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找中国经济新动能|一年演出5888场,上海正成长为“音乐剧之都”

娱乐头条 6552℃

在上海,有一栋位于上海黄浦区九江路的大楼名叫亚洲大厦,这里临近热闹的南京东路,抬头就可以望见标志性的东方明珠,同时也是中国音乐剧观众最熟悉的地方之一。

和纽约百老汇、伦敦西区、首尔大学路一样,亚洲大厦像一个“垂直的戏剧街区”,在这里各式音乐剧与沉浸式戏剧轮番上演。在2024上海演艺发展论坛上,上海大剧院艺术中心副总裁、上海文化广场总经理张洁透露:2023年全国演出的9960场音乐剧中,有5888场在上海。

“来上海看音乐剧”逐渐变成上海文旅的特殊组成部分,除此之外,上海也是中国音乐剧产业聚集区,行业内的运营方、戏剧制作方、还有各种怀揣音乐剧梦想的演员们聚集在上海。

从亚洲大厦到“音乐剧之都”,上海是如何做到的?

当音乐剧变成“上海特产”

从2020年开演至今,《阿波罗尼亚》已经演出了近1000场,几乎场场爆满的小酒馆,正在成为新“上海特产”。

《阿波罗尼亚》的制作方“一台好戏”副总经理袁齐告诉蓝鲸记者,预计在今年的七八月份上海本馆的《阿波罗尼亚》演出场次即将破千。“2022年底到2023年我们的观众开始有一些破圈的趋势,这是基于剧目这几年积累下来的品牌认知度转化的观众。还有一部分原因就是这几年整个戏剧行业都非常蓬勃,这个圈层形成了良性循环,在一点点扩大,其实是一个逐渐的向外扩张的过程。”

除了《阿波罗尼亚》,“上海特产音乐剧”的列表也在不断更新,《翻国王棋》首演仅3个月,该剧就收到了韩国戏剧厂牌never ending play购买版权的意向,双女主原创悬疑音乐剧《蝶变》将在韩国驻场演出;《沉默的真相》、《隐秘的角落》等知名ip也被搬上音乐剧舞台,实现了票房口碑双丰收……

当亚洲大厦变成“垂直的戏剧街区”后,音乐剧本身也开始带有文旅属性。

原创音乐剧制作公司魅鲸文化创始人王作文告诉蓝鲸记者:“从我的角度出发,我一直都认为音乐剧最终一定会演变成旅游产业的一环。中国人常说‘来都来了’,肯定会是多看几场,就像美国百老汇和伦敦西区对于游客而言,他们已经是一个完整的旅游产业。”

亚洲大厦正在越来越像一个“景点”。除去本身作为演出场所的打卡属性外,由于近些年沉浸式戏剧崛起,不少沉浸式音乐剧小剧场出炉,而音乐剧厂牌也别出心裁地对场所进行设计装潢,场景多样甚至配套设计了“游园活动”,袁齐告诉蓝鲸记者:“我们也试图加入一些主题乐园的逻辑,比如尝试利用白天不演出的时候,把它布置成一个游园会,比如楼下的《桑塔露琪亚》它是个赌场,然后我们就会给来玩的朋友发‘假的筹码’,游园会期间也会有演员随机掉落和大家一起做游戏,真正让每一个人‘沉浸’就像迪士尼一样。”

寻找中国经济新动能|一年演出5888场,上海正成长为“音乐剧之都” - 陆剧吧

音乐剧《阿波罗尼亚》剧照

上海音乐剧的虹吸效应

不止亚洲大厦,越来越多的音乐剧人才正在上海相遇。在缪时客音乐剧创始人张志林眼中,上海有很好的音乐剧土壤,“这里有几十家优秀年轻的制作公司、众多职业演员、专业主创,还有音乐剧的购票观众,所有要素综合以后形成了一个音乐剧市场。”“虹吸效应”初现,各种创新也应运而生。

《阿波罗尼亚》爆红之后,驻场音乐剧的模式立住了,音乐剧开始变成了一个平台,为演员们提供更稳定的演出机会与一个更大的舞台。袁齐表示:“这个剧因为质量高本身就有很强的生命力,所以它实现了‘戏托人’,而不是人托戏的状态。它的确成为了一个很好的造星平台,很多从我们这个小舞台上面走出去的演员,现在可能是这个行业内非常有号召力的音乐剧明星了,这个演员的变化其实一定程度上也带动了我们观众结构的变化。”

张志林创业九年,陪伴了中国音乐剧商业化的发展,“从创业到现在明显感觉中国音乐剧从零零散散变成一个行业了,以前没有音乐剧演员这个职业的,现在有了,很多学校现在都开了音乐剧专业,这是一个很大的变化。”

除此之外,作为强toc属性的内容产品,音乐剧厂牌们也在不断融入互联网等创新思维。张志林在开发剧目时会考虑到整个剧目的长线运营,因此目前缪时客大多数剧目的开发都是“大剧场+小剧场”的配套孵化,“我们想做出一些差异化和自己的一些特色,比如我们有大《火焰》也相应有小《火焰》,产品线都是打通的。这个对于演员和剧目本身来说都是好事,可能小剧场的演员经历足够的历练以后,就可以进阶到大舞台。而大剧场通常是长档期演出,小剧场是驻演模式,它们相互配合也会对ip本身热度的维持有很大好处。”

寻找中国经济新动能|一年演出5888场,上海正成长为“音乐剧之都” - 陆剧吧

小剧场《火焰flames》现场图

“一台好戏”副总经理袁齐认为,好的内容产品都是内容和运营同步开始的,“以前可能很多从业者没有这个意识的,因为过去中国的戏剧行业艺术家主导的倾向比较重,属于导演中心制,但目前上海应该已经都是制作人中心制了,制作人是话语权最高的人,这个也是上海音乐剧能蓬勃的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因为这确实符合了这个行业的底层逻辑。”

袁齐认为,上海的音乐剧氛围给了创新内容更多空间,“现在新内容的产出速度明显就比过去几年要快得多,从小剧场到大剧场很多新孵化出来的内容也在市场上跑得很好。”

音乐剧创新:传统文化与世界表达的平衡

虽然音乐剧是舶来品,但是短短几年内,中国原创音乐剧发展迅速已经成功“出海”。

2023年原创音乐剧《翻国王棋》被韩国音乐剧制作公司never ending play看中,以版权输出的方式推向韩国音乐剧市场,该剧成为了中国首部将版权输出海外的原创音乐剧。

只不过和以往基于中国传统文化创作的作品出海不同,《翻国王棋》展现的是19世纪北欧文明背景下的抗争与落寞,是亚洲观众相对陌生的历史与环境。

对此该剧制作方魅鲸文化创始人王作文认为“中国表达”并不局限于重述传统故事,也可以是“世界故事中国表达”。“韩国团队那边之所以会看中《翻国王棋》,某种程度上是由于东亚文化的共性,虽然这是一个距离我们有点远的故事,但是重新表达后的其实是整个东亚文化都比较认可的人文精神,我们东亚情感的表达更委婉、更内敛,我们的故事可能也比较契合亚洲地区的情感共鸣。”

寻找中国经济新动能|一年演出5888场,上海正成长为“音乐剧之都” - 陆剧吧

音乐剧《翻国王棋》

在成功讲述“世界故事”之后,王作文也想尝试“中国传统文化”的新表达:“今年我们也会有一些新作品,一部是改编自小说《太阳黑子》的音乐剧,这个ip也曾被改编为电影《烈日灼心》。另一个,我们也想用一个新的形式重新讲述一下三国里曹操这个人物。”

《阿波罗尼亚》之后,“一台好戏”再次创新将音乐剧与传统文化结合,用接近现代音乐剧的表现形式,重新呈现传统文化的精华,再造爆款《新龙门客栈》,传统戏曲再度破圈。

袁齐告诉蓝鲸记者:“《新龙门客栈》火了之后,我们基本上收到了几乎是全国所有能想象到不同的剧种,包括一些非戏曲的传统表演艺术门类的合作邀约。我们希望把它做成能够这样一种内容,不仅接上当下年轻的娱乐产品消费者的审美和需求,同时能够长期商业化运营,无论从哪个角度来说这都是一件好事情。”

标签: 娱乐头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