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10月10日)是世界精神卫生日。
本期为人民政协报“政协君融媒体”针对世界精神卫生日特别策划的主题沙龙活动内容,敬请关注!
9月29日,在世界精神卫生日前夕,由人民政协报社指导,人民政协报文化传媒有限公司与中国民族卫生协会心理健康分会联合主办的“加强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主题沙龙在人民政协报社成功举办,这也是人民政协报“政协君十人谈系列沙龙”的第一场活动。
出席本次沙龙活动的十位嘉宾是——
中国科学院院士、北京大学第六医院院长陆林;
原国务院参事、国务院参事室特约研究员陈全生;
全国政协委员、首都医科大学全科医学与继续教育学院院长吴浩;
中国民族卫生协会心理健康分会会长,广东省精神卫生研究所所长、广东省精神卫生中心主任贾福军;
中国民族卫生协会心理健康分会副会长,哈尔滨医科大学精神卫生研究所所长、哈尔滨医科大学附一院精神卫生中心主任胡建;
海南省政协委员、中国民族卫生协会心理健康分会常务理事,海南省第四人民医院党委书记林展;
四川省政协常委、成都电子科技大学大数据研究中心主任周涛;
福建省莆田市政协委员、好心情健康产业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陈冠伟;
中国民族卫生协会心理健康分会秘书长陈保军;
人民政协报社副社长许水涛。
陆林
吴浩
陈全生
贾福军
胡建
林展
周涛
陈冠伟
陈保军
许水涛
这十位专家学者、行业精英通过“线上线下”演讲、座谈等方式,从更高的格局和更宽的视野,为提升心理健康服务社会治理专业化水平建言献策。
国家心理健康和精神卫生防治中心社会心理服务部主任程万军、好心情健康产业集团有限公司COO徐峰以及人民政协报社多名编辑记者参加会议。
我国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尚存短板
“成熟完善的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对一个国家的长治久安和人民的幸福安康非常重要。”中国科学院院士、北京大学第六医院院长陆林通过视频连线作主旨演讲。他开门见山地指出,加强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非常重要,是事关我国14亿人幸福的基础性工作。
中国民族卫生协会心理健康分会会长,广东省精神卫生研究所所长、广东省精神卫生中心主任贾福军介绍,2016年底,原国家卫生计生委等22个部门共同印发了《关于加强心理健康服务的指导意见》,这是我国首个加强心理健康服务的宏观指导性意见。2017年,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要加强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培育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社会心态”,并把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作为社会治理“四大体系”之一。2018年11月,国家卫生健康委、中央政法委、中宣部等10部门联合印发了《全国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试点工作方案》。2021年11月,国家卫健委发布消息:到2021年底,覆盖我国所有省份的社会心理服务试点工作正式收官,下一步将把试点经验向其他城市推广,在全国普遍开展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可见,2022年已成为社会心理服务在全国建设推广的开局之年。
“目前来看,试点城市工作开展情况还是非常好的,但在取得成绩的同时,还存在一些短板。”与会专家学者重点谈到了以下几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短板之一:缺乏心理健康服务专业人员
“我们国家缺少精神科医生,缺少心理治疗师,缺少心理咨询师,心理健康服务专业人员数量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陆林说,我国有14亿人口,按照世界卫生组织的标准,有近20%的人可能会出现或重或轻的心理问题,但是我们给这20%的人口提供心理健康服务的专业人员却非常少。
贾福军也提到,经过3年试点工作的推动,试点城市基层80%的社区都建立了心理咨询室,但专业人员却严重不足。
全国政协委员、首都医科大学全科医学与继续教育学院院长吴浩从建立社区心理服务体系的角度谈到,老年人由于年龄、疾病等原因,大都会伴随抑郁和焦虑状态发生,影响老年人的生活质量。与此同时,我国老年人精神慰藉服务却严重不足,农村老年人精神孤独问题尤为突出。
“新冠肺炎疫情给全人类带来了巨大的挑战和不确定性,其中就包括患心理疾病和出现心理健康问题的人群数量的增加。”陆林说,这些人都需要有专业人员为他们提供心理健康服务,希望国家能在这方面给予足够重视。
短板之二:缺乏专业医疗机构
“由于没有刚性要求,医疗机构设立心理科的积极性普遍不高。”陆林和贾福军都提到,国内大部分三甲医院关注的主要是患者的躯体疾病,对心理健康关注不够,很多综合性医院甚至没有精神心理科。“但是这个科室是非常重要的。建议三级以上的综合医院都设立精神心理科,由专业人员帮助患者解决心理问题。”陆林说。
吴浩则建议,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设立心理科并配置专业医生,促进社区居民身心疾病的发现、治疗和康复。加强社区医务人员特别是全科医生的培训,实现对常见精神障碍和心理行为问题的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探索建立定期上门寻访机制,重点为空巢、高龄、失独的老年人提供心理辅导、精神慰藉等服务。
短板之三:缺少牵头单位
无论是缺少专业人才队伍,还是缺乏专门心理服务机构,都与政府的管理机制没有完全理顺有关。
贾福军谈道,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是一个政府主导、多部门合作协调、全社会共同参与的综合性工作,如果没有牵头单位,很多工作就无法落实,甚至会出现推诿现象。
以心理咨询师、心理治疗师人才队伍建设为例,中国民族卫生协会心理健康分会秘书长陈保军说,以前心理咨询师的职业资格证书由原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颁发,属于劳动技能,没有门槛,只要经过一定的培训就能拿证。但是,该证书在2017年就已经退出了国家职业资格目录,考试也取消了。现在心理咨询师职业属于专业技术人才,专业技术人才是要有门槛的,但是目前还没有牵头部门来管。没有牵头部门就不能列入职业职称序列,也没有准入标准,相当于这一职业没人管。人民群众的需求非常大,但目前培训市场比较乱。与此同时,有关心理咨询的投诉也比较多,这个行业亟待规范管理。
“以前国家有相关的培训制度,后来放开交给各省去做。但是,除个别省份以外,大部分省区市还处在观望阶段。”贾福军说,在心理咨询师、心理治疗师紧缺的情况下,应该如何规范?包括在各个单位适用什么职称,这些还没有理顺。
对此,陆林建议国家成立专门部门,对心理咨询师、心理治疗师的考核、标准、认证等进行规范。
沙龙现场
数字化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方兴未艾
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需要创新发展,近年来,数字技术在这方面的优势逐渐显现。
海南省政协委员、中国民族卫生协会心理健康分会常务理事、海南省第四人民医院党委书记林展对海南省正在建设的数字化心理服务中心这一创新服务模式进行了分享。“我们尝试以微信公众号、微信小程序、App等形式,向市民提供心理健康科普、在线直播、专家课程、心理自评等服务。另外,社会心态舆情中心可以对导致某些情绪产生的原因进行深入剖析,用情感分析技术提供教育支撑,对未来社会治理方案的制定给予参考和指导。”林展说,除此之外,他们还通过数字化的社会服务体系建设,建立一些特色服务。例如,借助数字化监测终端,监测血氧饱和度、心病体温、情绪障碍等;灾难发生后,通过远程监测,对心理血压、疲劳压力等心理指标进行干预,为应急救援提供医学保障。
“目前在西方发达国家,精神和心理疾病的就诊率能达到80%左右,而我们国家这类疾病的就诊率还不到10%。”作为来自相关企业的代表,福建省莆田市政协委员、好心情健康产业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陈冠伟认为,这个差距说明我国社会心理服务体系还处于初期发展阶段,服务能力还比较薄弱。而加强数字化建设,能够有效提高精神和心理类疾病的就诊率。“我们设计了App,利用数字化远程的方式,提供识别诊断甚至处方治疗,让群众能够在隐私得到充分保护的前提下,方便快捷地获得专家的治疗。同时,将网络数据与远程技术相结合,对用户进行快速识别,从中小学生、企业员工甚至一些特殊人群,都可以通过筛查、干预、科普、课程等方式,让他们体会到专业化的服务。”
“心理健康服务,是全社会的事儿”
“心理健康服务不只是卫生健康领域的事儿,而是全社会的事儿。”这是与会专家学者的共识。为此,大家也从不同角度和视野给出了建议。
原国务院参事、国务院参事室特约研究员陈全生从安全生产和对劳动者保护的角度指出:“我们不仅要保护劳动者的身体健康,还要对他们的心理健康给予呵护和保障。现在市场竞争激烈,工作压力大,尤其是遇到经济下行的时候,压力更大。因此,要进一步加大对职工心理健康的服务和保障力度。不仅要关注一线工人的心理健康,也要对公务员、企事业单位员工以及企业领导、单位领导进行心理健康服务和关爱。”
另外,陈全生还谈到,要结合当前突出的社会难点热点问题,来开展社会心理服务工作。比如,目前比较突出的青年人以及农民工的就业问题,他们的心理状态要及时地进行调整。要把社会学和心理学真正融合在一起,做好这一人群的心理健康服务工作。
四川省政协常委、成都电子科技大学大数据研究中心主任周涛分享了他们运用大数据技术手段,对四川某地中小学生出现的心理问题进行分析的成果,并提出建议:要重视家庭和学校的保护作用,重视学生的“心结”;在青少年群体中,要进一步关怀女性及特定群体的心理健康;在校园安全的总体框架中,要建立学校、班主任、家长处置心理问题的全数据流程,做到有据可循,以便出现问题后及时干预。
吴浩建议,充分利用健康教育大课堂平台,以市区两级精神心理卫生专业机构为龙头,发挥两级体系中的心理健康科普专家队伍的专业优势,深入机关、企事业单位、学校和居委会开展心理健康促进工作,提高公民的心理健康水平。发挥新媒体优势,搭建心理健康促进服务平台,提供公众心理健康公益服务。此外,还可借助心理援助热线,拓展公众心理健康服务内涵和服务范围,提高心理健康服务的及时性和普及性。
线下部分参会人员合影
“文化的作用在于调心养心,同时,文化的作用也会外显于形。胸藏文墨虚若谷,腹有诗书气自华。”中国民族卫生协会心理健康分会副会长、哈尔滨医科大学精神卫生研究所所长、哈尔滨医科大学附一院精神卫生中心主任胡建以“文化与心理健康”为题作了非常生动的演讲。他认为,学习文化有助于处理好人生三种关系,即与自然的关系,与社会的关系以及与自身的关系。“与自身的关系,就是当内心有文化,你就能跟你内心的文化进行交流。活到老学到老,学习到觉悟的程度,就能时时刻刻保持心理健康。”他还与大家分享了一个文化座右铭——三不倒,行当下,心健康!“三不倒”是指不被过去绊倒,不被现在累倒,不被未来吓倒。
沙龙主持人、人民政协报社副社长许水涛表示,随着我国城镇化进程的加快,人们的生活方式发生变化,加强社会心理服务势在必行。作为主流媒体,一方面要做好新闻报道,推动政府尽快补齐短板弱项,完善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另一方面也要做好科普宣传,促进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关心、关爱、关照患有精神疾病和心理健康出现问题的人群,担负媒体的社会责任。
策划|毛立军 袁和平
撰稿 | 奚冬琪 毛立军
摄影 | 汤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