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个学了7年法律,当年以高分分别通过末届律考和首届司法考试、北京高院组织的法官招聘考试,毕业后却从未从事过半点法律专业工作的半个“法律人”,我个人觉得靳东主演的《底线》是一部现实主义普法好剧。
抛开演员的表现先不谈,这部剧主要就好在符合我国现有法律规范和法治体系,而且案子的细节都经过精心设计,既具有一定的真实性,又保持了足够的戏剧冲突性。老百姓如果在现实中遇到同样的法律问题,很容易就能举一反三,为自己积累一些经验。
无论是民事还是刑事案件,在剧里设定的事实情况下,我感觉判决结果都是经得住真实法律考验和推敲的。
比如最开始的辱母讨债故意伤害案,我其实不知道现实中那个类似案例的情况如何,但剧里关于案情真相和防卫时机的一步步讨论,即使是不太懂法的观众看完后都应该会豁然开朗,对正当防卫会形成一个全面的法律概念。
当然,说这部剧现实,不等于说这部剧完全真实。至少现实中没有几个法官有靳东这样的气质,更别说基层法院了。
所以,观众在看剧时还是以消遣娱乐的心态为主更好,积极点可以上升到寓教于乐的境界,要是太较真,非要把剧情和现实中发生的真实案例一一对应起来就没有必要了。当事人也应该如此。
据说电视剧案例原型之一的“江歌案”当事人就对剧情不满。而最近某拉拉案的司机当事人更是在微博上洋洋数百字,控诉剧情的“魔改”,混淆视听,侵犯了自己的合法权益,丧失了底线。
某拉拉案当事人的微博(来自网络)
当事人的心情可以理解,事摊到谁头上谁都不好受。但和电视剧过不去,真不至于。
首先,谁说《底线》中的案例就是真实案例的翻版了?完全和真实案例一样的情节可未必好看,而且也肯定会涉及到双方当事人的隐私。作为一部法律剧,在筹拍时不考虑到这一点绝对是不及格的。
第二,如果说电视剧中的案例是对真实案例的改编,本身也对也不对。很多领域的案例都很常见,硬要说是对某个特定具体案例的改编,这本来就有点生搬硬套。再退一步说,只要进行了改编,一个小细节的变化,就可能在法律语境下造成不同的判决结果,这是符合现实的。
某拉拉案的当事人不满,主要就不满在剧情对其真实情况的改动太多。这就对了嘛!电视剧是电视剧,本来就不是让你对号入座的。而且那些情节的变化,丰富了剧情,丰满了人物,从观众的角度看,没什么不好。而且对于我这样本来不了解真实案例的观众,也根本不会把剧情等同于真实案例。当然,有部分代入感强的观众可能不这么想。
至于说剧中对司机形象丑化的攻击,那就更离谱了,电视剧这样无非是为了人物的前后反差对比,误导观众的判断,增强戏剧冲突。谁会去管你司机真长成啥模样?
这个司机形象的确不讨好
江歌案的那位当事人就更“聪明”一些,虽然对情节也有不满,但一开始就选择把自己撇清:电视剧与“江歌案”的真实情况不合。案子不管输没输,人不能再输了,自己不能给自己添堵。
而某拉拉案这位呢,有情绪可以理解,但你自己都说事实已经改了,又何必让吃瓜群众再联想到你身上去呢?难道真以为多一些观众的支持,舆论就能影响判决结果?
其实,《底线》一开场就把自己的“底线”划清楚了: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靳东在剧中也多次说过:对判决不满,你可以上诉;对法官不满,你还可以投诉,这是你的(读音di,第四声)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