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地球上的星星》: 与其说是父亲渴望儿子成才, 在社会上立足, 不如说是自己在追求理想中的“自我”

电影快讯 1393℃

《地球上的星星》是由印度国宝级明星阿米尔·汗执导的一部影片,故事围统者有阅读障碍的小主人公伊夏展开,引发了人们对干孩子成长与教育问题的深思。在达部影片中,人物个性鲜明,画面色彩丰富,意象内涵深刻,音乐富有节奏。影片刻画了“产父”与“慈师”的对立形象,真正从事件矛盾点上剖析了如何教育孩子的问题,所折射出来的教育观,是影片最大的闪光点所在。

电影《地球上的星星》: 与其说是父亲渴望儿子成才, 在社会上立足, 不如说是自己在追求理想中的“自我” - 陆剧吧

影片中的父亲,作为家庭大权的堂握者、孩子生活的监护人,穿插出现的镜头次数很多,并且每次的出场大都显露着愤怒和烦恼,令人倍感压抑。 这个父亲是大多数父亲的典型代表,即非常热切地希望孩子为自己争光,是典型的“爱之深,责之切”式家长。影片对于父亲形象的刻画,既粗糙又细腻,既鲜明又隐晦,导演不仅从细节、动作、面部表情上着重点缀了人物,而且还通过对比的方式,一步步引导观众对父亲的形象进行重新认识:与其说是父亲渴望儿子成才,在社会上立足,不如说是他在追求理想中的“自我”。

电影《地球上的星星》: 与其说是父亲渴望儿子成才, 在社会上立足, 不如说是自己在追求理想中的“自我” - 陆剧吧

影片中,父亲第一次出现,是伊夏与他人发生打架行为,对方家长上门质问。 导演从伊夏的视角进行拍摄:嘈杂的吵架声、半掩的房门,让人感到一丝害怕,仰视的拍摄角度中,父亲的身影高大威严,面部表情凝重,双手插在腰间,不等孩子解释前因后果,伸手就是一巴掌。 质问者走后,父亲更像是“怨妇”一般,抱怨着孩子的不堪,言语间充满恐吓······这时,镜头里分明出现了一个魔鬼般的父亲,然而在伊夏心中,这个人却依然是他最爱的爸爸。 当父亲收拾行李准备出差时,伊夏急切地询问父亲的去处,父亲淡淡回了句“再也不回来了”,这让伊夏十分害怕,他不停地道歉,希望通过自己的忏悔弥补可能失去父亲的悲哀。 然而当他得知父亲只是出差的真相时,怒视的双眼里充满了受到大人愚弄后的悲愤。另外,导演在处理父亲与儿子之间的关系时,还会采用一些隐晦镜头,例如,伊夏逃课时,看到一个孩子坐在父亲肩上惬意地吃着冰淇淋,画面温馨而自然,但此时的伊夏却是孤独一人,如一只出逃的小鸟般茫然失措。 通过这一对比,表现出儿子渴望得到父亲的重视与关爱,从侧面传达出父亲对儿子心灵的忽视。

电影《地球上的星星》: 与其说是父亲渴望儿子成才, 在社会上立足, 不如说是自己在追求理想中的“自我” - 陆剧吧

影片对于父亲形象的塑造是立体而真实的。 他表面上是一个冷漠、霸道、不友善的“严父”,然而心底里却也藏着无限的温柔和爱。 父亲出差回来坐在沙发上看报纸,伊夏很开心地扑进他怀里,这时父亲第一次表现出温案的情愫,宠溺地抚摸着孩子,露出幸福的笑脸。父亲带给伊夏和哥哥的礼物也是一样的,在父亲的心目中,他们都是自己最亲爱的孩子。这里,导演很难得地为我们描绘了一幅“父子情深图”。 甚至到后来,父亲发现儿子伪造请假单时,愤怒的表象下更多的是对儿子的担心,怕儿子“路上不安全,出了事怎么办,同时又害怕儿子养成撒谎的坏习惯”。 电影的转折点也随着这份温存缓缓出现了,父母一起去见伊夏的老师,被告知伊夏是有障碍的,那一刻,父亲护犊心切,他坚持认为这是由于班级人数太多,老师为逃避照顾孩子的责任而对自己孩子的污蔑,这是一个父亲对儿子受到不公平待遇的呼喊,是为儿子“打抱不平”。 然而很快父亲还是屈服了,他淡淡的一句“或许他需要其他的帮助”,把孩子无情地抛给了现实。

在伊夏的梦中,火车意象的出现,代表了离别,既表明他要去远方的寄宿学校,也是伊夏与快乐诀别的转折点。 而这时的父亲,却表现出了前所未有的冷酷,他把伊夏放到一个陌生的地方,不顾孩子的痛苦和惶恐,头也不回地开车走了。伊夏望向窗外,镜头捕捉到了一幅“母鸟喂食”的景象,表达了他对家庭关爱的渴望。 好在伊夏是幸运的,他虽然有一个情感麻木、深陷世俗的父亲,却遇到了一个能真正开启他人生精彩之路的好老师——尼克。 尼克老师说:“人类是瞎的,对美丽和情感都没有感觉。”的确,父亲看不到孩子的绘画才能,看不到孩子的奇思妙想,当孩子的表现与世俗冷酷的社会格格不人时,便对孩子作出了一无是处的评价。

整部影片的矛盾高潮,是尼克老师来到伊夏家中,发现伊夏诵读困难。 当父亲不加掩饰地表现出对伊夏的愤怒以及对哥哥的赞赏时,尼克老师采用了一种反其道而行之的方式,以怒制怒,逐渐让父亲认识到了对待儿子的问题。这时,父亲眼皮低垂,有了一丝愧疚和自责。 然而父亲很快又回到了现实,他把理想的“自我”寄托在儿子身上太久了,伊夏在当今竞争激烈的社会中无法立足的想法早已根深·蒂固。为此,西装革履的父亲还故作傲慢地向老师表明,自己是关心儿子的,虽然他没有拥抱过儿子,没有说过一句“我爱你”,没有一句鼓励的话语······这是一个父亲最后的内心防线。 直到尼克老师讲出了那个关于“伤害”的故事,父亲终于缴械投降了。 他开始真正接受伊夏与其他孩子相比有点特殊性的现实,并积极发现儿子身上的优点和特长。当父亲从楼梯上缓慢地走下来时,看到儿子在阅读,他第一次流下了眼泪。 影片的最后,父亲真正释怀了,看到儿子的表现,他动情地鸣咽起来,这是一个父亲最深切的爱子柔情!其实,儿子重新开怀大笑,慢慢地成长,也正是父亲真正开心、得到心灵“成长”的时候,只是父亲的“成长”更值得我们反思。

阿贝尔·冈斯曾说,构成影片的不是画面,而是画面的灵魂。 父亲形象的塑造,不正是灵魂的写照吗? 父亲从一开始到后来的转变,既是对教育态度的转变,也印证了父亲的“成长”。其实,每一位父亲,都是严慈相济的,也是需要成长、需要被理解的。同时,父亲也应该用一颗宽容的心去关爱孩子,而不要成为孩子眼中高大却无法接近的背影。

标签: 电影快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