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架从宝安机场起飞的飞机正掠过深中通道。 通讯员供图
6月30日,深中通道通车。通车首秀,数据耀眼,截至7月1日15时,深中通道通车24小时车流量达到12.5万辆次,展示了其作为交通大动脉的吸引力和活力,有网友评价,“好像一半广东人都来了。”而距离深中通道10公里外的宝安区凤凰山簕杜鹃谷公园的凤鸣亭,成为了见证这一历史时刻的独特视角。
在开通当日的清晨,南都记者登上凤鸣亭,当时凤凰山上飘着细雨,数十名游客从风雨中跋涉而来,他们此行目的就是捕捉“长桥跃海、隧道穿洋、船舶游弋、飞机掠空”的同框画面。
7年守候 他见证深中通道从蓝图变实景
老罗是簕杜鹃谷公园的一名保安,他负责的区域是离凤鸣亭最近的一条通道。他说经常有不少游客前来问路,大部分都是想去凤鸣亭了解深中通道建设进度的,用年轻人的话那里就是“最佳机位”。
深中通道这条穿云破海的巨龙,在老罗的眼中,如同他的孩子一般“看着长大的”。七年前他登上“凤鸣亭”时,深中通道的建设还只是一纸蓝图。那时,他的视线被宝安机场起起落落的飞机和广深沿江高速的车来车往所牵引。在深中通道开通当天,深圳人迎来了另一个好消息:广深沿江高速二期与深中通道同步通车!这一历史性的连通,突破了沿江高速与深圳机场长久以来的“壁垒”,沿江高速与深中通道、深圳机场得以无缝对接,深圳国际会展中心与机场间的距离,被压缩至十多分钟。
南都记者梳理发现,广深沿江高速二期工程构成了一个复杂而精细的布局,其核心包括深中通道深圳侧接线与国际会展中心互通立交两大板块,两者交织如双螺旋般紧密相连。5.7公里长的深圳侧接线,采用双向八车道设计,车辆可达到每小时100公里的行驶速度,从黄鹤收费站直抵深中通道东人工岛。通车后,为往返深圳市中心与深圳机场、深中通道、广深高速、机荷高速提供更多的出行方案,极大缩短了前往中山、珠海等地的距离,强化深圳东西向高速路网的主干结构,运力辐射珠江两岸。
七年时光,深中通道也从最初的构想变成了如今的实景图。过去这些年,这条连接保安亭和凤鸣亭的蜿蜒石台阶被老罗走了几千次。一得空,他就在凤鸣亭里远眺深中通道的最新进展:桥墩林立、钢箱梁吊装、沉管隧道沉放……每一幕的跃进无不激起他心中的涟漪。
拓展客源 “深中通道+深圳机场”双强联合
“最近来亭子里的人越来越多了,”老罗透露,游客们络绎不绝,凤鸣亭成了观景台,而他也成了观景“向导”。在和老罗聊天的过程中,一群装备着“长枪短炮”的摄影爱好者陆续抵达。正当他们架设相机、调整焦距,准备“各显神通”时,一片厚重的乌云悄然逼近山顶,并迅速化作倾盆大雨。亭内避雨空间略显局促,记者不由得为他们的摄影设备担忧,却见这群摄影爱好者不为所动,眼神锁定海面,生怕闭一下眼就会错过拍摄的最佳时机。
6月30日上午10点半,伴随着一阵风吹过,云层迅速散开,阳光洒在深中大桥与西人工岛上,大家不约而同地欢呼起来,快门声此起彼伏。老罗坦言,“真的挺感动的,我们国家建设出了这么伟大的工程,从今天起大湾区将因为这条通道而更加紧密地联系在一起。”
来自中山的谭先生是其中欢呼声最大的一个,眼尖的他第一个发现了飞机起飞,随即激动地扯开嗓门喊:“来了,飞机来了!”大家立刻安静下来,专注于相机屏幕,准备抓拍掠过深中通道的飞机。更令人意想不到的是,两架飞机同时闯入镜头,他兴奋地说,“这不正代表着东西两岸比翼齐飞吗?”而在距离谭先生记录历史性一刻的几个小时后,一辆搭载20余名旅客的巴士,从位于中山市中心城区的深圳机场中山航空港出发,经由深中通道,顺利抵达深圳宝安国际机场t3航站楼,标志着深圳机场中山航空港以及深中机场快线正式投入运营,亦同步见证了深江机场快线的投入使用,两者皆以深圳机场为战略支点,辐射粤西。经由深中通道,30分钟可达南沙、中山,1小时可至珠海、江门、佛山、顺德,2小时车程覆盖阳江、肇庆。
从“拐湾”相见,到“过湾”直达,“深中通道+深圳机场”的双强cp,不仅方便了珠江口西岸市民的航空出行,更强化了深圳机场作为大湾区核心枢纽的地位,为其在西岸的客源版图勾勒出更为辽阔的边界。
观察
珠江口东西两岸科创联动空间广阔
深中通道正式通车试运营,珠江口“黄金内湾”a字形交通网络骨架再添“关键一横”,位于深圳市西北部的光明区与中山等珠江口西岸城市的时空距离进一步拉近。深中通道通车后,珠江口东西两岸城市发挥所长、双向奔赴,通过合作推动协同创新,有着广阔的发展空间。作为大湾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先行启动区,光明科学城集中布局24个重大科技创新载体,正致力打造“科研经济先行地”,在促进珠江口东西两岸科创联动方面将扮演重要角色。
在中山翠亨新区马鞍岛,名为中山生命科学园的产业园区拔地而起,这里定位为集生物医药研发、成果转化、平台服务、产业孵育为一体的产业综合平台,将助力翠亨新区打造深中协同的科技创新高地。在光明科学城,布局在光明生命科学园的合成生物研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已经投入运营,将为大湾区乃至全国合成生物研究及产业孵化提供有力支撑;落地光明科学城的国家生物制造产业创新中心,将为关键核心技术突破、产业孵化、人才培育等创造有利条件。
深中通道建成开通后,珠江口东西两岸城市进一步联动,产业是重点,科创是看点。上述提及的生物医药产业,便是面向未来的产业合作重点领域之一。
作为大湾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先行启动区,光明科学城聚焦信息、生命、新材料三大领域,集中布局24个重大科技创新载体。光明科学城布局的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兼具研究平台与产业平台属性,建成后既与学术界共享,也对产业界开放。深中通道开通后,来自珠江口西岸城市的相关研究者与科技型企业可以善用光明科学城布局的大科学装置等创新载体,强化科研合作,加速产业孵化。
光明科学城在体制机制创新上的探索同样值得关注,尤其在科技创新、成果转化等方面。光明科学城凭借“科研密度”“创新浓度”的优势,提出打造“科研经济先行地”,推动科学与产业深度融合,构建“科研—转化—产业”的全链条培育模式,加快催生新质生产力。光明科学城首创的“楼上楼下”创新创业综合体模式被国家发展改革委列为深圳建立科技成果“沿途下蛋”高效转化机制的创新举措,此前已面向全国推广。
随着深中通道的开通,珠江口东西两岸城市协同创新、协同发展将进一步强化,光明科学城先行科研经济的探索,可以为珠江口西岸城市加快提升科创能级、产业能级提供参考借鉴。
采写:南都记者 潘莹瑜 王睦广 实习生 黄佳轩 聂蔚 通讯员 谭锦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