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口秀节目强势回归,是“新鲜笑料”还是“冷饭热炒”?|文化观察

娱乐头条 5451℃

封面新闻见习记者 雷蕴含

在脱口秀节目集体经历了将近两年的“空窗期”之后,《脱口秀和ta的朋友们》与《喜剧之王单口季》两档节目分别在两个视频平台相继播出。擂台已经搭好,演员也已经就位,观众们终于迎来了新的“电子榨菜”,看上去一片欢欣雀跃。然而,随着节目的播出,一些质疑声也开始出现。有人说段子不够好笑,也有人说嘉宾不够有趣......甚至还有观众评价,“脱口秀节目是不是进入了瓶颈期?”那么,强势回归的脱口秀节目,到底是“新鲜笑料”还是“冷饭热炒”?

脱口秀节目强势回归,是“新鲜笑料”还是“冷饭热炒”?|文化观察 - 陆剧吧《喜剧之王单口季》海报。图源官方微博

1

脱口秀节目受欢迎:

给大众带来新视角

脱口秀起源于18世纪英格兰地区的咖啡吧集会,在集会中,人们可以畅所欲言。对于国内而言,脱口秀是一个最近几年才被大众广泛认知的舶来品。脱口秀进入国内后,表现为谈话类节目和单口喜剧两种不同的形态,而脱口秀节目就是以单口喜剧的形式,让脱口秀演员在舞台上单方面地对观众输出。

上海交通大学传播学博士王先生表示,人们喜爱脱口秀,也许是因为大家希望透过脱口秀中夸张的表达看到另一种可能的自己或者另一种可能的生活态度。“我印象比较深的有一些关于职场和女性的段子,我认为这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帮助改变大家对社会公平、性别平等等议题的想象。”王先生说,“有一些演员讲的‘地狱笑话’也给大众提供了一些新的视角,来帮助人们发现社会的多面性。这个社会是折叠的,我们看不到另一面的事,但是脱口秀的舞台让我们能跨越人与人之间的隔阂,看到更多东西。”

《脱口秀和ta的朋友们》海报。图源官方微博

2

脱口秀节目面临的困境:

段子写作变得工业化

脱口秀作为一门“冒犯的艺术”,演员们通常会通过对社会现象的玩笑式解构来消解大众的负面情绪。但是随着一个又一个脱口秀演员的走红,脱口秀节目也逐渐成为了从“线下喜剧人”到“娱乐圈艺人”的一块跳板。毕竟“火了”之后就可以演戏、接代言、拍广告,从金钱收益上来看,确实是比单纯地讲脱口秀高出不少,这无可非议。

但是,脱口秀的灵感与文本素材大部分都来源于生活。脱口秀演员们正是因为有了对生活和社会细致入微的观察,才能够将其转化为精妙的段子,引起观众的共鸣。王先生告诉封面新闻记者,自己在看了《脱口秀和ta的朋友们》与《喜剧之王单口季》两档节目之后,感到有些失望。“一些已经成名的演员不再有对生活的体察,只能讲一些自己进入娱乐圈的事,感觉他们写不出真的脱口秀了。”

脱口秀演员徐志胜。图据官方微博

面对脱口秀节目“冷饭热炒”的评论 ,王先生表示,一些新兴的社会视角可能只是被当作一种视觉奇观,而节目组最终考量的更多还是出于商业价值的高低。同时,随着脱口秀节目举办的次数越来越多,制作流程也越来越成熟,一些段子的写作也变得更加“工业化”,甚至有观众称之为“流水线生产的笑话”。

不仅如此,因为脱口秀节目的火热,许多喜剧厂牌也变得“饭圈化”,在舞台上经常会出现一些“内部梗”,即只有了解该厂牌的观众才能听懂的梗,这其实对于想要破圈的脱口秀节目来说并不是一件好事。徐志胜作为已成名的脱口秀演员,在节目上分享的都是自己拍戏的体验,金句也变成了“我的成功离不开脱口秀的离开”。而何广智则是用了大量的篇幅来讲述自己对徐志胜红了的感受,“他再红,也没有我的眼红。”虽然依旧能够达到预期的喜剧效果,但是对于不熟悉徐志胜和何广智的观众来说,这些梗都需要一定的理解成本。有网友在社交平台上表示,“我只是看个综艺,却需要了解这些脱口秀厂牌的前世今生,才能听懂大部分内部梗。甚至需要订阅各位演员的社交平台,关注他们的感情动态,来听懂他们的段子。”

脱口秀演员何广智。图据官方微博

3

脱口秀节目的创新突破:

从文本的思想性上发力

脱口秀节目要如何才能带给观众“新鲜笑料”?首先,演员是最重要的,不仅需要老将,也需要新人。但不论是否有丰富的经验,对于脱口秀演员来说,观察生活是必不可少的环节。脱口秀是一门艺术,需要专业的喜剧素养,演员们应该从文本的思想性上发力,而不是仅仅追逐热点或者“吃老本”。同时,脱口秀节目的嘉宾选择也是非常重要的。应该选择和戏剧节目调性相契合的嘉宾,达到1+1大于2的效果,避免出现嘉宾放不开或者不懂喜剧而造成的尴尬。

脱口秀节目强势回归,是“新鲜笑料”还是“冷饭热炒”?|文化观察 - 陆剧吧脱口秀演员杨笠。图据官方微博

在这个泛娱乐化的时代,观众接收信息的渠道越来越多,对“笑”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脱口秀节目更应该与时俱进,保持对喜剧的敏锐度,打造出更加有深度、影响力广泛的精品综艺。

标签: 娱乐头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