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
即将悄悄翻过最后一页
许多劳动者的故事
依然在我们的记忆中
鲜活着、温暖着
他们的一言一行
让我们看到了
什么才是
热爱的模样
它无关年龄、职业、身份
只在于耕耘、付出、坚守
纵使人生漫长、晴雨交加
若是心怀热爱
亦能奔赴山海
在今年7月举办的
第二届大国工匠创新交流大会
暨大国工匠论坛上
这件名为“工匠之书”的展品
让许多人为之动容
在四川展区,黄强在国外学习航空发动机技术时的笔记吸引观众驻足观看。来源:劳动午报
它来自全国技术能手、成都工匠黄强
“工匠之书”原名叫《大修指南》
是黄强的工作笔记
其中密密麻麻的公式和术语
是他在国外拜师学艺时记录下来的
如今这本泛黄的《大修指南》
还在继续发光发热
在其基础上拓展衍生而来的培训教材
为培养更多能工巧匠
发挥了重要作用
热爱是锻造工匠精神的不竭源泉
翻到卷边的“工匠之书”
不仅记录下了
一名技术工人的知识经验
也见证了一颗追求卓越
精益求精的工匠之心
“很荣幸陪伴您一起
度过2小时的空中旅程
这是我最后的飞行时光
把大家安全送达后
我将告别蓝天……”
在10月27日
从上海虹桥飞往重庆的mu9271航班上
进行这段机上广播的
正是即将退休的
全国劳动模范、东航首席技师李文丽
说到动情处
她不禁有些哽咽
这段谢幕蓝天的广播
也被很多网友评价
“这正是热爱的模样”
飞完最后一个航班的李文丽与弟子、同事们合影留念。夏雨堃 摄 来源:中国民航网微信公众号
18岁第一次踏上飞机
飞行超过3万个小时
带出多位全国五一巾帼标兵、
全国青年岗位能手
“飞过半生
我更确认自己对这份事业的热爱
把青春挥洒在蓝天之上
我无怨无悔。”
李文丽如是说
这一刻
临别的泪水
因热爱而闪光
有人可以闭着眼睛焊接
↓↓↓↓
这是全国技术能手
中国航天科工集团首席技师
中国航天科工六院359厂一分厂焊工
刘红光的绝技——“盲焊”
手工焊需要两手配合
焊丝与焊枪顶端钨极的距离
以毫米计算
钨极与焊件之间的距离
也要保持在1毫米左右
“盲焊”,意味着
对这1毫米距离的把握不靠眼睛
只靠手上的感觉
和倾听焊丝燃烧声音的变化
刘红光说
工作中
他时常遇到视线遮挡
看不到焊缝的工况
这也是他“炼”成“盲焊”绝技的初衷
哪有什么天赋异禀
不过是因热爱
将努力做到了极致
手拿扫帚
操着一口流利英文
为外国人指路的北京环卫大姐
张建娜
今年在社交平台走红
在三里屯使馆区做清扫工作的
张建娜发现
每当遇到外国人问路
询问如何办签证
或是捡到东西需要找寻失主时
自己总是手足无措
这也让高中学历的张建娜萌生出
重拾英语的想法
通过自学
49岁的张建娜
目前已掌握3000个左右的英语单词
“学习英语之后
让我变得更加自信了
为大家服务让我很幸福
也在其中证明了自己的价值”
热爱,从来不晚
人生最好的状态
是一直在路上
在今年召开的
中国工会十八大期间
来自辽宁阜新的代表
“独臂”外卖配送员王哲
走红网络
2008年
17岁的王哲
不幸失去了右臂
以后的日子里
他学习用左手吃饭
练习用左手写字
学会了洗衣做饭
骑电瓶车
后来
王哲通过应聘成为了一名
外卖小哥
还成了公司的“跑单王”
2019年开始
王哲开始拍摄短视频
分享自己的日常生活
由他拍摄的外卖小哥
履职工会十八大的短视频
吸引超过1000万人次围观点赞
下雨积水,汽车熄火
王哲会帮着推一把
路人骑车速度快了
水果滚落一地
他会停车帮忙追着捡回来
……
跑在路上
王哲也在用自己的方式
为他人“充电”
热爱生活
努力生活
就能找到属于自己的舞台
在《2023中国诗词大会》上
来自甘肃静宁县的
50岁农民工
朱彦军
夺得亚军
朱彦军在《2023中国诗词大会》的舞台上。来源:央视频截图
30多年间
朱彦军背诵了1000多首诗词
摘抄诗词的笔记本有厚厚一摞
陪伴他20多年的《新华字典》
书页已经翻烂
16岁初中毕业后
朱彦军就开始外出打工
曾辗转全国十多个大城市
在颠簸的绿皮火车上
在冰冷的工厂流水线边
在简陋的异乡出租屋里
朱彦军一遍遍咀嚼着
李白、杜甫、陆游、白居易、苏东坡的
璀璨诗文
在生活遭遇挫折的时候
找寻治愈的力量
来源:新华网
“待在书店一整天
也不觉得饿
晚上回到工地啃馒头都是香的……”
朱彦军说
从农民工到《2023中国诗词大会》亚军
朱彦军在很多人眼中
实现了人生“逆袭”
也在家乡点燃了
崇尚经典、诵读诗词的全民热潮
朱彦军展示小时候读过的《唐诗一百首》和自己抄写诗词的笔记本。新华社记者 刘金海 摄
他希望
“让更多人能爱上诗词,
绘就诗意人生”
也希望
“能够重新出发
在余生做最好的自己”
心中有光,不负热爱
就能逆风飞行,直冲云霄
2024年
愿你心怀热爱
善待时间
心无旁骛
坚定向前
遇见更好的自己
来源:全国总工会微信公众号综合工人日报、新华社、人民网、中工网等(整理:曲欣悦)
本期编辑:赵晨晨 付子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