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产生之后,不久就产生了姓名,每一个人有了自己的姓名,人类才能进行正常有序的交往。“姓氏者,标示家族血缘之符号也。”很多人不知道,“姓”和“氏”乃2个部分:姓者,统其祖考之所自出;氏者,别其子孙之所自分。
所以“姓”产生以后,世代相传,一般不会发生改变;而“氏”会随着后代官职、封邑的改变而改变,所以在史书中经常会看到父子两代不同氏的情况。秦汉以来,姓氏才合为一体。
我们先简单了解一下日本的“姓”、“氏”。日本的姓氏也和我们有相似之处,比如日本古代的“姓”是一种称号,表示该氏族的社会地位,为世袭制;他们的“氏”名也是根据该氏族在朝廷中所担任的职位等命名的,如在朝廷中管理忌部(祭祀部门)的氏族便称为“忌部氏”。
公元9世纪左右,日本还出现了一种叫做“苗字”的称号,大家别误会这个“苗字”,它在日语里是“分支”的意思,即从一个家族的大本家分离出去的“新姓”,如今日文中的“苗字”就等于我们中文里的“姓”。
举一个例子大家就明白了,日本有个贵族叫做“藤原朝臣九条兼实”,“藤原”是氏名,“朝臣”是姓,“九条”是苗字,“兼实”才是他的名字。
但无论是“姓”、“氏”还是“苗字”,能拥有它们的人在日本非富即贵,所以日本广大劳动人民是没有这些的,只有“名”。直到1870年,日本政府为了征兵、征税、制作户籍等目的才允许老百姓们有自己的“姓氏”。
结果人家老百姓早就习惯了没有“姓”的日子,不想给自己起一个“姓”,效果并不好,5年后,明治天皇再次宣布:所有的国民都必须有姓。所以日本的“姓”,直到1875年才开始全面普及,延续至今,历史是非常短暂的。
那么国家突然要普通老百姓给自己弄一个“姓”,对于没读过书的人来说就是麻烦事儿了,于是那些住在山脚下的人,就以“山下”、“山本”为姓;住在水田边的人,就以“田边”为姓;实在不知道怎么起名字,住在哪个村,就用村名为姓,比如“西村”、“木村”啥的。
当然,有文化的老百姓就会把代表吉祥、喜庆、长寿、智慧等等的词汇用进去,比如“吉、喜、孝、仁、龟、鹤”等等。
目前见过最奇葩的日本姓氏就是——“吾孙子(あびこ)”,也被写成“我孙子”。这个姓氏在全日本共有263户,与“安孙”、“吾孙”等属于同源。
这个姓氏无论在发音上还是书写上,都跟汉语中“我的孙子”非常相似,所以被翻译过来以后让人忍俊不禁,小孩子要是用这个姓取名,确实有点难。比如日本女子撑杆跳高运动员我孙子智美,咋看都像在“骂人”。
不过日本女孩子嫁人以后都会随夫家姓,男孩子就比较惨了,“我孙子”这个姓氏得伴随他们一生,后面无论加啥字都不好听,你们觉得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