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海林都》为啥走进吉林大学? 有一种精神, 他们太像了

电影快讯 1390℃

12月13日,吉林大学鼎新大讲堂里座无虚席。讲述人间大爱、感人至深的主旋律电影《海林都》来到了吉林,走进了吉林大学。导演彭军、男主演朝鲁的扮演者图门巴雅尔、都兰额吉的扮演者昂格尼玛、小巴根的扮演者关楚宸都来到了现场,和大家分享了影片的创作初衷和拍摄背后的故事。吉林省委宣传部、内蒙古自治区宣传部、吉林大学、吉林省电影局、长春市委宣传部、吉林省工商联、内蒙古自治区工商联、吉林省内蒙古商会、内蒙古仕奇集团、电影的主创代表、吉大师生代表近1100人参加了此次活动。那么,电影《海林都》为啥走进吉林大学?

电影《海林都》为啥走进吉林大学? 有一种精神, 他们太像了 - 陆剧吧

海林都走进吉大电影《海林都》由内蒙古仕奇集团投资,内蒙古草原文化保护发展基金会、内蒙古电影集团联合摄制,是内蒙古重大主题文艺创作优秀影片。海林都是啥意思呢?翻译成汉语就是“爱的歌声”。这部电影围绕“内蒙古收养上海三千孤儿”这一历史事件为主线,以主动抚养28名孤儿的“人民楷模”都贵玛,和“红色文艺轻骑兵”的典型苏尼特右旗乌兰牧骑为原型,真情讲述了一个发生在新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初期的真实故事。

电影《海林都》为啥走进吉林大学? 有一种精神, 他们太像了 - 陆剧吧

剧照影片以内蒙古草原社会主义建设历程为背景,真情刻画了年轻俊朗的乌兰牧骑小伙儿朝鲁、美丽大方的乌兰牧骑姑娘阿柔娜、善良慈祥的老额吉等可亲可爱的牧民形象,以及上海孤儿巴根和萨仁为代表的南方孤儿们的生动形象,并以一系列跌宕起伏的故事情节生动展现了孤儿们从陌生抵触,到接受认可成为相濡以沫的蒙汉家庭的感人过程。

电影《海林都》为啥走进吉林大学? 有一种精神, 他们太像了 - 陆剧吧

故事中三千上海孤儿从孤苦伶仃、内心封闭,到得到了的家庭温暖和亲人关爱,重新树立起对生命、对生活的热爱,并最终选择回报草原的心理转变,也使得影片不仅表现了祖国民族团结、守望相助的社会主义精神风尚,也激发了人们对于生命、对于亲情、对于民族的全新理解和哲学思考。

值得一提的是,影片贯穿了大量真实的草原生活场景和民俗文化:狂放奔腾的骏马、广阔无垠的大草原、洁白的蒙古包、乌兰牧骑流动勒勒车、悠扬的马头琴声、高亢深邃的蒙古族传统民调,并以纯正自然的蒙古族语作为语言基调,使得电影丰满流畅,将观众迅速拉进内蒙古大草原这片长生天护佑下的多彩世界,也由此强调了绿水青山和生态自然的概念。60年,是一场生命的轮回。影片用最质朴的视角展现给我们一首博大壮阔的绿色生命叙事诗,描绘了伴随着祖国前进中生动美丽的草原生活画卷,描述了一个以天为幕、以地为舞台的党的“红色轻骑兵”乌兰牧骑的故事,谱写了草原上高天厚土、无私大爱、甘于奉献的额吉们的时代赞歌,表达了在新中国社会主义建设中守望相助、团结一心的民族精神。而它描述的发生地,早已翻天覆地成为祖国北疆的亮丽风景线,而这里面的建设者,就有巴根和萨仁。

女演员昂格尼玛来自蒙古国,她曾在电影《狼图腾》中出演女主角。这次出演都兰额吉,她在拍摄前减重5公斤,刻意调整了体态和音色,让自己变成一个佝偻、年长、朴素无华的草原妇女。

男主演图们巴雅尔已经不是第一次接触“三千江南孤儿进草原”的题材了,早在2010年,他就在影片《额吉》中出演了以三千孤儿为原型的孤儿角色,时隔九年,图们的身份从孤儿变成了孤儿的养父。

《海林都》导演彭军在谈到影片是如何传递的内容和情感时说,他接到这个题材时,深深被这个题材感动了,现在这个社会人和人之间需要真情,需要大爱。母爱重于山,而超越了民族、超越了血缘的这种大爱更让我们感动。这部影片主要想展示给观众人间的真情,人性中的真、善、美和大爱。而在谈到影片是如何传递大爱时,彭军说,影片里的事件都是真实发生的,比如狼群包围蒙古包时,额吉抱着孤儿们轻声唱歌,狼群听到歌声退走;母骆驼生了小骆驼后不给小骆驼喂奶,额吉在马头琴伴奏下轻抚母骆驼唱劝奶歌,使母骆驼接受了自己的孩子,这些事情都是真实的。还有就是阿柔娜沙和萨仁在沙尘暴中迷失方向跌落马背时,那匹转身离开,而后引领浩荡马群赶来,在阿柔娜和萨仁身边围成一个圆圈,为她们挡住了漫天的风沙,这些都是有真实的事情发生。

在创作剧本的时候,将乌兰牧骑和3000孤儿这两个主题融合到一个故事里,难度极大。所以,要抓住反应大爱的线索来作为片子的主线和主题。导演彭军说,这个片子本身就让他很感动,他自己也曾多次流泪。这个片子上映后也要让观众感动,流泪走出剧场,从片子上映后的效果来看,他现在很欣慰达到了他的语气,大家都深深的被母爱感动了。

观影过后,每一人的心中都会更加直观的体会到当时并不富裕的草原环境下,牧民克服自然困难与民族藩篱,无私忘我地抚养孤儿的伟大,感受到草原母亲善良的天性,和为国家分忧,为政府解难的无疆大爱和赤子情怀。而当小主人公巴根经过岁月历练,接过逝去爷爷的马头琴毅然跳上马背去往乌兰牧骑的那一刻,一个刚强挺立的草原男子汉“巴根”就跃然而立,红旗的传承也就此完成,相隔千里的北疆内蒙与南城上海,也因此有了守望相助、血浓于水的牵挂与亲情。

目前,吉林大学正如火如荼的开展主题教育,电影《海林都》“牢记初心使命,传承榜样精神”的创作初衷和“宣传党的方针政策、团结凝聚人民、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促进民族文化交流互鉴”的宣传主旨,正与吉林大学开展的“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紧密契合。

观影现场乌兰牧骑精彩的慰问演出和主旋律电影《海林都》吉林首映为参与活动的吉大师生带来了极具草原文化特色的视听盛宴,电影的出品方内蒙古仕奇集团正是吉大的优秀校友企业,这让首映活动饱含着浓浓的校友情谊!

电影的主创团队代表希望吉林大学年轻的大学生观众,观看完《海林都》电影后能够体会到“只有在根植中国大地、拥有深厚中华文化根基、深得人民拥护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下,才会在60年前国家困难时期,在江南地区和内蒙古之间上演民族团结、守望相助、共御艰难的大爱传奇。”从而感受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的优越性!

韩喜平接受媒体采访吉林大学党委宣传部部长韩喜平接受媒体采访时说,该活动是吉林大学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系列活动之一。通过观影这样鲜活的主题教育活动,让人学有榜样,能示范,有形象。另外,这部影片政治性强,习近平总书记对电影颂扬的乌兰牧骑队员们有过批示。所以,此次《海林都》进吉大活动也是贯彻总书记讲话精神。

标签: 电影快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