援老军中的女翻译官

明星新闻 1628℃

作者:傅孙策

援老军中的女翻译官 - 陆剧吧

▲照片中人的姓名,从左至右。

第一排:李秀芳、吴杰 李毓南、黄爱华、何冰、苏虹、李英、黄建新 ;

第二排:陈永生、袁绍华、马跃贞、参谋、教员傅孙策、许杰 李冀云、冯荣;

第三排:放永生、刀德礼、万会荣、杨文宽、邦国祥、周文德、万洪友、三蛮恩;

第四排:尚边、刀保昆、刀文良、邵社保、殷礼荣、李文昌、刀文跃、贺赛、冯正学。

在1968至1978年的十年援老抗美战争期间,有一批鲜为人知的却真真实实活跃在战火中的各个野战医院的女翻译官。她们为老挝的民族独立和解放事业,为老挝人民民主共和国的建立,为构筑中老友谊的丰碑,敢付韶华硝烟阵,愿将青春献寮国!

她们是谁?她们就是来自援老抗美6个战地医院的李英、李毓南、马跃贞、李秀芳、黄爱华、苏虹、何冰、许杰、吴杰、袁绍华、李冀云和黄建新12名铿锵玫瑰,她们的名字应该铭记在援老翻译官的史册上。

1968年3月,昆明军区接到中央军委的命令,组建了以工程兵第五支队支队长刘德润(副军级)为队长,以昆明军区司政后的领导、民族一支队三营的官兵和国家交通部武汉公路设计二院的8位专家,共200多人组成"援老筑路工程队踏勘队",在小勐养负责踏勘警卫的民族一支队集结待命。

5月8日,踏勘队加上22分部后勤保障运输队共400余人,从勐腊县磨憨口岸出发,经老挝的磨丁、那堆、纳莫、拉通、孟赛至孟夸实施踏勘。踏勘队由作战指挥组、技术组、后勤组和警卫分队组成。后勤组由军区后勤部和22分部人员组成,笔者任该组翻译。

援老军中的女翻译官 - 陆剧吧

▲这是老挝人民到143医院慰问感谢医护人员。

该组的踏勘任务是负责援老部队全线的野战医院、兵站供应站、军需仓库、食宿加油站等后勤保障单位的选址布点。这支首批进入老挝的踏勘队是在完全无路,人烟稀少,瘴疠流行的原始森林中进行踏勘的。一路上还要尽量避开美国豢养的老挝右派军队派出的1200多人的围追堵截和美机的一路尾随,踏勘路上取得了6次抗击敌人袭击的胜利。

6月28日在南乌江、南帕河汇合口的孟夸,遭遇了美国4架F104轰炸机一个多小时的轮番轰炸,我警卫战士1人牺牲、5人负伤。踏勘队在极其艰难困苦的环境下,发扬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精神,经历50多天的生死考验,终于完成了踏勘任务,掌握了第一手资料,为党中央和中央军委决策提供了可靠依据。

踏勘队于7月1日到达中国驻老挝丰沙里总领事馆休整一天后回国。8月16日,毛主席签发了命令,大部队陆续开进上寮地区,各主要部队都配属有老挝人民军的联络员,而后勤保障部队未配备。根据踏勘、测设的实际情况来看,后勤各部队,特别是要与老挝军民有联系的兵站、野战医院必须要有翻译,否则,语言不通,工作很难开展。

当时,翻译人员很少,后勤保障部队点多面广战线长,翻译显得更奇缺,军区也不可能再有翻译派来。为了解决这个突出矛盾,22分部决定自已培训老挝语简易翻译,以解前方语言桥梁的急需。

援老军中的女翻译官 - 陆剧吧

▲这是老挝人民到143医院慰问感谢医护人员。

1971年5月,分部司令部在普洱(今宁洱县,下同)分部招待所举办第一期老挝语简易翻译培训班。学员从6个医院抽调12名女兵,从108、109兵站抽调20名傣族男兵共32名学员,进行为期8个月的突击培训。突击培训就是高强度的教与学,基本没有节假日,一周上课6天,每天8小时正课,2小时自习,倾尽全力灌输速成。

课堂教学完成后,再到老挝新西线162医院2所外事病房实习,检验学习成果。然后,回到各自部队担任兼职翻译。这批学员虽然只学习了8个多月,但学习的课程比外语学校一年的教学内容还要多。

首先,在语音过关的基础上,系统学习了医疗护理、物资交接、社情民情了解、常用军政术语、日常生活会话等课程,还附带一本词汇集。教材共5册,全是根据援老抗美的实际需要编写的,并送昆明部队第一外语专科学校老挝语系主任教官黄冰审核定稿。

教学中,以说听为主,读写为辅,以能独立完成日常口语翻译为教学目的。后来各部队反映,这批学员的书写、笔译、专业术语比一般简易翻译强很多,基本满足了各医院、兵站的日常翻译工作的需要。

本文侧重记叙女学员的点滴生活。

12名女学员基本都是入伍不久的新兵,其中11人都是部队首长的爱女。入伍前,她们生长在军区或军分区大院,一直跟随父母在军营生活,平均年龄17岁,她们人小志气大,有思想有抱负。

援老军中的女翻译官 - 陆剧吧

▲这是马跃贞、李秀芳到老挝村寨巡诊。

告别了"停课闹革命",走出军区大院,继承父辈遗志,穿上65式军装,满怀强军报国激情,走进了新的军营,走进部队医院,再以一个新兵的正式身份,来到翻译培训班,继续新的军旅生涯。

报到那天,她们个个都像含苞待放的花蕾,正值最美丽的花期,活脱脱的现代版12金钗,好像刚刚走出大观园,要尽情地吮吸着人间的阳光雨露似的。虽然看上去都很稚嫩,但是却很纯真可爱,阳光快乐,豆蔻年华,英姿飒爽,兵味十足。

看到她们,参谋长雷钊、战勤科长岳秋歧很担心地对我说:这些女兵都是高干子弟,首长的爱女,一定傲气难管,你一个人要管教学训练和一日生活,可要多动动脑筋想想办法哟。当时,我也有些发悚,心中暗想,我是军队院校培养出来的,在外校毕业后留校任教多少有些教学经验,对这些毛丫头,我一定要管好教好,完成好分部交给我的任务。

第二天正式上课,她们表现得出乎意料的好。这是因为她们从小跟随父母南征北战,受到革命的熏陶和严格的家庭教育,赓续了革命红色DNA,所以,从穿上军装那天起,就有一颗从军报国,戍边守疆的初心,有强军建院的信心,有援老抗美的决心,有个人成长的恒心。她们遵守纪律,服从命令,三八作风好,集体观念强,思想素质高,人品很端正。

在外语学习中,肯吃苦,不畏难,每天必记20多个单词,那怕熄灯后守在过道的路灯下也要背熟牢记,当天的功课当天消化完。在听写中如果错了一个字母也决不放过,自已手划笔写10遍20遍,不记牢不罢休。

援老军中的女翻译官 - 陆剧吧

▲女翻译李毓南在站岗值勤。

她们在生活中,不取巧,不浮漂,追求上进,争当第一,这是她们的人生目标。为人处事,不玩套路,不耍心眼,说话直白,坦坦荡荡。她们不仅有军人的气质,更浓缩了少女迷人的风情,像阳光洒丽香花吐艳华年盛景中的春燕,矫健地飞翔在普洱天地,把一个22分部点缀得春意盎然。

分部经常放映露天电影,欢迎出国的过往部队,女兵们就成了电影场上最靓丽的风景线。当她们列着整齐的队伍,迈着矫健的步伐走进电影场的那一刹那,立刻惊艳全场。

她们虽非国色天香,但个个资质丰艳,气度高雅,军人味十足,惹得出国部队的战友们都瞪着一双双大大的眼睛,齐唰唰地转头看过来,全都被女兵的美丽和青春撩人的气质俘获殆尽,不想眨眨眼睛。

女兵们也把自清丽脱、高雅娴静的风姿神韵演绎得绚丽多彩,尽情地渲泄着青春的浪漫与妩媚,盛满了少女的风情,同时展现出浓浓的兵味。

这些出国部队的战士,基本都是十八九岁的小男兵,正是情窦初开的时候,对女性特别敏感,才离开父母,失去了依恋的母爱,感情是很单纯而质朴的。他们身在营房三年五载也难看到一个女生。军营里偶尔来个探亲的军嫂,大家就像过节一样开心。

今天,在奔赴生死未卜的援老抗美征途中,来到普洱,来到电影晚会场,一眼就看到这队英姿飒爽的女翻译走到影场中央。哇噻!真是三生有幸,好似拨开了生活中的薄霾,见到了久违的灿烂阳光,眼前突然一亮,硬是安逸得板啰!

援老军中的女翻译官 - 陆剧吧

▲女翻译黄爱华在站岗值勤。

行军的疲劳全飞了,满眼里全浮现出,翻译女兵美丽如画,翻领军衣青春焕发,丰润前胸展露芳华,含羞丹唇映红脸颊,绿色军裙柔美潇洒,加上女军人特有的气质和典雅,就像神仙姐姐,是一簇美极了的鲜花。

电影开始了,老兵们的心眼却不在银幕上,因为"三战八板"(注:地道战、地雷战、南征北战及红灯记等八个样板戏)经常看,情节台词都记在心间。现在女战友就坐在身边,心中的梦想也飞上了天:要是她们能分配到我们部队,那该多好哇!我们一定要好好保护她们,把情把心把身融在一起,心无拘,形无阻,共赴沙场,共献力量,打败美帝野心狼⋯⋯

不难看出女兵们对他们奔赴战场也是一种激励。正想得幸福又凄苦的时候,电影放完了。一声起立,右转弯齐步走的口令,让梦醒思断,齐步不齐了,脚步也乱了,留恋的眼神还勾挂在女翻译无檐帽的红星上。啊!普洱太美了!普洱再见,普洱已驻在我心里!

十年援老抗美,十一万中国将士,上百名翻译,其中仅有这12名是女翻译,所以,她们走到哪里都很受欢迎,都很自信。这是因为她们心中都保持着浩浩荡荡汹涌澎湃的激情,对党对军队对医院对外语学习,都有着最深沉最热烈的爱,把全副精力和热情都倾注在援老抗美和当个好兵上,把理想和希望都倾注在搞好战地救护、增强中老友谊、当个称职翻译和追求个人日新月异的进步上。

援老军中的女翻译官 - 陆剧吧

▲这是马跃贞、李秀芳到老挝村寨巡诊。

由于她们怀着这样伟大的爱,所以,她们敞开心扉放歌军营,内心中一直燃烧着青春的烈焰,心灵在放荡无羁的飞翔,处处展现着青春的美丽和女军人柔情中的刚毅。

她们无论是对着普洱西门岩子山的绿树鲜花、还是对着黑板上的老语单词;还是对着老挝的原始森林、对着美帝飞机的狂轰滥炸,都充满着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心海中都激荡着世间最优美动人的情意,表现出浓浓的女兵气质和青春的魅力。

作为她们的教员,有这样一批老挝语女翻译,我为她们感到荣耀和骄傲!她们架起的语言桥梁有力地保障了战火中的野战医院完成救死扶伤、救治老挝伤病员的国际主义义务,有力地保证了去老挝村寨巡诊,为老挝人民送医送药,对困难群众送物送粮任务的圆满完成,为中老一家亲的战斗友谊作出了贡献。

在完成了普洱的培训和医院外事病房的实习后,她们信心满满地回到了各自的医院,担负起医院的值班护理工作,担负起对老挝病人的入院接诊、病史询问、医疗护理和村寨巡诊等繁重的工作。回到医院的女翻译官,不分昼夜不分上下班,坚守在外事病房。

由于和病人语言相通,亲情感油然而生,医患关系特别融洽,病人和翻译之间都以兄弟姐妹相称。特别是李英、黄爱华、马跃贞、李冀云经常得到老挝病人的称赞。有个老挝女老师,见人就称赞李英:"萨嗨李,老挝话说得好,声音漂亮,清丽柔和,像我的好姐姐"。

援老军中的女翻译官 - 陆剧吧

▲这是马跃贞为老挝病人输血、为重病人喂饭。

143医院收治了一个身体极度虚弱的老挝孕妇,急需输血,女翻译马跃贞毅然决然挽起袖子为病人输了几百毫升血,挽救了两个鲜活的生命,生动地记录下中老两国人民生死与共血肉相连的友谊。

回到各医院的女翻译们,她们每个人都为老挝病人无怨无悔任劳任怨地做了许多事情,她们做的这些好事,就像天上的星星,看得见数不清。她们的付出,点点滴滴寻常集,暖暖融融注深情,在中老友谊的丰碑上镌刻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这十二名女翻译不仅是本单位的翻译和医护人员,还经常去支援友邻部队。每当兄弟部队急需语言桥梁时,总是第一时间想到她们。女翻译们也从不计较个人得失和辛苦劳累,不管是白天还是黑夜,都立刻乘车前往,每次都圆圆满满完成翻译任务。兄弟部队亲切地称她们"我们的女翻译官"。

援老军中的女翻译官 - 陆剧吧

▲这是老挝病人写给医院的感谢信。

本文结束前,笔者感慨时间过得太快,现已是21世纪20年代,离开这批援老女翻译已经过去了半个多世纪,她们中有的人已经离开了这个世界。142医院的李冀云翻译,由于长期在老挝积劳成疾,回国不久就牺牲在工作岗位上。逝者如斯夫!

没人能留住时间,但留下了无尽的眷恋。"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离散五十年,忍不住命笔忆从前。我国女物理学家吴健雄曾感叹,最是人间留不住,朱颜辞镜花辞树。

我作为当年的教员,强烈希望健在的女翻译:记住你的过去,青春似花,岁月如歌;认同你的现在,天伦尽享,快乐生活;过好你的暮年,夕阳更艳,薪尽传火。

认真写好暮年华章,给后人传递感动、温暖和力量。我衷心祝愿援老女翻译官,放声暮年,高歌夕阳,朱唇依旧,风姿绰约,身心健康,继续为增进中老友谊作出力所能及的贡献!

援老军中的女翻译官 - 陆剧吧

▲后排右一为岳秋歧(时任22分部战勤科长,负责培训老语翻译,后任108兵站副站长)。

傅孙策写于重庆市江北


编辑:毛 秘《白浪情》

标签: 明星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