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和尚挑水喝,兩個和尚抬水喝,三個和尚沒水喝。這條淺顯易懂的民間諺語,在中國家喻戶曉,充滿了詼諧、幽默,蘊含了濃厚的東方特色。
《三個和尚》這部電影就是從諺語基礎上改編而來。它是一部影響了數代中國人的經典動畫音樂電影。
影片中,除了三個和尚喝水的情節,電影版還增加了寺廟失火、三個和尚齊心滅火、最後一起協作吊水的情節,使故事矛盾更加突出,敘事更加完整。
此外這部電影,極具中國民族特色,將民族音樂和水墨畫的畫面緊密結合。全片接近20分鐘,沒有一句對白,中國傳統音樂的配樂代替了語言,與畫面完美融合,塑造出立體的人物形象,推動著劇情的發展。
看過這部電影的孩子都會被它深深吸引,一遍又一遍觀看影片的同時,感受到影片背後的寓意。
《三個和尚》的出現,不僅給孩子帶來歡樂,給成人帶來思索,同時也是中國動畫電影發展的一個里程碑,在上世紀80年代的國內國際電影節上斬獲多項大獎。
下面本文就來談談該片的傳統藝術和文化之美,以及如何藉助該片給孩子進行相關的藝術文化啟蒙。
01
展現中國傳統美術之美
《三個和尚》是由中國動畫創作者們創造出的水墨動畫,每個畫面都充分融入了中國繪畫的藝術特點。
1. 極簡的手法刻畫神韻
《三個和尚》是上海美術電影製片廠出品的電影中最簡單的一部。畫面質樸,表現出人物的本質、畫面的意境,以精鍊的內容直擊重點,傳情達意,令人經久難忘。
- 人物精鍊
三個和尚造型簡單,卻個性鮮明,每個形象都深入人心。
一個矮小,透著機靈;一個瘦長,帶著狡黠;一個圓胖,帶著貪婪。每個人的出現,都給人帶來鮮明的感受。
- 情節精鍊
故事情節精鍊:三個和尚,每人都重複著出場、走路、挑水、念經這幾個場景。最後失火——矛盾激化,滅火——矛盾解決。
精鍊的情節,使故事內容集中,為矛盾的出現層層鋪墊,深化主題。突出表現了三個和尚因為自私而出現的心理過程,讓人啼笑皆非,印象深刻。
2. 中國繪畫傳統的構圖技巧
- l 對角線構圖
我國古代山水畫中,對角線構圖用的較多。通過將畫面元素布置在對角線的位置來打破畫面的均衡,形成錯位感。
《三個和尚》中,每當畫面中僅出現兩個元素的時候,他們往往被分別放置於屏幕左上角與右下角的位置,這樣做的目的,在於消除構圖的呆板,使得畫面更加有趣。
對角線構圖
- l 三角形構圖營
在傳統繪畫中,三角形構圖是指:畫面元素的整體輪廓或元素之間的連線呈三角形時。它使畫面看上去更加完整,莊重,穩固。
《三個和尚》在表現寺廟周邊環境時,將寺廟、和尚、水面三個主體元素布置成三角形的三個角。這樣的畫面布置既清晰交代了和尚、寺廟、水面的位置和關係,為後面故事的進展做好鋪墊,也突顯了山的高大和穩固。
廟、和尚、水面構成三角形的三個角
- l 留白
中國畫非常注重留白,講究意境深遠。
《三個和尚》動畫中,寺廟裡除了必要的神龕、香案、木魚外,其他物品都沒畫出來。就是應用了傳統水墨畫虛實相生的技法,讓畫面儘可能的簡潔、洗鍊,留下充分的想像空間。
影片中,扁擔在空白的背景直直地立著,雖然背景中的牆未畫出,但是通過生活經驗,觀眾也能明白扁擔是靠在牆上的。
黃賓虹先生曾經說:
虛中之實,每在布置外之意境。
留白產生的意境,引人無限遐想。
02
展現中國傳統音樂之美
《三個和尚》的配樂,使用了中國民族樂器中表現力最強的二胡和板胡作為主要演奏樂器,還大量使用打擊樂,藝術效果極佳。
同時,配樂還是貫穿本片的核心,在塑造人物形象、講述故事情節、描繪場景環境等方面都有極其出色的表現。
1.用不同的樂器塑造不同的人物形象
矮、瘦、胖三個和尚出場時的主題音樂都一樣,分別用板胡、墜胡、篳篥三種不同樂器來演奏,從而塑造出了三個各具特色的人物形象。
小和尚出場時,伴隨小和尚跳躍的動作,板胡奏起節奏明朗的主題音樂。板胡音色明亮、高亢,非常符合小和尚活潑可愛的形象。
瘦和尚出場時,動作呆板,表情木訥。墜胡外形與二胡相似,音域寬廣,聲音略帶沙啞又不失明亮,相同的主題音樂用墜胡演奏,形象地刻畫出瘦和尚的樸實。
胖和尚出場,走起路來哼哧哼哧,滿頭大汗。主題音樂使用了篳篥(俗稱「管子」)。其音色結實略帶鼻音,音量較大。這種音色形象地刻畫了「胖和尚」憨態可掬的形象。
2.用樂器的聲音,表達心聲和情緒
板胡、墜胡、篳篥三種不同的樂器音色,既代表著三個人,也表達了三個和尚各自的心聲和情緒。
當三個和尚為挑水的事情鬧意見時,板胡、墜胡和篳篥輪流演奏,好像和尚之間在說話。
水全部喝完後,三個和尚都拉長了臉,三件樂器也 「唧唧喳喳」奏個不停,代表三個人在爭吵。
三個和尚救火的時候,板胡、墜胡、管子與民樂隊合奏,此起彼伏,將三和尚齊心協力、爭先挑水,最終撲滅大火的場景充分展現出來。
此外,影片還選用了三個音調高低不同的木魚描繪三個和尚念經時的心理活動,加強了影片的藝術表現力。
其中富有穿透力的快速木魚聲,表現了紅衣小和尚的聰明機靈;節奏平穩卻遲緩的木魚聲表現了藍衣高和尚的遲鈍固執;節奏波動、音調張揚的木魚聲表現胖和尚的急躁 。
當他們心無雜念專心念經時,木魚的節奏平穩齊整。當他們內心各自盤算時,木魚的敵擊聲也變得參差不齊。
3.音樂突出喜劇效果
三個和尚因為挑水的事情鬧彆扭,在大殿上各啃乾糧,結果都被噎住的情節加上配樂後簡直妙趣橫生。
他們依次啃、咽、噎住、捶打,每一個動作、神情都和打擊樂器的聲音相互配合,生動地描繪出他們因為自私不願挑水而活受罪的醜態。
03
《三個和尚》對孩子蘊含傳統藝術之美的教育
1. 藝術表現上,符合孩子吸收性學習的方式
這部影片不僅讓孩子視覺上看到到水墨畫的畫作,聽覺上聽到民族樂器演奏的音樂,更重要的是,整部作品有大量重複的畫面和音樂,重複符合兒童的認知規律。
兒童,尤其是學齡前幼兒,正是通過重複學習來獲取知識的。
他們一遍一遍地重複喜歡的內容:要求父母反覆給他講同一本繪本、聽同一首音樂、唱同一首歌......不厭其煩。直到學會、熟練、領悟,從中獲得滿足。
蒙台梭利說:
重複是孩子的智力體操。
蒙台梭利提出,在孩子意志力形成的階段中,他所面臨的首要工作,就是「重複練習」。
重複,是孩子認知事物的過程。
僅僅學一次,孩子並不能了解其中的含義。但隨著次數的增加,每一次都有新的體驗、新的認知和新的收穫。從簡單到複雜,從單一到多樣,就是孩子的認知逐步發展的過程。
2. 在重複中感受和學習中國傳統藝術之美
- l 重複的畫面,幫助孩子加深理解
《三個和尚》重複的情節,讓兒童更加理解內容。重複中又有表情、動作明顯變化,讓孩子覺得生動有趣。孩子在觀賞畫面時,眼中、腦中不知不覺就印上了中國傳統繪畫的布局,體會到繪畫中的意境。
父母還可以利用孩子對故事的興趣,和孩子一起畫三個和尚的故事內容。
- l 重複的旋律加深感受
相同旋律中用不同樂器、不同節奏或者同種樂器不同聲調重複,讓孩子在看的時候,在旋律的重複中一遍又一遍欣賞音樂的美,感受旋律、音調和民族樂器的音色和表現力。
《三個和尚》不僅可以看和聽,還可以玩。
當孩子看過幾遍動畫之後,對片中的音樂熟悉後就可以和孩子一起聽動畫,玩遊戲了。
玩的方法很簡單:選取孩子喜歡的片段,和孩子一起扮演裡面的角色。聽到音樂,就和孩子演相應的情節。
遊戲不僅簡單有趣,還能讓孩子在玩的過程中,進一步感受音樂的節奏、旋律和情緒變化,鍛煉孩子的音樂感知力。
04
感受中國傳統文化之美
《三個和尚》這部動畫音樂電影的主要觀看對象是兒童。
影片的創作者們並沒有因為主題觀眾的年齡小就粗製濫造、敷衍了事,反而用專業的態度,嚴謹的方法,共同協作,成就了這部經典兒童作品。讓孩子在感受我國傳統藝術之美的同時,領悟中國傳統道德之美。
1. 《三個和尚》中的孩子適於學習的傳統文化
《三個和尚》里體現了許多傳統文化道德的內容。其中齊心合力、知錯能改、規則意識是孩子易於理解和學習的內容。
- l 團結合作
當三個和尚因為私心,不團結、不負責任,導致了後面的失火。通過團結合作,三個和尚不僅滅了火,還想到了通過合作取水、喝水的方法。
影片中宣揚了齊心協力、團結合作的傳統文化思想。照現在的說法,就是通過合作達到共贏。
團結合作的思想,古已有之。
《周易》有云:二人同心,其利斷金;同心之言,其臭如蘭。
意思是說,同心協力的兩個人,他們的力量足以把堅硬的金屬斬斷,同心同德的人的意見給人的感覺,就像嗅到芬芳的蘭花香味。
後來,演變成更常見的說法:兄弟合力,其利斷金。
成語「單則易折」,出自《北史·吐谷渾傳》。原意是說,一支箭容易折斷,二十支箭難以折斷。希望大家能齊心合力,使國家穩固。
民間俗語:
人心齊,泰山移。
單絲不成線,獨木不成林。
......
這些,表達的都是團結合作。
- l 知錯能改
寺廟失火三個和尚齊心協力救火之後,幡然醒悟,明白了自己之前因為一己私利犯下的過錯。於是他們放下自私,改過自新,繼續齊心團結,合作吊水。
本片從教育孩子的角度出發,更希望引導孩子明白:在錯誤中得到教訓,並改正,才是最大的勇氣。
知錯能改,同樣是中國一直宣揚的傳統文化。
《論語》有云:過而不改,是謂過矣。
《左轉》中記載的一位大臣士季說:人孰無過?過而能改,善莫大焉。
朱熹說:有則改之,無則加勉
成語有:亡羊補牢,為時不晚
民間俗語:浪子回頭金不換
......
- l 規則意識
三個和尚是一個小團體,在沒有人打水的情況下,誰都不主動幹活,導致大家都沒有水喝,嚴重影響了念經,影響了學習和工作。
如果三個和尚能制定合理的規則,並嚴格執行,就一定不會出現沒水喝的狀況了。
孟子曰:不以規矩,不能成方圓
古人云:坐如鐘,站如松,行如風,卧如弓。
規則,蘊含在團體活動中,也隱藏在行立坐卧之中。
2. 如何藉助影片讓孩子感受中國傳統藝術和文化
① 觀察孩子對哪部分內容感興趣
首先,父母要陪孩子一起看動畫,並注意觀察孩子看動畫時對哪部分內容特別感興趣,看看孩子看哪些情節哈哈大笑,哪些情節神情緊張。
②共同討論
看完動畫之後,父母和孩子討論影片相關的問題:為什麼一個和尚有水喝,三個和尚反而沒水喝了?失火後,三個和尚是怎麼做的?救玩火,和尚們知道自己錯了么?他們是怎麼做的?如果三個和尚一進寺廟就制定挑水的規則,和尚們會怎麼樣?......
關於齊心協力、知錯能改、規則意識的問題可以提出很多,父母不必一次性全部提完,否則,孩子就沒興趣思考和回答了。
因此,可以針對某一個方面集中提2-3個問題。下次討論的時候,再討論別的方面。
③ 結合生活實際
父母根據上一步提問的內容給孩子講解相應的歷史故事和文化,拓展孩子的文化知識。
同時,結合孩子身邊的生活事例,讓孩子理解得更深刻。
例如,孩子和別人在同一小組活動卻不夠齊心時,就可以藉助《三個和尚》的故事,讓孩子認識到團結合作的重要性。
當代西方建構主義代表作《兒童紀律教育》中認為:
規訓兒童的錯誤行為,是要讓兒童認識到所導致的後果,而不是粗暴隨意的懲罰。
04
最後
前蘇聯兒童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在《全面發展的人的培養問題》中所說:
對美好事物的嚮往,是在理智而高尚的思想影響下產生的,而不是從兒童的大腦中自發地產生的,它需要灌輸。
也就是說,美好的事物,是需要藉助外部環境給到孩子的。沒有什麼比優秀的故事和動畫更能潛移默化地影響孩子了。
《三個和尚》整部影片言簡而意不減,幽默中蘊含豐富的道理,是給孩子進行中國傳統藝術和文化啟蒙的經典之作。
影片通過簡潔的水墨圖畫,生動的民族音樂,讓孩子在感受美好的藝術之餘,受到潛移默化的教導和啟發,形成對世界的正確認知。