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非鱼
图|网络
她就是郎平,不服来battle
从去年开始,关于中国女排的电影就常在热搜上,和电影相比,大家关心的是,巩俐饰演的郎平到底像到什么程度?
毕竟郎平的形象,在我们80后往上的年纪的人眼里,实在太深刻了。
结果,连郎平的女儿白浪在片场见到巩俐,都惊到了,说“这就是我妈妈”。
几经波折,《夺冠》终于在9月25日上映。
上映一天,票房就过亿了。
作为一名电影迷,我第一时间就冲去了影院。
看完后的感受很复杂,只能说,电影挺燃的,适合跟父母一起去看。尤其是1980年代那段故事,非常感人,帮我们了解父辈走过的峥嵘岁月。
但和电影的评价相比,我更想聊聊巩俐这个人。
去年探班照一发布,大家就都在议论,巩俐消失了,她把自己变成了郎平,从动作、体态到表情、眼神都一模一样。
不但形似,连驼背、走姿、语态,都百分百copy。
和现在大量的流量明星,甚至有演技的演员相比,她每一次演出,都能保证演技好评,“巩皇”名号从来不是随便喊喊的。
巩俐演得好,背后的原因说出来就知道:因为她有且只有唯一的目标,就是演好戏。
巩俐很可以代表一类人:只要有了目标,就会心无旁骛,想尽一切办法去实现。
接了这部戏后,巩俐就把一个排球天天带在身边,给出的理由是“你要跟它生活在一起才行”。
准备角色期间,巩俐参加了国家队的集训,“我就住在那儿,每天早上8点去看他们训练。”
巩俐一边观摩比赛,一边观察郎平教练的一言一行,做笔记,将相关的各种细节,一点一点加到自己身上。
那个“微驼的背影”之所以像,是因为她摸索到了郎平走姿背后的原因:“她腿上有伤,所以走路很慢;胳膊动过手术,所以肩会端着。”
据说吴君如去探班时,见巩俐一直驼背,以为她背痛,上前帮她捏背。
巩俐赶忙制止,因为弯腰驼背的情况下她才算是剧里扮演的人物角色“郎平”,后背如果直了,她又变成了“巩俐”。
特别想说,身为观众是有福的,在《夺冠》中看到了一个栩栩如生的郎平,看到了一个坚强又不乏真性情的郎平。
看到如此拽的巩俐,我十分好奇:是什么支撑了巩俐的信念,让她下定决心一定要把角色演好?
一旦有了目标,就像穿了铠甲的战士
其实,巩俐也有“露怯”的时候,曾三次拒绝出演郎平。
在《夺冠》筹备初期,陈可辛三邀巩俐出演中国女排主教练郎平。
巩俐一面怕自己演不好家喻户晓的郎平,另一面担心电影拍摄时间只有三个月,和她一起拍摄的专业运动员又是非职业演员,短时间内拍出来压力非常大。
但看完剧本又阅览了大量相关素材后,她决心向女排精神看齐:不尝试怎么知道会输还是会赢?
陈可辛也劝她:“其实你不用演,你那个倔强的样子,站在那儿就很像郎平了。”
这和大家对巩俐的印象是一样的,异常的“倔强”,认定的事情,就“一根筋”地去做。
以前我总觉得这样的人,未必是好事,因为不够灵活,不考虑“一条道走到黑”,说好听是目标坚定,说难听呢,其实是顽固不够通融。
他们眼里只有目标,常常被目标包围着,对其他人其他事都“视而不见”?
他们不断往前冲,忽略了其他“队友”的状态,太强势了?
他们把重担都放在自己身上,结果越背越多,自己累得死去活来?
但现在我用优势视角去看,反而生出了很多敬佩。
巩俐接受杨澜的采访,谈了对目标的理解:
“其实我觉得女性的创造力是她应该找到自己的位置,而且找到自己能够完成的一个目标。就是说我们不要去尝试太多的东西,我们的生命是有限的。
我们不要说在这个阶段去尝试这个,在那个阶段去尝试那个。我们如果找准了一个目标的话,我们就按着这条路走下去。
如果大家认准了一条路的话,就走下去,肯定会成功。”
别觉得因为她是巩俐所以她一条路走下去了就成功了,其实,看懂了里面的精髓,普通人也一样。
22岁时,巩俐就确定了一生的目标,做一个好演员。
她曾对杨澜说:“我只当个好演员。把演员做好了,就是我一生的愿望。”
巩俐的所言所行,都有一个共同的特征:够确定方向,贯彻终;有责任感,坚持不懈,不达目的不罢休;有条理,擅长提前制定计划并按计划行事。
对目标优势者来说,目标就是你的铠甲,不论摆前的是什么枪林弹雨,眼中只有对面的高地。
有铠甲护身,哪还有冲不到对面的道理。
巩俐所有自信坚定的眼神、总是抬头挺胸的气质,也都是因为始终有个铠甲护身。
在“做个好演员”的目标指引下,她的成绩也就随之而来,所有的奖项、荣誉,其实都不是目标,是在冲刺目标的过程中,附加而来的。
人生中第一部电影《红高粱》,出演女主角九儿。
对城里长大的巩俐来说根本不知道山东高密农村是什么样的,为了让角色真实,她就随剧组到农村,下地、做饭,样样都做,像一个真正的农村妇女一样生活了两个多月。
片中有个挑水的镜头,巩俐不会,就使劲练,每天就跟着村民练习用扁担挑水。
左肩破了换右肩,右肩破了再换回来,从来不喊苦。
她说:“不能用假的,空桶会左右摇晃,而装水的桶是上下颠簸。”
但这在电影里就一两个镜头,几秒钟的事情,巩俐也绝不含糊。
媒体常常拿“巩俐真给了章子怡一巴掌”说事。但这个“典故”可不是因为个人恩怨,而是出自于拍戏的需求。
两人一起合作过好莱坞影片《艺伎回忆录》,里面有一个镜头是巩俐要打章子怡一巴掌。
两个极其“火爆”的女演员,就商量着真打。
后来,巩俐毫不客气且用尽全力打章子怡的这一幕,成为吃瓜群众津津乐道的话题。
说起来,像巩俐这个级别的女演员,什么流量,什么接戏,什么综艺,只要她想有,分分钟的事,但偏偏她有“洁癖”,只要好剧本、好角色。
曾有007电影找到她出演,她拒绝,理由是“人物简单了,让我没有太多发挥的机会”。
曾有雷同的角色找到她,她依然婉拒,“我不喜欢重复,即使剧本再好,我也没有创作的冲动了,因为我已经演过这样的人物了。”
她也不会无故走红毯,增加曝光度,她说过一句掷地有声的话:
“对于我来说,如果我有十部电影参加比赛的话,我肯定会走十次红毯,但是如果我没有电影参加比赛,如果我走这么多次的话,可能大家就会觉得我脑子有点毛病。”
与演好戏这一目标无关的事,巩俐压根不care。
对成立工作室、做制片、做生意、她一点都不感兴趣。
听过一句话:我们的人生,是以目标为分界线的。
巩俐就是那个目标之内的人,把目标优势发挥到极致。
做自己的“女皇”,可以!
和朋友聊天,聊到为什么巩俐不为年龄困扰,不为世事分心,只把最重要的事做好。
我们大多尊敬这样的人,因为目标感强的人,往往做事坚定,吃的了苦耐得住寂寞,和大多数“知道自己不想做什么,却不知道自己想做什么”的状态比起来,有目标是令人羡慕的。
其实细想想,身边是不乏这样的人的。
我采访过一个话剧导演。她刚毕业没多久,想在一年之内执导一部与新农村生活有关的原创话剧。
没有剧本,没有思路,甚至没有人帮她,但她就定了这个目标。
她迅速制定了一个粗略的计划,诸如三个月体验生活,两个月创作剧本,一个月找齐演员,两个月排练,一个月修改细节……
然后不管三七二十一,立马去做。
她先去农村住了三个月。这三个月内,除了必要的会议回城,其他时间都在村子里住。她还做了整整三大本笔记,拍了50多条视频素材。
回到单位后,她赶紧把素材整理出来,集中创作剧本,不到两个月就完成了。
后来,为了修改剧本,有一个月的时间,每个周末都去上海跟老师和专家讨论。
据这位导演说:“中间也走了不少弯路,因为老是想着去做,很多筹备过程中的必要细节没有跟上,忘了提前申请经费,几个月团队都穷得叮当响;没有提前找好替补演员,结果差点误了大事……”
不过,目标力强的人总是用最快的行动去弥补过失。
当一个个小目标都完成时,她的作品真的出来了。因为足够用心,她的作品还获得了省内的大奖。
整个过程中,话剧导演放弃太容易了,而且在事业单位里,其实做不成也未必意味着失败。
但目标力优势让她停不下来,对目标力强的人来说,坚持比放弃更容易、更顺理成章。
我也是一个目标优势者,尝到过目标力带来的甜头,但同样也有很多让我困扰的地方。
有了目标,就老惦记着它,这个铠甲一旦穿上,要脱下来,可真没那么容易,吃饭睡觉都穿在身上。心里老是挂着事儿,吃饭也想,睡觉也想,梦里都是怎么完成目标。结果让自己压力很大。
而且,因为过于强调达成目标,我常常会不顾一切往前冲,从而忽略了其他人其他事,有时候会让别人很不舒服。
还有一个“致命缺点”,我老想着某些具体的目标,有时会忽略大局,很可能“拣了芝麻丢了西瓜”。
带着这些困惑,我还特意请教了优势力的老师,他们教给我两招。
以最小的成本试错,不要冒冒失失的什么都去尝试。
还可以请思维力强的朋友来跟我互补。
这两招挺管用的,帮助目标力强的人躲过“大坑”。
唠唠叨叨这么多聊目标力优势 ,并不是想说它多好,而是想和大家探讨下,发挥自己的优势真的挺爽。
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每个人的优势也不同,如果能找到这些优势并发挥出来,身上也会发出光来。
电影《夺冠》中有一个场景尤为动人。
郎平问朱婷:我问你,你为什么打球?
朱婷:为我爸妈。
郎平:那你永远都打不出来!再想。
朱婷:成为你。
郎平将一个排球砸向地下,气愤地说:“那你就搞错了。你不用成为我,你只要成为你自己。”
对呀,我们不必成为任何人,只要成为自己就好了。
而优势就是每个人身上独有的标签,它会让你与众不同。
- END -
作者 | 非鱼
排版 | 梦瑶
联合策划 | 崔璀 菜泡饭
联合作者 | 菜泡饭
图片|网络
今 日 话 题
今天讨论的话题是巩俐
她为何成为“巩皇”?
做成真正的大女主?
非常期待你的观点和故事!
今 日 推 荐
关于如何挖掘优势,
我们已经研发出了适合国人使用的版本
以最低价格做完测评
开启自己热爱事业的第一步
▼
和家人、朋友一起读此文
找到自己的那束光
同意点“在看”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