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个春天》日常的生活记录, 虽琐碎却有撼动人心的力量

我算是个口味清淡的人,虽是个四川人, 但却不主动吃辣,更别提火锅。影视书籍也喜欢挑生活,人文类的看,因为平淡的生活中,才能激起我内心的涟漪吧。18年岁尾到19年岁初,陆续大概看了好几部电影和纪录片,分别有《步履不停》《人生果实》《小森林夏秋》《小森林冬春》,以及这部走进电影院看的《四个春天》。我也喜欢在生活中拍拍照片记录身边的点滴。尤其在每年回到老家,父母身边短暂停留时。

总会拿起相机记录下老家的种种变化,初看这片子时,就有一种强烈的共鸣,同样的中国西南小城的山景,朴实的两辈人的对话,还有春节祭祖的习俗都一次次把我带回到那个盔甲与软肋并存的港湾,家与父母。尤其在片子中母亲凌晨送别儿子,以及父亲拉着箱子送儿子到车站的那些片段,一遍遍冲击这内心。贵州,还因为有个爱而不得的姑娘,成了我现在内心向往的另一个地方。

看到陆导的纪录片海报,深有同感,想到了几年前拍的故乡,有点像《步履不停》的感觉,日常的生活记录,虽琐碎却有撼动人心的力量。这样的父母真让人羡慕啊,永远怀着赤子之心的父亲,永远开心果般的母亲,把日子里的平淡,苦痛,都一一迈过去,积极地看向未来,也有许多瞬间让人想到自己父母相处模式,在他们家屋檐下筑巢的燕子,也是喜欢这样的一家子吧,才会年年春天还回这里。

这是一部看完你觉得很顺畅的纪录片,温暖,又充满力量。让我感动的镜头,在影院用备忘录悄悄记录了下来。爸爸在冷风呼呼的山上唱着战友歌,一家人吃着饭,妈妈突然唱起了祝酒歌,爸爸在夜色迷人时刻拉起小提琴,很难得,这部电影让我感受到了日常生活中的诗意。做着家务的母亲,吹奏乐器的父亲,池子里的金鱼,房檐下的燕子,楼顶生机盎然的草木。一针一线,朴素的日子里又让人觉得鲜活、欢快。

父亲是让我超出意外的惊喜存在,没有生活在大城市却会拉小提琴,手风琴,二胡。乐器似乎是他诗意生活的表达。他会说“每天多为家里做一件事”,所以修凳子,养蜂,浇花,他的生活充实又美好。父亲,会看着年轻时候的老照片说“光阴荏苒岁月悠悠”即使他看着窗外说出“你看这树影婆娑”,你也不会觉得有何不妥。他们对于生活的热忱和,那一股牢牢扎根的生命力,才是我们当代年轻人应该去借鉴的地方。

我们常常会说生活在别处,生活不止苟且,还是诗和远方,但看完这部电影我才知道,生活本身就是一部电影。你,我都是这部电影的主角,艺术源于生活,艺术就在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偶然看到了蔡元培“美育代宗教”的论述,发现与感悟到一部分电影观念不谋而合。在这个以丧文化为流行的时代,我们该怎样走出低迷,重新拾起对生活的期望。在他的观点,或许我们应该培养一些美好确定的小习惯。可以是阅读,绘画,手工,再不济也可以你是对美食的热忱,至少它们能让你暂时忘记繁琐生活的艰难。

在我们平凡普通的人生里,这些微小的习惯可能就是手电筒的那一束光,不是很亮,但足以照射你黑暗时期那一小段路。不要小瞧这小段路。你有可能“柳暗花明又一村”,也有可能一蹶不振沉入深渊。最后,说它是一部纪录片,更多的我觉的是一部私人化的家庭记录史。不像别的剧情反转的戏剧化影片,对于记录片来说,它更真实更反映生活,娓娓道来整个家庭相聚离别。对在外的游子来说,归家不易,短暂的相聚,不妨好好的静下心来,凝视自己,凝视家人,凝视故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