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来也巧,最近几天翻看的几部老电影里面,都有他的身影出现。
我先看的是《汾水长流》。在这部北影厂拍摄的老电影中,他扮演男主角郭春海,走起路来虎虎生风,说起话来铿锵有力,所呈现的精神面貌,是那样的意气风发。一个农业社年轻带头人的形象,跃然我们的眼前。
然后,我又看了八一厂拍摄的《抓壮丁》。这是一部经典喜剧片,在其中汇聚了一大批优秀的话剧表演艺术家。然而在这群人中,我也发现了他的身影。他在其中扮演被抓壮丁的姜子,应该是影片中屈指可数的正面形象之一。他将姜子那质朴的形象和刚烈的性格,都演绎得活栩栩如生。
再然后,便是王晓棠和王心刚主演的《野火春风斗古城》。他在其中扮演武工队梁队长。尽管王晓棠和王心刚作为大明星在影片中闪烁出了耀眼的光芒,然而他的表演,也称得上是可圈可点,机敏的眼神,麻利的动作,硬朗的气质,都令我们过目不忘。
是的,他就是王志刚。
昔日八一厂的著名演员。
他在银幕上塑造的一系列经典形象,都那么鲜活地存留在我们的脑海。
很多影迷都对他所扮演过的角色耳熟能详。而且不止一次通过私信留言给我们,希望我们能够聊聊他的近况。
我想在大家的心中,一定是觉得,他在息影后,隐居在某个城市,安的晚年。
然而令我们没有想到的是,他竟然已经去世11年了。
而且在他晚年的时候,他还饱受了癌症病痛的折磨。
说起来,也是辛酸。
今天,不如趁这个机会,咱们就来说说这位昔日的“硬汉男星”——常在银幕上扮演军人形象的王志刚。
一、
大家发现了没有?前面我们所说到的这三部电影,全都上映于1963年。
也就是说,在那一年,王志刚是如假包换的“影坛新星”,是电影厂重点培养的“银幕新人”。
我想,最主要的原因,是他身上所具有的“工农兵气质”,很符合当时环境下对演员的要求。
而他所自带的“工农兵气质”,也与他的经历,有着很大的关系。
1935年2月2日,王志刚出生于北京一个穷苦家庭。“穷人的孩子早当家”,所以王志刚从小就很懂事。为了不给父母增添额外的经济负担,他在初中毕业后,硬是通过自学,考入了哈尔滨工学院的机械科。
1954年,19岁的王志刚被分配到河北邯郸一家炼钢厂工作。作为新时代的青年,他积极主动地表现出了一种“主人翁”意识,什么脏活累活都抢着干,厂里的工人师傅一说起他,都会竖起大拇指来。
王志刚在工厂一干就是三年。而也正是这三年时间,锻炼了他的意志,强健了他的体魄,使他从里到外,都散发着一股的“劳动者”的气息。
1957年,王志刚的一位同学,知道他从小就爱好文艺,于是就跑来告诉了他一个消息,那就是中央戏剧学院和北京电影学院联合招生了。王志刚一听,就赶紧报了名。
但一到考场,他就遭到了一个“下马威”。
他先报考的是中戏,考试的项目有“音乐”这一项。主考官让他弹一段钢琴,但王志刚有点发懵。因为从小到大,他都不知道钢琴为何物,所以就愣在那里,一言不发。周围的考生都向他发出了讥笑,他也不说话,维持着最后的倔强。
于是主考官就说:你连钢琴都不会弹,还考什么中戏呢?
结果王志刚回怼道:我们穷人家,谁见过这么贵重的玩意儿?不过你要是能录取我,我保证学得比谁都快。
从这一点上,我们就可以看出,在王志刚的骨子里,有一种特别要强的基因。
中戏自然没考上。他也不气馁,转身就去了北京电影学院的考场。当时别的考生为了给考官留下好印象,都穿上了最好的服装,并精心打扮自己。唯独王志刚,穿着背心和短裤就出现在了考官面前。
但也正是王志刚的不修边幅,所以引起了考官们的注意。并且他在考试中表现出色,无论声乐、形体还是表演,都令人刮目相看。所以几位考官都不由自主地在他的报名表上,打了钩。
就这样,王志刚如愿以偿地走进了北京电影学院的校门。
他们这个57级表演班,后来走出了好几位备受观众喜爱的电影明星,如在经典电影《五朵金花》中扮演男主角阿鹏哥的莫梓江,还有在电影《锦上添花》中扮演铁英的李长乐,以及在电影《小二黑结婚》中扮演小二黑的杨建业,和在电影《小兵张嘎》中扮演大个李的程汉焜等。
当然,也包括了王志刚。
事实上,从后来的发展来看,王志刚显然是他们这个班出圈作品最多的一位演员。
但他的个人命运,却着实令人唏嘘不已。
二、
早在读书期间,他就曾被某些同学打成“白专分子”,还将关于他的大字报贴得到处都是。原因是他总是埋头苦读书,两耳不闻窗外事。这在特殊年代,自然是一件非常了不得的事情。他的一位师兄,北京电影学院56班的许还山,不就因为说错话,而被错划成“右派”留校劳动了吗?所以王志刚感到无比郁闷和迷茫,不知未来等待自己的,究竟会是怎样的命运。
好在他的品学兼优大家都看在眼里。1961年,他从北京电影学院毕业后,经过老师的推荐,他非常幸运地被分配到了八一电影制片厂做演员。这对王志刚来说,当然是天大的喜事儿。因为他从小的梦想,一是当演员,二是当军人,这一下子,全都实现了。
而更令王志刚没有想到的是,他一进厂,便被当成重点培养对象。当他的同班同学都还在各电影厂跑龙套时,他就已经开始出演重要配角了。
比如在1962年由王冰执导的《碧海丹心》中,王志刚就有份出演了其中的三班长一角。虽然出场的戏份不算多,可这对于一名刚走出校门的学生来说,无疑是一次难得的实践机会。而且还是跟田华、李长华、李百万、石存玉等经验丰富的成熟演员合作,王志刚从他们身上,学到了许多在教室里学不到的东西。
《碧海丹心》中的三班长,是王志刚在银幕上所塑造的第一个军人形象。样片出来后,他的表演获得了大家的普遍认可。所以八一厂又很快将更重要的任务,交到了他的身上。
《抓壮丁》是当年的重点影片,其中的演员基本上都是这部戏舞台版的原班人马,如吴雪扮演李老栓、陈戈扮演王保长、邵华扮演姜国富、潘秋扮演潘驼背等,他们全都称得上是表演艺术家。而王志刚也能参与其中,那是怎样的幸运?
所以他特别珍惜这次机会,不拍戏的时候也会在旁边悄悄地“偷师学艺”。他从这些“大师”身上,学会了如何通过语言和形体来塑造人物,又如何通过眼神,来将角色的内心,展现得淋漓尽致。
1962年下半年,严寄洲计划将李英儒的长篇小说《野火春风斗古城》搬上银幕。在演员的选择上,他有自己的想法和坚持,尽管上影厂的谢晋、北影厂的崔嵬等导演极力向他推荐了向梅、谢芳等演员,但他还是坚持启用八一厂的演员。男女主角由王心刚和王晓棠来担任,重要配角也由王润身、王志刚、赵汝平等来饰演。
这个演出阵容不可谓不强大。
而这所有的演员中,王志刚的资历明显是最浅的。但严寄洲却给予了他充分的信任,最终从他呈现到银幕上的效果来看,他显然没有辜负导演的期望。
严寄洲似乎从王志刚的身上,看到许多宝贵的东西,所以后来他执导电影,基本上都会叫上王志刚。比如1964年,严寄洲拍摄《带兵的人》,又再次安排王志刚在其中出演二排长金大洪。
对于影迷来说,大家一定不会忘记王志刚在《汾水长流》和《苦菜花》这两部电影中的表演和扮相。
王志刚作为演员,外形条件非常好。他面部轮廓分明,五官立体,富有层次,很适合上镜。而他1米79的身高,又使他在众人中显得很出挑。再加上他常年坚持健身,又使他练出了肩宽腰细的好身材,所以出现在银幕上的效果特别好。
这一点,我们从他在《汾水长流》中的表现,就可见一斑。
《汾水长流》是北影厂所拍的一部影片。王志刚在其中尝试了青年农民郭春海一角。这个角色与王志刚之前所扮演过的军人形象,有很大的区别,但王志刚的表现却是那么朴实无华,厚棉袄一穿,白毛巾一戴,一个晋中农民的形象,赫然眼前。
而在《苦菜花》中,他扮演的地下党负责人姜永泉一角,演技成熟,层次丰富,已经显示出了一名实力派演员的深厚功力。
三、
然而正当王志刚准备在银幕上大显身手,塑造更多人物形象时,一场运动不期而至。这时全国电影都处于瘫痪的状态,王志刚自然也进入到了无戏可拍的境地。
这样的状态,大概持续了十几年。在这十几年的时间里,王志刚也仅在《无影灯下颂银针》中出演了一名工人师傅的形象。
而且他的情况还与八一厂的其他大多数演员不一样。那就是他和自己的妻子,常年处于两地分居的状态。
其实早在王志刚刚从北京电影学院毕业的时候,他就已经结婚了。妻子也是一名大学生。但是毕业后,进入位于广东广州的华南华南建设学院工作。也就是说,有很长一段时间,王志刚和妻子都只能鸿雁传书。就算两个可以利用一些节假日小聚,但也总是来也匆匆,去也匆匆。
1967年,王志刚的大儿子出生。但因为他当时还在农村参加劳动,所以没在母子身边。这让王志刚的心里充满了愧疚之情。
其实王志刚也曾产生过让妻子来北京工作的想法,但一来进入北京并不容易,二来妻子也不愿放弃自己的事业,因此王志刚就打消了自己的这个念头。他想,既然妻子无法来北京,那我就想法去广州吧。
但那年月办理跨省调动是件特别不容易的事情。王志刚想了很多办法,都始终未能如愿。
一直到1972年,他才等到一个机会,远在广东的珠江电影制片厂,向他和八一厂的多位优秀演员发出了邀请,于是王志刚和张良、邢吉田、王孝忠等一起,集体进入到了珠影厂演员剧团。张良等演员重新获得了艺术生命,而王志刚也终于可以和妻子团聚在一起。
四、
1974年,他们的小女儿也出生了,这让王志刚的心里,甭提有多高兴了。
其实王志刚他们进入珠影厂后,也有很长一段时间难以参与艺术创作。王志刚被安排到了行政部门,后来还被任命为演员剧团团长一职。但“当官”却并非是王志刚内心所愿。他最爱的事情,仍是演电影。
1978年,在王志刚的一再坚持下,他才辞去了演员剧团团长一职。
也正是在这一年,王志刚重返银幕,和八一厂的老战友张良、周楚等一起,出现在了《挺进中原》这部电影中。他在其中出演男一号周大明一角。这是一个性格鲜明的角色,被王志刚演绎得栩栩如生,给广大观众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
紧接着,王志刚又出现在了珠影厂所拍摄的《与魔鬼打交道的人》中,并在其中出演了于海宝一角,显示出了他的可塑性。
除此之外,王志刚还在《赣水苍茫》、《年轻的朋友》、《小海》、《妻子的信》等影片中出演了角色。
时间进入90年代之后,王志刚和许多同辈演员一样,将主要的精力投放到了电视剧的演绎中。他又接连在《古城情恨》、《洪秀全》、《商界》、《9600万双眼睛》、《京九情》、《奇侠俏妹闹热河》、《总督张之洞》等多部作品中,饰演不同类型的角色。精湛的演技,令人叹服。
1995年,王志刚从珠影厂退休后,仍然坚持进行艺术创作。虽然这时他很少在出现在镜头前,但他却以编剧和导演的身份,为观众呈现着一道道精神大餐。
可是令人痛心的是,王志刚大概在70岁之后,身体就出现了异样。2010年他被查出患上了癌症。这在当时还算是不治之症。但王志刚还是以乐观的心态,对面命运的考验。他相信凭借自己顽强的毅力,能够再次度过这次难关。
然而上苍并未让他如愿。
王志刚患病之后,身体变得很糟糕。他形容憔悴,原本健壮如牛的身躯也变得如树枝一般瘦弱。令谁看了都倍感心痛。
好在他的妻子一直守护在他的身边,对他进行悉心的照料。这让王志刚充满感激之情。
他的一双儿女也特别懂事,尤其是女儿,几乎每隔几天就会到医院探望父亲。在王志刚被癌症折磨最疼痛难忍的时候,是家人的陪伴,给了他最温暖的慰藉。他说,我是一个苦孩子,能成为演员,演了那么多电影,有了一些名气,还遇到了那么好的妻子,还有这么优秀的一双儿女,我知足了。
2012年9月16日,王志刚在与病魔苦苦抗争了两年之后,他还是因医治无效而离世,享年77岁。
当时资讯并不发达,所以很多影迷并不知晓他去世的消息。
他的离世,给他的妻子和儿女造成了巨大的打击。尤其是对于相伴多年的老伴来说,更是悲痛欲绝。王志刚和妻子自结婚以来,一直相亲相爱,不离不弃,哪怕多年两地分居,但都未改变那份夫妻情深。
那年月,也许日子会很艰难,物质条件并不丰厚,但每个人的心中都很有底,因为心中只要有爱,就不会改变。
而令王志刚倍感欣慰和自豪的是,他的一双儿女都特别出色和优秀。他们都没有像其他更多的演员子女那样,成为“星二代”,而是按照自己的意愿,选择了自己所喜爱的职业道路。
1985年,王志刚的大儿子以优异的成绩,考入清华大学化工系。那时候的清华多难考啊!所以王志刚成为了众多父母羡慕的对象。
而王志刚的女儿也很不错,1993年考入了华南师范大学中文系。
这一双儿女都凭借各自的努力,成为了王志刚和其妻子心中的骄傲。儿子毕业后进入上海的一家外资企业工作,女儿则留在父母身边,进入了广州一所中学任教。
最难得的是,这一双儿女都特别孝顺,在父亲患病期间,他们只要一有时间,就会来到病床前陪伴。父亲去世之后,女儿又将母亲接到自己家中一起生活。儿子也会不忙的时候,陪伴母亲外出旅行。
如今王志刚的儿女也都步入了人生最美的年华,上有母亲安康,下有孩子优秀。而这时,如果父亲王志刚还健在,那该多好啊!
如今,我们再说王志刚,我相信一定唤起了各位久违的记忆了吧?那么在大家的印象里,对他所扮演的哪个角色最为难忘呢?欢迎大家通过留言区,与更多影迷进行互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