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第一批学院派电影人的崛起

第三代导演亲手带出了第四代第四代在前人的基础上结合了世界上的电影理论对电影本体产生了新的思考中国电影的学院派就此开始崛起

以吴贻弓、谢飞、吴天明为代表的第四代电影人

第四代导演大多毕业于文革前的北京电影学院,他们是第一批正式受到学院教育的中国电影人。他们长期在电影制片厂给老导演做助手,直到文革结束之后的80年代左右他们才有机会开始自己执导电影。

他们的职业生涯掺杂着很长时间的空白期,因此第四代的亮相时间可以说是非常短暂的。1982年毕业的第五代导演的开山之作《一个和八个》在1984年就问世了,但是这时第四代的创作其实也才刚刚起步不久。

第四代导演们擅长使用长镜头,强调写实主义的古典美学电影观念,他们赞同并使用法国理论家安德烈·巴赞的理论进行电影创作。因此在电影的形式与语言方面,他们是新的开拓者,是理论与实践结合的奠基人。

他们依旧延续着在电影制片厂制度下工作的方式,但是由于改革开放等原因,创作环境已经开始有了相对开放的环境,他们可以将自己的一些想法大胆的应用到电影中。

什么是艺术片?是拍摄技法小清新还是讲述方法意识流?都不是,所谓的艺术片至少要在镜头语言上有所创新。《小花》这部影片就是如此。

由张铮导演、黄建中副导演,由陈冲、刘晓庆和唐国强联袂出演的这部影片,一出现就使得中国影坛焕然一新,这是一次对于电影语言的全面尝试,影片采用黑白与彩色交织来变换时空,在中国电影史上是后来许多影片学习的对象。这也是第一次在中国电影中全面使用无技巧剪切,同时又大量采用运动镜头来拍摄战争等场面。

这些镜头语言的创新,是上一代的中国电影人所未能涉及到的。同时上一代电影人由于受到意识形态和思想局限,未能对电影本体做出一些讨论,也由于担心受众而不敢使用过于形式化的镜头语言。

而从1979年的这部电影开始,中国电影的开始注重形式化的发展。故事的种类是有限的,新鲜的是要如何讲故事。《小花》为中国电影在视听语言方面所可以进行的拓展进行了超前的探讨。

《城南旧事》是吴贻弓导演的作品,这部电影的独特之处在于他对于电影结构做出的尝试,导演以情感线索和心理线索来整合影片的情节结构,同时运用不同的影调作为影片的重要结构因素。

这部影片也是中国诗电影的代表作之一,从《神女》到《小城之春》,从《林家铺子》再到《早春二月》,可以说中国诗电影在每个年代的每代导演中间都一直有延续。孙瑜、费穆、吴永刚、水华、谢铁骊等导演对于中国诗电影的发展都做出了自己的贡献。

影片对于放学后场景,进行了四次重复但又不同的描写,尽管都是相同的摄影机位和景别描写,但是同一景物不同时期的景象,以及画框中气候和气氛的变化。这种冷静客观的镜头使用方法,并没有直接讲述激烈的冲突,而是通过画中景来表明时间的缓缓流逝,同时也烘托了时过境迁后不同的人物心理。

张暖忻的代表作《沙鸥》主要讲述了一个事业与家庭遭受双重打击的女排球运动员重拾信心的故事。导演张暖忻曾经在上海电影制片厂给桑弧和谢晋当过助手,正是有了这许多的实践经验,她得以从影片整体风格出发,以写实主义的手法对影片进行勾勒。这部电影可以说是对于那个年代人们形象的深刻刻画,国家荣誉在那时人们眼中比个人的自我意识要重得多。

当然影片最后也不乏有个人意识的觉醒,这样表现了那个时代的年轻人对于个人意义的自我思考。同时影片中使用的一些表现人物幻觉和情绪的镜头语言,也对影片的主题有很大帮助。

《老井》也是中国第四代很有代表性的作品之一,它的导演是吴天明。需要提及的是,吴天明对第五代导演的提携是非常重要的,《老井》的男主角就是后来的第五代导演张艺谋,后来第五代导演们的处女作也受到了他很大的鼓励和帮助。吴天明在《老井》里所描述的打井的精神,被很多人认为是体现了当时中国的民族精神,它可能愚昧、落后,但是它却依旧坚韧又不屈。

张艺谋在影片中饰演的男主人公孙旺泉在婚姻和打井两个事情上所体现的差异巨大的表现又是一种让人难以想象的撕裂与矛盾。在婚姻上,他忍辱负重,对于命运给他的安排逆来顺受了。但是却不能凭借这一点来确认他就是一个这样的人,因为在面对打井这件事情上,他有着别人不能理解的坚持和倔强。

孙旺泉的这种矛盾其实可能是当时大多数中国人民的缩影。在《老井》这部影片里,影视作品里的人物形象已经不再是过去那种扁平的概念化的人物,而是复杂的、活生生的、现实的人。他们有着自己的屈辱,但也有着自己的不屈。

谢飞导演的《本命年》带有着黑色电影的独特气质,影片的低角度拍摄,昏暗的光线、酒吧和陋巷,主人公就在他24岁本命年这一年死去。就如同美国的黑色电影一样,人物与生俱来的孤独感和最终都要死去的宿命感始终都笼罩着影片,似乎也是中国影史上少有的从头到尾充满“丧”气质的影片。

这部影片根据刘恒的小说《黑的雪》改编,获得1990年柏林电影节银熊奖。同时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那个时代大背景下小人物的生存状况,酒吧的设置以及姜文在影片中做起倒卖洋货的生意,都是具有改革开放时代鲜明背景的。谢飞导演在北京电影学院任教至今,为中国电影的教育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

黄蜀芹也是第四代电影人里非常优秀的导演,她的父亲是曾经指导过《假凤虚凰》的黄佐临。黄佐临曾经师从英国戏剧大师萧伯纳,后来又在剑桥大学皇家学院研究莎士比亚。1947年,黄佐临在上海参与创办的文华影业公司,在短短的两年内创作了《假凤虚凰》、《太太万岁》、《小城之春》以及《哀乐中年》等优秀影片,其中最主要的创作力量就是黄佐临和桑弧。

黄蜀芹导演的《人·鬼·情》是第四代电影人作品中比较具有代表性的,有许多人将这部影片与《霸王别姬》相对照,《人·鬼·情》是女人唱武生,《霸王别姬》是男人唱青衣。大时代的背景下,所有人都选择说谎言来使自己免于受到伤害,但是在电影中,演戏之人尽管在舞台上扮演他人,现实中却依旧要坚持讲真话。也许正因为舞台与现实之间的混杂性,所谓唱戏之人做出的坚持与抉择才在那个时代显得更为珍贵。

值得一提的是,黄蜀芹的儿子是《村戏》的导演——郑大圣。从黄佐临到黄蜀芹,再从黄蜀芹到郑大圣,这个家庭中从事电影事业的人可以说见证了中国电影超过一半的历程。在认真对待电影艺术创作的态度上,这种代际之间的传播也为中国电影输送了源源不断的力量。

第四代导演在影坛的活跃度远没有他们的前几代人高调且持续,因为很快第五代导演将在国际国内的舞台上大放光彩。但是我们依然不能否认第四代导演在中国影坛上的特殊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