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是药神》中, 程勇角色的前、中、后期三个阶段

电影快讯 1936℃
《我不是药神》中, 程勇角色的前、中、后期三个阶段 - 陆剧吧

徐峥从影二十几年来出演作品无数,尤其善于诠释底层小人物。他在以往的银幕形象和日常生活中都以光头形象出现,《我不是药神》中徐峥一头浓密、乌黑的秀发给很多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不仅给电影增添了卖点,同时说明在形象和表演上,徐峥都为这部电影做出了巨大的自我突破。徐峥对程勇的角色塑造分为前、中、后期三个阶段进行解读,小编今天来跟大家讲一讲。

《我不是药神》中, 程勇角色的前、中、后期三个阶段 - 陆剧吧

前期,窝囊猥琐的小人物。在喜剧中,人物往往被塑造得低于观众,让观众能强烈地感受到角色的荒诞愚昧和不合时宜,从而产生自我优越和智力上的满足感,对这两种感觉进行确认的过程正是放松和产生笑果的过程。观众对喜剧美的欣赏,通常也需要由这种心理需求上对他人的俯视来完成。这也是众多喜剧片都着力于小人物表达的原因,《我不是药神》中的程勇也是喜剧人物设置的典型。面对这样一个典型形象,徐峥选择通过着重表现细节来打动观众,避免审美疲劳。

《我不是药神》中, 程勇角色的前、中、后期三个阶段 - 陆剧吧

电影一开头,破旧杂乱的神油店里,程勇抽着廉价的烟草,躲在笨重破旧的电脑背后吞云吐雾,一听见有人进店,他露出一个脑袋来,头发油腻不堪,胡子拉碴,神情疲惫,两眼无神地感谢隔壁老板敷衍住了房东的催款电话。说话时整个人完全瘫坐在椅子上,塌腰驼背,言语间流露出怨天尤人的颓废气息。生活的不如意不但没有燃起他的斗志,反而压制得他越发窝囊,一个猥琐的小人物形象初次亮相便展现得干脆利落。

剧中送礼细节上的谄媚讨好,得势不饶人的猖狂,对陌生人的警惕无礼,生活中的颓废落魄,共同构建了程勇在前期的典型小人物形象,这种立体传神得益于演员的深厚功力。徐峥擅长举重若轻地将角色复杂的变化过程拆解为不同的阶段来表现,以便更有重点地表达出不同阶段差异化的人物性格特质。

中期,趋利自大的伪善人。售卖仿制格列宁开始盈利后,程勇物质经济条件空前宽裕。在大家忙着清点钱钞的时候,他穿着高档衬衫,左手拿着一本《做人的资本》,右手夹着根名贵雪茄送到嘴边,仿佛一个活脱脱的老板做派。坐在初出场时同一把老旧的电脑椅上,这时的程勇无论是外部环境还是内心活动上都已和初次亮相时截然不同了。留心细节的人会发现,程勇衬衫的颜色和神油店的环境格格不入,且并不合身,满是褶皱。

被金钱闪花了眼睛的程勇脸上流露的依然还是观众熟悉的得意中带着点猥琐的笑容。这些细节暗示程勇经历了“暴富”后心态上的一系列转变,他开始享受被人需要、受人吹捧的“救世主”身份,想要脱离底层小市民阶级,融入更高阶级。但却“徒有其表不具其神”,只有外部特征上不伦不类的模仿,本质依然还保留着小市民心态。对他而言,走私只是出于最基本的物质需求,而非更高层次的精神需求和情感需求。所以这种利己性而非利他性质的伪仗义举动,一旦感受到风险就会被打回原形。

后期,温情坚毅的救赎者。喜剧通常以小人物作为基底,通过不同程度的尴尬与窘境,制造出带着悲剧感的笑料,最后完成小人物的蜕变,整体上充满了积极正面的能量,是充分喜剧性的体现。在《我不是药神》中,吕受益的病痛和苦难促使程勇开始了痛苦的思想斗争和心理挣扎,他潜在的自尊和责任感开始被激发,而吕受益的骤然离世彻底唤醒了程勇人性的善和潜在的英雄主义欲望,于是他决定贴钱卖药,将他人的利益看得高于自己。观众看到一个崭新的程勇形象———一个勇于承受生命重托的高尚灵魂,他终于完成了英雄的蜕变。

结语:对于程勇,他不太清楚自己的潜在欲望,而且他的潜在欲望和表面欲望是矛盾的。所以当程勇意识到自己有尊严,意识到自己的自尊心与责任感之后,把他小市民的精打细算、谨小慎微全部放下,完成了英雄的蜕变。《我不是药神》中,人物状态的改变几乎都是由演员用无声的眼神、面部微表情、无意识的肢体动作以及对台词的不同处理方式来展现的。

标签: 电影快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