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吕秋远
(插画:颜宁仪)
本文作者吕秋远为一名律师,擅长用说故事的方式,将法律案件背后,善恶是非之外的珍贵人性与趣味体验呈现出来。
---------------------------------------
关于那间房子,确实是需要处理了,可是,不只是房子需要处理,你跟婆婆的关系,也应该要梳理,否则最后的结局恐怕需要清理。
房价翻倍,还的钱也该多给?
在结婚之初,你坚持要先生搬出原生家庭,是因为希望可以有两个人的家,但因为两个人刚结婚,年纪也还轻,先生的提议让你心动:“不如跟我爸妈借钱,之后再还给他们就好。”
你低着头,盘算着要多久才能存到第一桶金,住在台北地区可没这么容易,除非是套房,否则一层公寓动辄租金都要两万元(台币)起跳,都快可以抵掉贷款了。于是你心动了,既然头期款没办法负担,公婆又有这个能力,那么就跟他们借钱吧,反正是先生借,又不是媳妇借,日后再偿还就好。
可是,真的是如此吗?如果你希望这个家是两人世界,你怎么会期望有人“无条件”的提供购屋资金?即使是亲如父母,别忘了,这笔钱,无论如何都是七位数字,而且或许是他们本来预备给自己的养老金,而现在,却已经成为你们夫妻的资产。
你觉得,天下有白吃的午餐吗?
你觉得不是白吃,因为毕竟他们是为了自己的孩子,为了孩子好,因为孩子没有能力付出头期款,即便已经成年,爸妈帮忙也是应该的。然而,如果父母真的如此帮忙,那么当他们为了自己的孩子,而介入孩子的生活,叨念媳妇不听话、儿子不够孝顺、希望孩子可以多拿点孝亲费用,那么请不要抱怨这对父母,因为是孩子离不开父母,而不是父母离不开孩子。而且孩子没有资格拒绝父母的关心,因为父母是拿了一辈子的存款,来帮助孩子刚出社会的心愿,他们怎么可能不介入?
前两天有个妈妈来找我,她说儿子与媳妇不孝,因为她把所有的退休金都借给他们买房子,几年后她要去住,儿子却希望不要住在一起。她一气之下,就要求儿子把房子卖掉,儿子也同意,但只愿意返还本金。老太太很生气,直说房子都涨了两倍,这笔钱是不是也应该两倍返还?
父母亲的心意别当随意
这里有三个问题,第一个问题是,为什么要借?第二个问题是,为什么要住?第三个问题是,为什么要还两倍?
为什么要借?恐怕是这位妈妈要面对的心态问题,当然也是儿女要检讨的方向。固然现在买房子很不容易,然而爸妈赚钱就很容易吗?我们究竟是把退休的父母当做赠与的圣诞老人,抑或是借款的银行?如果是后者,那么借钱还钱,天经地义,不仅在借款时要签本票,也得按期还款,最好还应该附加利息,这样银货两讫,大概也没什么值得说嘴。然而,如果是把父母当做圣诞老人,我们这时候就得想:凭什么?为什么?
父母辛苦一辈子的钱,为什么要拿来给某个孩子买房子?因为疼惜他买房不易?那么其他孩子怎么办?或者说,父母自己怎么办?这些钱如果加上保险规划、老人年金,或许还可以维持老年生活的质量,现在都投进儿子的怀抱中,父母不找拿钱的孩子,还能找谁?儿女的心态恐怕就更有趣,都已经成年了,凭什么要拿父母的钱来支付头期款?如果是基于受赠的心态来收受这笔款项,难道将来不需要回馈父母?
这就是下一个问题的答案了。当以受赠人的心态接受父母的头期款,接下来当父母想来住,或要求参与孩子的生活时,就不难想象父母的动机。就父母而言,这辈子的老本都在这里,来这里参观,甚至来这里居住,应该也是理所当然。而当儿子拒绝父母亲来居住,父母的想法自然会从原本的赠与转为借贷,如果房价上涨,甚至会变成投资,所以当儿子竟然把父母亲的好意当做随意,就会质变为恶意,双方的冲突也就在所难免,甚至会延烧到媳妇身上,认为儿子都是她带坏的。
所以,在接受父母的金钱馈赠之前,请先考虑自己能不能承受得起这番心意,而不是在接受之后,发现父母前后不一致。毕竟这笔金钱原本就不单纯是金钱,而是有浓厚饱满的心意在里面,如果我们无力承担,事先就应该拒绝。金钱好还,人情难偿,任何的无偿馈赠,都经常隐含大量的精神上要求,即便父母也是如此。
那间房子是该处理了。但是,请一并想想,当初的心态是什么,而你又愿意在承接父母亲或公婆等长辈的心意时,付出多少?如果没有把握,又希望能有自己独立的生活,那么请拒绝他们的好意。
(作者为政大财税系学士、东吴法律系硕士、台大政治所博士、伦敦政经学院博士后研究。现任宇达经贸法律事务所负责人、台北市廉政委员会委员、News 98电台《九八法律事务所》主持人。擅长用说故事的方式,将法律案件背后,充满人性体验的故事说出来。)
★版权所有,转载请加注作者及出处,出处为亲子天下微信公众号(微信号:cn-parent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