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次天水这么出名,还是在诸葛亮北伐的时候”,当麻辣烫火爆全国、成为现象级ip后,天水人时常这样开起玩笑。
因“天河注水”而得名的西北小城,此次从天而降的却是泼天的流量。3月初至6月底,线上,天水相关话题传播量达430.9亿次;线下,大量游客从全国各地涌入,人口仅300万的天水累计接待游客2379万余人次,游客旅游花费逾136亿元,同比分别增长46.94%和48.65%,并辐射带动甘肃全省旅游市场提前两个月进入旺季。如今,麻辣烫的热度已趋平稳,而天水文旅却没有“降温”,从一业兴带动百业旺,天水是如何将一时的流量努力转化为发展的增量?
提前踩点感知脉动打有准备之仗
“天水估计要火了”,2月底、3月初,有关天水麻辣烫的视频在网上传播时,市委、市政府就敏锐地感觉到,要求有关职能部门现场踩点考察、随时搜集情况,及时向市委、市政府作出汇报。3月6日,市政府召开专题会议;3月10日,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前往视频拍摄地四合院现场调研、现场开会,召集秦州区和市文旅局、市场监管局、商务局、交警队等有关部门负责同志,共同谋划天水火起来后的应对、引导工作。
流量来得出乎意料,但要接住、借助这波流量却需要实打实地付出。“服务保障要与网络传播赛跑。”市文旅局副局长裴康吉说道,“在网络时代,流量是一把‘双刃剑’,当时我们最大的感觉就是必须迅速响应,越快越好。服务和保障跑得稍微慢一点的话,就会出现问题。”
对于天水来说,第一件重要的事就是成立麻辣烫保障服务工作专班,由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任双组长,并专职抽调20多名工作人员集中办公,确定“省市统筹、两区为主、五县联动、部门协同”的工作模式。
“没有地方停车,能不能给解决下”“那边有垃圾,环境杂乱差”……专班电话24小时响个不停。3月中旬,天水连夜刷墙、擦栏杆、修马路;一出高铁站就有志愿者引导游客乘坐专线,党员带头成立义务车队接站;市委、市政府开放大院为游客免费停车、提供开水,交警挪开警车为游客让位……粗犷的西北汉子们嘴边挂着的都是“宠宝宝”,笑称主打的就是一个“听劝”。
但天水的“野心”远不止于此。既要抢跑时间、积极应对,虚心倾听游客意见,热情响应游客需求;更要长远谋划、加强引导,借助流量的东风,以“有形之手”布局和推动,掌握发展主动权。
一开始,天水的领导干部盯住的就不止那一碗麻辣烫,3月中旬出台的服务保障工作方案,就提出全力推动麻辣烫服务保障工作与文旅产业深度融合、与农特产业深度绑定、与城市形象深度契合、与民生福祉深度关联,紧盯小产业,做足大文章。从四合院麻辣烫摊位到引流天水古城,从饮食文化到推介麦积山、伏羲庙等旅游资源,从文旅消费到带动辣椒、粉条等农业产业发展,从天水本地特色到其他市州在此“搭台唱戏”,在甘肃省委、省政府的领导下,天水打出了一套全城动员和全省联动的“组合拳”,加足“流量”驶上发展的快车道。
据统计,天水上半年固定资产投资中,批发和零售业增长180.5%,铁路运输业增长40.2%,娱乐业增长63.8%。此外,城市美誉度的提升也释放出更多口碑红利,新签约招商引资项目和新建续建项目省外到位资金均有增长。天水不仅收获了关注与热闹,更收获了实打实的真金白银。
主动到群众身边问计于民问需于民
如果说对于文旅部门,压力巨大的是提升游客体验、做好城市品牌建设与宣传,那对市场监管部门来说,食品卫生、安全生产则是悬在他们头上的“达摩克利斯之剑”,在巨大客流和高曝光度之下,更是容不得出一点问题。
目前,全市共有麻辣烫经营商家594户,主体多、分散广、规模小,不易管理。如拿麻辣烫商户习惯在碗上套食品袋这件事来说,就是让市场监管局局长董小明头疼的问题。
保障食品安全、提升品牌形象,必须开始一场餐饮小革命。然而,如果一味下达行政命令,不帮助商户解决实际问题,势必难以推行。实地调研走访商户后,大家都反映,成本是更换一次性餐具的主要障碍。于是市场监管局一方面联系协调全市相关餐饮具生产经营企业,以量大换价低,另一方面挨家走访商户,做好思想工作,最终实现了厂家和商家双赢。
不仅于此,原料加工、餐饮具洗消、燃气安全、价格公道……每一个环节都不容闪失。游客暴增后,基层市场监管部门保障压力大、任务重、人力少的现实困难摆在眼前。坐在办公室案头指挥,不如走上街头上门服务。市场监管局将工作力量全面下沉,7名县级干部、125名科级干部下沉一线,科包所、人盯人,一对一实地指导服务123个乡镇(街道办)和两个重点区域麻辣烫经营主体。3月以来共检查餐饮服务单位2.63万户次,督促整改问题879个,有力保障群众“舌尖上的安全”。
距离天水城区20公里的麦积山,也是游客打卡的热门聚集地之一。仅3月1日至6月30日,麦积山大景区旅游人数同比就增加102.45%。热辣滚烫、畅游山水,景区管委会既主动承接网络热度,带动麦积山大景区“人气”满满;又不断听取游客意见,扩充景区容量、提升服务质量,针对交通不便问题,开通市区直达麦积山的旅游专线直通车,针对游客集中的问题,推进大景区“一票三日游”,并提前景区开放时间、延后离园时间,最大限度满足广大游客参观游览需求,将线上“流量”转化为线下“留量”。
提升农家乐餐饮水平,也是满足游客需求的必然之举。麦积山下麦积镇党委书记霍彦庭最近就为这事忙得脚不着地。
“麦积山农家乐起步较早,但10年来都还停留在以前的模式,跟不上时代发展步伐和消费者需求。”走村入户,对275家农家乐一家一家摸清情况、了解诉求后,镇里一方面争取资金支持,向省农发行争取贷款,区里贴息3年,如今已助力四十多家农家乐整体升级改造;另一方面加强农家乐行业协会建设,做得好的平台推送,出现欺客等行为的纳入黑名单,推动行业有序竞争、规范化发展。
“今年农家乐收入比去年至少翻了一番,农户们高兴、游客们满意,我们也有成就感。”霍彦庭说道。
从一业兴到百业旺,天水牢牢抓住发展机遇。
减负增能遇上流量快车激发内生动力
从淄博到哈尔滨,从瓜州再到天水,人们在思索,什么时候开始党员干部呈现出一种新的气象,带动城市展现出新的面貌?
“如果没有好的作风,有战斗力吗?如果没有好的作风,能打赢这场仗吗?那我们就输了,不仅接不住这波流量,还会从网红城市变成网黑城市。”从天水市文旅局局长的话中,我们能窥到答案的一角。
突然而至的大流量和高曝光度,四面八方涌来的游客,考验着一个城市的管理服务能力、发展规划能力,这就是要真刀实枪上战场、检验比拼干部作风的时候,容不得那些形式主义虚头巴脑的东西。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激励党员干部担当作为,对面临文旅大热考验的天水来说,正可谓恰逢其时。
一方面,为基层减负、促担当作为导向在全党上下鲜明树立,崇尚实干氛围日渐浓厚。就像采访中某位镇党委书记所感慨的,“基层减负前,那真是白天开会,晚上工作;周内开会,周末工作。每天都在布置作业,却不给我们写作业的时间。”基层减负以来,尤其是今年以来,大家普遍反映减负力度大、问题抓得准、动真不手软,基层同志实实在在看到了变化。天水市上半年市级层面检查考核活动压减22%,议事协调机构压减85.6%,解散不必要的工作群组1500余个,清理各类牌匾1500余块……被采访同志共同的感受是——“把我们从案头解放出来,就能有更多时间走进群众,了解群众需求。”
另一方面,在实干中看到了自己工作的价值,党员干部干事创业的内生动力更足。天水火了,最直接受益的就是普通老百姓。出租车司机的收入从以往的每月五六千元翻番至上万元,卖矿泉水的摊位以前每天能卖20瓶,现在200瓶都不止,饭店、旅馆、水果店,都搭上了流量快车,开展大樱桃销售业务的22户限上企业零售额同比增长就达103.2%。“群众笑脸多了,我们也更有干劲”。天水火了,天水人的自豪感也大大增加。“以前到北京开会,人家问我是从哪里来的,我都只能说是西安边上,现在全国人民都知道天水。”鼓了老百姓的腰包,为家乡赢得美誉,干部们信心满满、成就感满满,渴望再创一番成绩。
天水接住流量,就像是一次不曾预料的随堂测验,测出了十年作风好转成效;天水接住流量,在百姓的笑脸和真金白银的发展中,崇尚实干成为更多人的选择。当时代新风撞见流量机遇,当持之以恒的作风好转实实在在促进政通人和,天水这样的故事正如“千树万树梨花开”一般不断涌现。
(本文刊载于《中国纪检监察》杂志2024年第16期,作者:王彬 黄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