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追风筝的人》: 人总是伴随着生命的消减而逐渐成熟

泛黄的羊皮卷纸,古老悠扬的音乐,密码似的阿富汗文字,一股神秘气息像黑洞一样立刻将人卷入。 可这黑洞,真真没有恐惧幽深之感,却似那最黑暗的夜空里,依旧闪烁的璀璨星光,带给人无比神往的力量。这画面,让心,怦然一动!

影片初始,在富饶和平的美国,男主人公阿米尔深邃的眼睛,俊俏的脸庞一侧,回响起的是老人沧桑的声音,“回去吧,阿米尔,那里有再次成为好人的路!”

风筝凭风起舞!

在贫穷战乱的阿富汗,两个小男孩,像圣洁的精灵一般,在风里奔跑、欢笑。这欢笑,没有世间的纷繁俗事牵绊,没有人性的懦弱与自私,堪比天籁。“为你,追一千次都没问题。”年幼的哈桑对阿米尔的情谊岂是追一千次风筝可以表达的。 在哈桑眼里,阿米尔不仅仅是主人,是朋友,更是一辈子的兄弟。 哈桑的坚强勇敢与阿米尔的懦弱胆小,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在父亲眼中,阿米尔是个没有担当的男孩,一个连自己都保护不了的男孩。父亲对哈桑的赞扬和偏爱,让嫉妒的种子慢慢在阿米尔心中生根、发芽。在风筝比赛中,哈桑和阿米尔的风筝击落了其余所有风筝。 阿米尔赢得比赛的同时也赢得了父亲的赞许。 可在追风筝的途中,哈桑遇到了凶狠的阿瑟夫抢夺风筝,可哈桑知道这风筝是阿米尔在父亲眼中赢得尊严的风筝,于是他誓死捍卫着风筝,宁愿被施暴,被羞辱。在哈桑眼里、心里,满满的只有自己珍视的兄弟情谊,没有自己。 可人性总是血淋淋的残忍。 当哈桑鲜红的血滴落在白晃晃的雪地上时,我的心颤动了,这鲜红与雪白冲撞出了最美的性情,这份愿为朋友而死的情谊,感天动地!阿米尔是幸福的,他拥有了兄弟对他最无私的爱,但内心那鬼影似的自卑与嫉妒,促使他诬陷哈森偷了手表,将其赶出家门。用这种卑劣的方式来换取自己内心的一点安慰。 可是,明知这是莫须有的罪名,哈桑仍坦荡地承认,并不带丝毫的怨恨和不满。 因为他知道,这是唯一能救赎阿米尔内心的办法。 只要能让兄弟获得安心,他什么都愿意。

侵略!战乱!逃亡!

在异国他乡,阿米尔逐渐拥抱了自已的文学梦,亲情、爱情一路相随。 可在动乱的阿富汗,仍有一个为了兄弟情义而坚守承诺和信念的人。哈桑, 这个把兄弟情谊深人骨髓里的男人,叫人如何不爱!人总是伴随着生命的消减而逐渐成熟,但有时,成熟来得太晚。 当阿米尔想对哈桑更好,想珍惜这份情谊时,却永远无法再拥有哈桑了。阿米尔被心魔控制,轻易放弃了最美好的兄弟情谊。 或许这就是人的劣根性,总是在拥有时不珍惜,失去时却又时时回忆起那份美好。 需知,情缘随风,难再续。到头来却只能在泪眼模糊中声声空叹嘘。有时,一转身,就是一辈子。时光流转,二十多年过去了,一帆风顺的美国生活并没有让阿米尔忘却故国。故国的气息,始终是游子最放不开的牵挂。

依旧是风筝!

天空中飞舞的风筝,潇洒自在,它们的方向似乎指引着什么。 或许那里,真的有再次成为好人的路。阿米尔终于能直视内心深深的罪恶和痛疚,踏上了塔利班控制下的阿富汗,去解救哈桑的儿子,去正视那段无比美丽的情谊,去洗涤自己魂灵的丑陋、肮脏。在圣洁的寺庙里,他搂着哈桑的儿子说:“不要怕,我不会伤害你。”这段难再续的情缘终于在阿米尔的自我救赎中得到了延续,这份带着深深忏悔的感情,逾越了人性的自私。回到美国,阿米尔尽全力保护哈桑的儿子,用自己温暖的爱去融化孩子封尘已久的心。阿米尔在告别以前那个懦弱的自己,是其性格转型的重要节点,这也是心灵情感回归的见证,是故事最灵魂的概括。影片最后,阿米尔与索博特在山坡再次放飞风筝,当他用急升急降的古老方式截断其他风筝时,似乎早已把身边的索博特融入了哈桑的生命中,往事一幕幕浮现。 当他把手中的风筝线递给索博特时,孩子早已僵化的嘴角竟扬起了一丝微笑,这丝微笑足以让阿米尔心中开出世间最美丽的花朵。 这丝微笑,让阿米尔和哈桑之间复杂而纯粹的情感,在下一代的见证中得到温暖的升华。 阿米尔也终于在救赎中慰藉了自己脆弱的魂灵。

为你,千千万万次!一一这是用生命去爱的无私无悔!

为爱,此生终不悔!一一这是用魂灵去爱的无怨无恨!

时间与空间不断交替转换,无论是父子亲情,还是兄弟友情,唯一不变的仍是爱,这是影片的主题,也是人世间亘古不变的真理。 我们,也都是追过风筝的人。 迎风起舞,最能透析人性的始终是爱。爱为人的生命穿针引线,针针不见血,却次次刺骨锥心,痛愈深,爱愈真!

为你,为爱,生生世世终不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