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正午阳光的新戏《县委大院》官宣了演员阵容,冲上了热搜。
胡歌、吴越领衔主演,更有黄磊、李光洁特别出演,一众炙手可热的演技派演员让观众对这部剧充满了期待。
从《父母爱情》《北平无战事》《琅琊榜》,到《欢乐颂》《大江大河》《山海情》,正午阳光可以说成为了观众心中国剧的“门面担当”。
“部部爆款”背后,就不得不提一个关键人物——导演孔笙。
有人可能对这个名字感到陌生,但看到他的脸你一定会觉得熟悉。
他在《琅琊榜》中客串过大臣,在《大江大河》中扮演过一个报亭的小老板,在《父母爱情》中又化身为一个照相馆的摄影师……
熟悉他的观众十分乐于“在孔笙的戏中找孔笙”,因为他总爱在自己的戏中客串一些龙套角色,真正是践行了“不爱跑龙套的演员不是一个好导演”这句话。
的确,孔笙正是观众心目中难得的好导演。
网媒评价道:“在他的剧中,最闪光的部分留给演员和角色,而他自己常常躲在镜头后面沉默不语、踏实行事。”
对于孔笙来说,拍戏不是为了拿奖,只是为了那一份热爱;他对剧本和人物近乎完美的呈现要求,只因他始终恪守自己对影视不变的初心。
“孔笙出品,必属精品”
7年前,一部《琅琊榜》,让胡歌彻底翻红,也让式微的国产剧,重新走进观众的心中。
豆瓣9.4分高分,中国电视剧飞天奖优秀电视剧奖、2015年国剧盛典年度十大影响力电视剧、澳门国际电视节优秀电视剧、第19届华鼎奖中国百强电视剧第一名……各种大奖拿到手软。
孔笙凭借这部剧夺得了白玉兰奖最佳导演奖。
仔细扒一扒孔导的作品才发现,基本上近年来口碑不错的国产剧都出自他手,说他是撑起了国产剧半壁江山的男人,一点也不为过。
印象中有一段时间,国产剧稳稳地被一些“抗日神剧”霸占,各种“手撕鬼子”的魔幻剧情让观众直呼辣眼睛,转而投向美英日韩剧的怀抱。
国剧一度颓靡不堪。
这时候,孔笙导演的一部《战长沙》上映了。
这部戏讲述了抗日战争背景下的长沙,人们英勇无畏、保家卫国的故事,剧中没有那些夸张的情节、哗众的镜头,有的只是个性丰满的人物、感人的故事、真实的历史。
“该剧中,虚假英雄主义、夸张表现形式等都消失或淡化了,取而代之的是独立意志、个人情怀、家族史诗。”
《战长沙》上映后好评如潮。
优秀的电视剧传递出的是导演与众不同的视角与价值观,在孔笙看来,电视剧是需要真实与温暖的。
同样的理念,也贯穿于热剧《欢乐颂》的拍摄当中。
这部剧讲述了五个性格各异的女孩,在上海这个大都市中各自不同的经历与成长。
初看上去,《欢乐颂》与孔导其他的历史年代剧风格截然不同。
抛却了厚重的年代感,换上了时尚新鲜的都市风格,连孔笙自己都坦言,拍摄《欢乐颂》是对自己的一次挑战。
很多都市情感剧倾向于凭借靓丽的服化与“爽剧”情节博人眼球。
但在《欢乐颂》中,富二代出身的曲筱绡挥金如土的同时依然在努力拼事业,入世未深的邱莹莹也在屡次“踩坑”中逐渐长大……
每个观众仿佛都能在五个女生身上找到自己的影子。
孔笙的每个情节设计、人物设定都没有脱离现实,他把现实中的故事就这样摆在人们面前,引发人们去思考。
结局中,女孩儿们都在经历了大风大浪后收获了自己的幸福,它在告诉我们:
屏幕前每一个陪她们哭过笑过的你也一样,要努力经营当下,未来定当可期。
孔笙说:我还是希望自己的作品能讲点文化,讲点情怀,传递正能量,让这个社会温暖多一点。
在观众心目中,孔笙出品,必是精品。
精品迭出,这与孔笙独有的对拍戏的热情与认真是分不开的。
“把戏拍进人心”
在孔笙身上总有一种温和与谦虚的态度,这大概是他一直认为自己是个“业余导演”的缘故。
1978年,孔笙高考落榜了。
大学考不上,总得给自己找条出路,他在工地上做过工人,为了拿一个学历,去夜校学习了中文专业。
他天性好动,喜欢出去感受名山大川,体验市井风情,相比于读书,他更喜欢摄影,喜欢用光影来记录生活。
毕业后,他先是在杂志社找了一个对口的编辑工作。但年轻人的梦想总是蠢蠢欲动的,工作没多久,孔笙还是决定去追寻自己的摄影梦。
他辞职成为了一名摄影师。
靠着自己的勤恳与好学,没几年,孔笙就一路从摄影师做到摄影助理,再到副摄影师,最终坐上了总摄影师的位置。
有实力的人自然不会被埋没,此时的他已经在影视圈小有名气,也屡屡获奖。
无论何时,孔笙总是爱做一个勤于思考的人。
在片场,有时他会提出一些自己对戏剧的独到见解,摄而优则导,有朋友鼓励他去试试做导演。
于是,孔笙正式踏上了自己的导演之路。
热情与专注足以成就一个人。
转行之后,他的导演做得同样可圈可点,他第一次独立担当导演的电视剧《民警程广全》就获得了中国电视剧飞天奖的二等奖。
这无疑是对他导演实力的一次肯定。
《闯关东》《温州一家人》《父母爱情》等几部口碑极佳的电视剧,幕后都有孔笙的身影。
也是在这段时间,他认识了自己“铁三角”的另外两人——李雪和侯鸿亮。
就是这三个志同道合的青年,后来合作创立了正午阳光,相继出品了《琅琊榜》《大江大河》《山海情》等剧,让正午阳光成了“国剧标杆”。
荧屏上演员的光辉灿烂,领奖台上奖杯的璀璨夺目,这一切都离不开孔笙对拍戏那匠人般的坚守。
在娱乐圈争相追求“有爆点,争流量”的时候,孔笙始终坚持创作要现实、真诚,要“拍进人心”。
在剧本的选择上,他喜欢那些温暖而贴近现实的故事,在剧中展现出一种积极向上的正能量,让观众看了能感觉到温暖,所以你不会在他的剧中看到哗众取宠的噱头、夸张虚伪的说教。
在演员的选择上,他的首要标准是要人品好,演技好,贴合角色,所以你不会在他的剧中看到只有流量没演技的面孔。
靡不有初,鲜克有终。
而“半路出家”的导演孔笙,在拍戏这条道路上,依旧是那个向往大江大川的追求光影的少年,初心不改,一直坚定前行。
“做什么都得像那么回事儿”
“做什么都得像那么回事儿。”
这句看上去朴实无华的话,正是孔笙对自己最基本的要求。
著名剧作家高满堂,曾经在某次颁奖典礼上这样感谢孔笙导演:
“谢谢导演在创作中保持了一颗虔诚安静的心。
在目前的市场环境中,能做到安静很不容易,能保持对艺术创作的虔诚敬畏之心更不容易,而且这么多年来不改初心,最不容易。”
对创作保持着虔诚的初心,孔笙有着自己的法宝:喜欢,用玩的心态来享受创作过程,还要能吃苦。
在拍摄电视剧《生死线》的时候,整个过程173天,创作团队一天没歇,但孔笙从没说过累,永远面带笑容,让整个剧组都感染到了快乐的氛围。
“因为那部戏拍得最苦,创作最有激情。”孔笙说。
苦和累在他看来都不算什么,创作的热情才是最为珍贵的。
在世俗中保持虔诚安静已然不易,正是这份虔诚的心,让孔导在拍戏的时候永远不放弃自己的“完美主义”,对荧幕上每一个细节,他都力求精准把控。
《琅琊榜》中,有一场誉王谋反,攻打猎宫的戏码,本来时长只有不到二十分钟,孔笙导演认为这场战争戏必须拍出真实的感觉,因为他是后面剧情的关键点。
为了能拍出逼真的效果,云梯、滚木各种道具齐上阵……一次不行再拍一次,一个细节不到位,火和烟再点一次,就这样,二十分钟的戏,全组人足足拍了七天。
连他自己都说“傻傻地拍了七天打仗”。
“我们有时候是比较傻,做一些比较轴的事儿。”
这也是孔笙整个制作团队的做事要求。
剧中,梅长苏有一个取暖用的手炉。
其实拍摄的时候手炉是热的冷的都看不出来,但是团队都认为,如果手炉是暖的,演员就能更真切表现出真实的状态。
而且手炉中的碳也要还原古法用木炭。
对细节把控极致若此,无非是因为孔导对创作有着自己的执着,精雕细琢每一个细节,只为向观众展示出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美和气韵。
但就是这种连自己都觉得傻得极致的要求,造就了一部又一部堪称封神的作品,扬起了国产剧的大旗。
古语有云:“大道至简,知易行难。”
最有价值的道理事实上最为朴素,但是做起来却是极难的。
“做什么都得像那么回事儿”是孔笙的做事原则,听上去质朴挚诚,却是很多人无法企及的高度。
《琅琊榜》火了之后,观众们都在称赞其制作之精良,从构图、叙事到演员都被夸了一个遍。
制片人跑去问孔笙:看到了吗?各种夸我们呢。
孔笙一看,“太夸张了,怎么会火成这样?我们只是做了一直在做的事而已。”
每一部“爆火”的电视剧背后,孔笙都在做着“自己一直在做的事”。
无论是对创作秉持的高度热情,还是对细节的极致追求,都是他不改初心、勇往直前的表现。
他那充满光芒的赤子之心,还会在未来的每一部作品中,在生活的大剧中,继续照亮他前行。
为了理想打拼的每一个我们,当初选择了自己热爱道路的你,是否还保持着那份执着呢?
愿我们在纷纷扰扰的尘世间,永远是那个怀抱初心的少年郎。
作者 | 吧嗒
图片 | 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