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啸与樱花》: 日本的这部电影带来很多深思

电影快讯 1732℃

每年的3月末至4月初是樱花盛开的时节。樱花的花朵较小,却能满满当当地开一树,化成一团粉色的云雾。它的花期短暂,更是敌不过杭州城的天气多变。一场料峭春寒,满地樱花瓣,是残碎的惋惜,更是和谐沉静的美感。在《海啸与樱花》这部纪录片中讲到,在日本人们用“优雅”这个词来形容樱花。

影片一开始就展现了大自然残酷的一面:巨大的黑色的巨浪裹挟着房屋残骸,急速地朝镜头方向袭来。即使是俯视的远视角,也令观者产生一种切身的被攫噬感。这是来自大自然的毁灭性力量。

《海啸与樱花》: 日本的这部电影带来很多深思 - 陆剧吧

这部纪录片获得第84届奥斯卡最佳纪录短片提名,由露西·沃克执导,它用镜头记录下了2011年“3·11”日本东北部海啸和人们劫后重生的过程。

灾难题材的纪实影片,主题不外乎生离死别的痛苦和重建家园的美好希望,这部纪录片并没有跳出窠臼,但同时也把这种希望和乐观投射到了具体的物象上,使得同历者和普通观者都能够产生共鸣。

《海啸与樱花》: 日本的这部电影带来很多深思 - 陆剧吧

日本影视作品中最不乏积极乐观的人物形象,他们或是用一个微笑,或是一个胜利手势,或者直接抛出哲理性金句。不需要某个动作或画面的隐喻,也不需要挖空心思的解释,这些简单又直接的方式就可以最容易地击中观影者的内心,治愈人们的伤口。

就像纪录片中有些讲述者,因为舍不得与自己一同逃过海啸的狗而不愿入住救济站的阿公,他说:“我与狗共享一根香蕉度过了一夜,我觉得就已经很好了。”还有一对已经年逾花甲的老婆婆,站在据说是日本最古老的樱花树下,微笑着期望在她们离世后樱花树也会越来越繁茂。

《海啸与樱花》: 日本的这部电影带来很多深思 - 陆剧吧

日本人对待物总有特殊又细腻的情感。日本文化中的“物哀”有丰富的含义,并不只是字面上的“触景生哀”。“物”是观赏的客体,“哀”是一种审美情感,“物哀”即是通过对于自然的情感的抒发,以人生无常为作品基调,表达创作主体的审美情感。

樱花在日本文化中是一直深受宠爱的存在,它的得名与稻谷有关,在古代日本的宗教文化中代表着富足和祥和。无论是渴望丰收的农民,还是追求高雅情操的贵族,又或是期望决绝又干脆的牺牲的武士,都能在樱花的身上找到与自己相似的一点。

其实,人们看到樱花的感受与个人经历有关,那些复杂交织的情感都来源于与樱花共享的回忆。情动于中,才会表形于外,樱花就是观赏者情感和思索的载体。闭上眼睛走在洒满樱花的小道上,扑面而来是和煦的春风,脑海中想到的都是那些曾经在樱花树下做过的梦。

日本宗教认为,樱花树上驻有樱花自己的神明,过世的人可以进入树中。那么,如果樱花里的神明能听到我的祷告,我希望这种灾难再也不要发生,请它们保护这里的人们。

标签: 电影快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