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大核心问题导致《霹雳娇娃》票房惨败, 网友: 我们的机会来了

《霹雳娇娃》的片名直译叫《查理的天使们》。 但当查理知道小天使们纵然很可爱却也不能帮他票房大卖,那真的是大大的失望了。

继11月15日上映由伊丽莎白· 班克斯执导、克里斯汀·斯图尔特、艾拉·巴林斯卡和娜奥米·斯科特主演的《霹雳娇娃》之后,索尼影业的高管们对该片令人失望的票房成绩感到震惊。11月17日,影片的首映周末接近尾声时,在美国本土开门就没红起来,只有860万美元。在26个市场的海外票房更是只有区区2790万美元。这部电影在中国的首映票房尤其糟糕,只有780万美元。

北美影评人列出三点核心问题:剧本问题,新面孔,和平淡无奇的动作。

导演班克斯以前是演员,最近几年刚刚踏进导演的门槛。目前为止,作品乏善可陈。她执导的一部《电影43》居然还获得了金酸梅奖的最差导演奖项。 在此之前,只导演过两部作品,豆瓣评分均不超过7分。所以影评人对她的期望也不会太高。

预算紧张,所以剧本在开发和制作过程中发生好多的变化。这导致《霹雳娇娃》的重新开机几乎不可能吸引到一线明星。一开始索尼影业希望找的是“大表姐”詹妮弗·劳伦斯、“石头姐”艾玛·斯通和“小丑女”玛格特·罗比。其中两位获得过奥斯卡女主角金奖,一位获得过奥斯卡女主角的提名。显然她们看过剧本和知道导演是谁后,就不想来了。

索尼影业只好退而求其次,找到了“暮光女”克里斯汀· 斯图尔特。暮光女虽然演技欠佳,但是名气还行,气质也不差。不过另外两个,巴林斯卡和斯科特,面孔就太稚嫩了,而且大部分观众都不认识。所以这种组合对这部系列剧的重启是一种损害,而不是一个吸引点。

此外,影评人还犀利地指出暮光女的加盟可能直接导致这部剧的失败。与其他主演相比,斯图尔特的性取向问题,她面瘫的演技,以及近年来喜欢拍些文艺片和小众电影。这些都不太可能让她回到商业片的大银幕中迅速升温,尤其她的搭档都是新人的时候。

除了演员选角,这部电影乏善可陈的动作场面也可能是罪魁祸首,有人调侃道:“这部重启片使得前两部《霹雳娇娃》电影中的场景看起来像《星球大战》。”当海报放出来,3个小姑娘攥紧拳头对着你的时候,突然让人有种“小拳拳锤你胸口“的感觉。带给人更多的是一种怜香惜玉的温情,只有”娇“,却和“霹雳”二字毫不沾边。 动作片要拍得好是相当不容易的,演员需要吃很多苦,而且也要有一定的功夫底子,否则拍出来不像格斗,而像跳操。 同时由于演员能力问题,没办法完成连贯的打斗动作,就会通过各种摄影剪辑糊弄观众。替身的帮忙也不能给与很多精彩的特写。那观众在观影时就会看到各种镜头晃来晃去,体验也不好。

还有,有人真的想要一部新的《霹雳娇娃》电影吗? 卡梅隆·迪亚兹、刘玉玲和德鲁·巴里摩尔主演的前两部豆瓣评分也没有超过7分。虽然演技还行,但是这就是纯粹的商业爆米花电影,看完以后笑笑就可以了。所以真的也没人期待这部系列的续集。

从更深的层次讲,《霹雳娇娃》的重启可能会对以女性主导的电影泼一盆冷水。这部片得到索尼的青睐也是有一定原因的。3个小姑娘很可爱,这可以吸引男性观众,特别是是宅男的目光。而她们又是身手不凡的特工,这样又可以满足女性观众自我独立意识的崛起,“女性可以顶半边天”的满足感。 所以从这个算计上来看,应该是男女通吃。同时,大家也意识到,电影中女性作为唯一主角的电影越来越多。以前虽然有男女主角,但是女主角往往也是男主角的陪衬。可是现在,很多男主角都甘心做女主角的陪衬。

最典型的就是《终结者: 黑暗命运》。 其中以琳达• 汉密尔顿为首的三位女性都希望表现出比男人更男人的一面,而施瓦辛格甘愿做她们的陪衬。 还有詹妮弗 •洛佩兹主演的《舞女大盗》。这部完全由女性演员领衔、女性创意团队主导的电影虽然号称以真实事件改编,但是无论中国和北美观众对此片的评价都不是很高,均没有超过7分。这些电影的上映,反而给观众一种先入为主的印象,女性主导的电影思想性和艺术性都不够,只是为了迎合女性观众而迎合女性观众,过分依赖市场大数据,而忽略了电影本身应该带给观众什么东西。无论是男性还是女性,首先一点都是希望看到一部好电影,其次才会去注意电影带给她们的周边话题。 女性观众也不会因为主角是女性,还是那种比男性更强势的女性,而分分掏腰包买你的账。 女人更像女人,男人更像男人,也许才更是观众希望看到的。

还有一点,这部影片的失败,对于暮光女,以及导演班克斯这样的有一定名气和老本的电影人,也许能够挺过去。但是其他那两个小姑娘,巴林斯卡和斯科特在职业生涯的初期,却没有能开个好头,要挺过去也许就没有那么容易。

最后,还想说一句,最近好莱坞特别热衷于拍各种续集,以及动画真人版。而以往的那种创新精神,却被消磨得几乎殆尽了,这不能说不是好莱坞的一个悲哀。 而同时对于国内电影人,倒恰恰是一个弯道超车的机会。 我们知道,好莱坞通过强大的工业运作模式来拍片,他们以一种傲慢的方式,确信通过各种大数据去计算人们对哪类情节的喜好,以及对哪种人设更感兴趣,来批量加工电影。但是这些电影人也忽略了一点,电影的内核还是艺术,而人也不是机器。 艺术和人,至少在目前为止,都是无法预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