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与狗》: 身残志坚, 心残志偏!

电影快讯 1191℃

昨天晚上,看了两个电影和一个小记录短片,最让有所触动的反倒是那个14分钟的小纪录片。

第一个看的电影是《银河补习班》,两个小时多的时间,说实话的,导演真有勇气,拍了这么长的时间。其实,看完,我是挺无感的。也许是跟我的生活离的远,也没有见过类似的例子,实在是没有办法想到,如何的能量能让一个孩子,在半年不到的时间内,从班级垫底的倒数第一名,变成一个重点中学的年纪前十名。

在电影中,实际上,时间更短,在期末考试的前两个月考试的时候,马飞还是班里的倒数第6名。请假未成功,逃学半个月跟着爸爸看了航展,经历了洪水,回来考试就变成了学霸。

我相信有这样的事情,但是,我是一个谨慎的人,难以产生共鸣,更难以产生共情。学习这件事,与其说是天赋,不如说是天赋异禀,很难想象,一个没有兴趣的孩子,能在那么短的时间内,重拾兴趣,并且超过大多数的学生。

我觉得,这样的剧情既不合理,也与影片想要传达的思想是有冲突的。因为,最终导向出来的,还是孩子成绩变好了,甚至在高考的时候,已经变成了能考上清华、北大的超级学霸,还同时被飞行员录取的全面人才。

怎么说呢?我看完,实际上是心里不是滋味的。

因为,很多孩子,无论多么努力,无论多么有兴趣,实际上都是学不好习,考不出好成绩的。这样的影片,与其说在解绑家长和孩子,我更觉得是又重新套上了一个高明的枷锁。因为最终马飞是在能考清华、北大的情况下,选择了放弃,选择了当飞行员,坚持自己的梦想。

这其实,也在传达一个不太好的暗示,唯有你学习好了,才有资格选择自己的梦想。普通人,也该有梦想。普通人的平凡梦想,也该是伟大的。

也许,我有些过分解读了。也许,在浮躁的神州大地,平凡,太没有感染力。也带来不了票房,能理解。

当然,这部电影,也有一个让我非常感动的地方。

那就是当马飞被选中当宇航员,领导告诉他,不希望他的父亲再上负面新闻。父亲来看马飞时,他对父亲说,别折腾了。

邓超演的父亲失望地说,每个人心中都有一座大桥,看来,我对你的教育是完全失败的。

我觉得,影片如果到这个地方结束,这部片子的档次就会提高不少,结局非常有力。

可惜了,为了大团圆,又加了一个正能量的结尾。也能理解,宇航员嘛,航天英雄,怎么能不“高、大、全”呢!

其实,我看国内影片,是缺少敬畏的,再好的片子,我都是1.5倍速度,甚至2倍速度看的,这样不影响观影,也节省时间。实际上,也品位不到好片子的神韵。好在,国产片,大多都是烂片,也不算遗憾。

看国外的片子,也不是因为有敬畏,而是因为加速之后,既听不懂对话,又跟不上字幕,只能原速度观看,倒是能体会到一些神韵。怎么说呢,这也造成了我,在看电影方面,被动的“崇洋媚外”。

看完《银河补习班》,时间尚早,我又倍速看了一部电影《忠爱无言》,这是一部讲人与狗的故事,取材中国的故事。

《老人与狗》: 身残志坚, 心残志偏! - 陆剧吧

但是,看电影的时候,我并没有太强烈的感觉,于是,看完电影,我顺手搜了影评。

结果,第一个影评,就很不客气的把片子批评了一顿,主要意思就是电影完全没有拍出故事原型的内核,剧情有些浮,对主人公的塑造失败,对狗的塑造也有所偏颇。建议,可以看下原型故事,14分钟的《老人与狗》纪录片。

我就搜出来看了这个很粗糙的纪录片《老人与狗》看了看,实际上,这个纪录片也是电影导演做的,做了这个纪录片之后,这个导演就写了剧本,一直等了九年的时间,才把电影拍出来,讲真,很不容易。

14分钟的纪录片,没有多少台词,更多是一些画面和字幕解说。

看完这个纪录片,我认可了那篇影评的观点。真实故事里面,主人公的名字玉学书,山东聊城人,因为年轻时候,长时间在冷水里割芦苇,得了败血症,造成了高位截瘫,从不到二十岁,就不能下地走路了。但是,自学了维修小家电,自制了残疾人手摇板车,前后养了五条狗帮他拉板车,十天赶八个集市去修家电。

纪录片里,老人已经不养狗了,开的是个机动的板车,但是,家里养了十几只鸽子。鸽子与老人亲近的样子,让人能感到老人是个多么心地善良的人。

影评中有这么一段话,我很认同:

“虽然残疾却自食其力,修理家电不换零件不收钱;虽然穷困却依然对其他生灵保有温情,对弱小动物都愿意哺养。这样的人,心地一定是善良的,脾气一定是温和的。生活给了他苦难,但他也没有因此心怀怨恨,更不可能迁怒他人。”

最让我感动的,还是老人的乐观的精神:

今天看朋友圈,也看到朋友发的一个朋友圈:

忍不住感慨一句:身残者,志坚;心残者,志偏!

标签: 电影快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