吧,男大当婚女大当嫁,许许多多没有准备好的家,许许多多没有准备好的父母。父母容易犯的错,是推卸责任,就像影片里赞恩的父母一样,他们总是说我们也不想这样,但这不是他们的错,又能说是谁的错呢,父母是唯一不需要合格证就能做的职业,同时也是责任最重大的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